推進經濟新升級 蒼南打造首個浙臺經貿合作區
2013-4-28 10:37: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2012年10月20日至2013年1月19日,僅僅用了85天,占地25畝、建筑面積6000平方米的浙南海西臺灣商品交易中心在蒼南縣環城路邊拔地而起,成為浙南閩北地區目前體量最大的臺灣商品交易中心,經營品項超3000多種……
這僅是浙臺(蒼南)經貿合作區發展的一個縮影,蒼南縣對臺經貿合作服務中心副主任林敬佑告訴記者,“自從2011年6月浙臺(蒼南)經貿合作區掛牌以來,蒼南每天都在發生翻天 覆地的變化。”
先試先行
“顛覆”式理念打造首個浙臺(蒼南)經貿合作區
一罐臺灣進口的巧口冬瓜茶,標價3.7元,但在北上廣一線城市,售價在10元以上;一袋相同品牌的柴魚片,這里只賣8.8元,但在杭州商場里卻需要15元……
這是記者在浙南海西臺灣商品交易中心(以下簡稱交易中心)開業看到的一幕,這里的商品超過3000余種,全都進口來自臺灣。
“蒼南位居浙、閩、臺三省交匯處,近臺優勢明顯,戰略地位重要,距離臺灣基隆港僅120海里,同臺的文化習性相近。”盡管有多優勢,林敬佑依舊認為發展的還不夠快,他告訴記者現在蒼南現在對臺貿易尚屬小額貿易,如果能盡快突破對臺貿易政策“雙限”,那么交易中心銷售的臺灣商品的種類就遠不止3000余種,價格也將更低廉。
在蒼南縣對臺經貿合作服務中心,你能感覺到每一位工作人員那種時不我待的使命感,拼搏進取的精神。
“不等不靠、敢為人先。”蒼南縣委書記黃壽龍3年前,向浙江省委提出在蒼南設立“浙南對臺經貿聚集區”的建議,此后蒼南舉全縣之力掀起了加快推進經貿合作區開發建設的熱潮,整機構、學經驗、理思路、編規劃、搭平臺、大招商、跑政策,與其他開發合作區先規劃再實施的步驟不同,蒼南幾乎是同步進行穩步推進各項工作。
“自己先規劃,再請專家鑒定。”林敬佑告訴記者,在浙臺(蒼南)經貿合作區發展定位上,蒼南提出了建設“兩區四平臺”的目標,即把蒼南建設成為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的示范區、浙江“海西”經濟發展的先行區;建設成為國家級臺商投資區、國家級臺灣農民創業園、國家級對臺貿易口岸、國家級海峽兩岸交流基地。
力爭通過10—20年努力,使蒼南成為我國臺商投資聚集區、沿海先進制造業基地、海峽西岸東北翼對外開放的重要通道。
目前,根據這一思路,編制完成了《浙臺(蒼南)經貿合作區發展規劃》,空間規劃、產業規劃及各個發展平臺的規劃及各專項規劃正在加緊編制當中。
蔬菜長到墻壁上
“顛覆”式農業助推蒼南農民華麗轉身
兩米多高,大盆栽,枝上開著白色的小花,你能想象葡萄也會長在樹枝上嗎?答案是:能!
在蒼南對臺經貿合作服務中心的另一項目——臺灣農民創業園,記者看到這兩株獨特的葡萄樹。
“這是臺灣引進的樹葡萄,集觀賞、食用、休閑于一體,每株售價1萬元左右。”靈溪鎮臺灣農業科技示范園的開發商——天福公司的陸經理介紹說。
8個月前,這里還是普普通通的農田,如今,這里依然是綠油油的“農田”,只不過多了現代農業的元素:智能化球形溫室、蔬菜集約化育苗溫室、鐵皮石鼓和番茄基地……
“看這株盆栽小番茄,”循聲望去,記者看到半米高不到生長在小盆里的“圣女果”,“這是農科院學生跟農民專家改良過的品種,能種在小盆里,能看,還能吃!”陸經理提起這個寶貝笑得合不攏嘴,要知道,這一盆小番茄售價要30元,預計今年能賣出1000萬株。
“就是培育條件比較苛刻,”陸經理介紹,“需要智能化溫室24小時電腦監控氣溫、濕度、水分,但現在都是全自動了,不用人工調節。”
蒼南臺灣農民創業園內的現代農業農業大棚
要說陸經理最大的寶貝,那就是智能化球形溫室,這個臺灣現代農業跟傳統農業薈萃的結晶,集試驗、觀光、培育、培訓等多功能為一體。
玉米苗長在沙里,小青菜豎著長在墻上,小番茄的根泡在營養液里……在球形溫室,從臺灣引進的先進農業理念被發揮得淋漓盡致。
“不僅僅是先進技術,更重要的是理念,”陸經理覺得,“未來的現代農業,更強調綠色環保、健康有機的概念。所以在球形溫室完全成熟的時候,我們會開放參觀,幫助有需要的農民進行職業培訓,把現代農業的精髓傳播開來,傳承下去。”
據了解,浙江蒼南臺灣農民創業園是2009年11月經國家農業部、國務院臺辦批準建設的國家級臺灣農民創業園。創業園核心區位于蒼南縣馬站平原,總面積約21.3平方公里,主要包括“一區五園”,在這里蒼南農業實現了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華麗轉身”。
向海要地
“顛覆”空間打造106平方公里的現代濱海新城
一輛接一輛的工程車,滿載海涂圍墾的石料,熱火朝天地填海造城……這是作為浙臺(蒼南)經貿合作區的核心區——龍港新城熱火朝天的建設。
“規劃總面積是106平方公里,其中2.4萬畝農業用地轉為建設用地已于2012年1月獲國家海洋局批復,”龍港新城開發建設管委會副主任黃呂龍介紹,“現在海涂圍墾正在加緊實施吹填工程。”
黃主任口中所指的農業用地,就是2007年前當地人所說灘涂,如今,這里大部分已經是圍墾完畢的平地,未來,又將被全新的生態濱海城區替代。
“龍港新城的建設集中在五個區塊:中央商務區、產業集聚區、港口經濟區、現代農業綜合區和新城拓展區,”黃主任表示,“目前新城已經有4家企業入駐。”
對于新城,黃主任掛在嘴邊最多的詞是兩個“高”:高起點規劃,高水平建設。“未來將優先發展濱海海洋產業,促進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引進高新產業,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提高城市建設水平。”
在圍墾入口處的新城規劃展示館,記者居高俯瞰沙盤,一派新城未來發展的大好景象躍然眼前。
按照“邊圍海、邊造地、邊規劃、邊招商、邊開發”的“牛山精神,萬達速度”,黃主任透露,十年后一座宜居、宜商生態優美的現代濱海城市——龍港新城將矗立于“海西”。(本文來源:浙江在線-浙商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