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公路貨運市場發展回顧與2013年展望(下)
2013-4-22 11:37: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 褚方鴻
9.資本涌入雷聲大雨點小
近年來,對物流業利好的宏觀政策層出不窮,全社會對物流業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市場容量巨大、行業格局分散、大公司有待出現。從表面上看來,2012年投資界變得集體關注物流業,而實際上物流企業融資難、貸款難的問題仍然突出。海航退出天天快遞、美國YRC耶路出售佳宇物流股份,以及TNT欲出售天地華宇的消息,說明資本優勢在物流業并不是企業競爭的關鍵。
盡管被譽為21世紀的朝陽產業之一,但由于以民營為主的物流企業管理較弱、財務透明度不高、利潤率低、缺乏核心競爭力等,很難真正滿足資本市場的需求。投資人偏愛高成長性、高利潤率、高回報率的新興公司,而眾多普通的民營物流企業顯然很難得到資本的青睞。
10.信息技術加速物流變革
2012年,不少物流企業對信息系統進行了更新換代。更具效率的信息技術,能夠顯著地提高運營效率、滿足客戶需求、降低運營成本、提升服務能力,因此也成為物流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之一。2月,深圳易流推出“易流云”,利用GPS平臺優勢打造運力整合平臺;11月,匯通天下推出GREAT智能互聯運輸管理系統,隨后升級為G7。物流信息化企業的技術創新與探索進一步加速了行業整合和提升。
對于物流業而言,信息化不僅是一個工具,更是一種戰略。作為網絡調度的基礎,只有把握了最先進的信息技術,標準化的服務才能得以落地,規;臄U張才能得以實現,流程的優化和改進才能得以滿足。
二、2013年公路貨運市場展望
2013年將是一個轉折年。2013年1月18日,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2012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比上年增長7.8%。GDP增速“破8”!這是1999年以來我國經濟增速的最低值,也是最近20年來“倒數第二”的經濟增長速度。這意味著我國經濟的高速增長時代已經結束,意味著發展方式的轉變和戰略性調整時代的來臨。
宏觀經濟的拐點,也是貨運行業的發展拐點。規模擴張帶來貨運量的時代過去了,貨運行業也開始從粗放經營、混亂經營向集約化、精細化、規范化經營轉型。
高速增長的經濟,龐大的貨運量,可能掩蓋貨運行業發展中內在的矛盾。大潮退去后,轉型進入“深水區”,內涵式的發展才能顯現正能量。拐點的出現,使我們能更清晰地感受到市場的脈動:
趨勢一,從“競次”轉向“競好”。不規范經營、“劣幣驅逐良幣”走到盡頭,超載、低價、歪門邪道的“競次”行為慢慢失去了市場,規范、精細、標準服務的“競好”將成為主旋律。隨著經濟轉型的深入,貨運物流低端服務供給過剩,而市場高端需求旺盛的行情會進一步顯現,“競好者”效益愈發好,“競次者”將逐步被市場所淘汰。
趨勢二,整合機會來臨,集約化是不得不走的路。而做大和做專兩條路會愈加涇渭分明。市場需求減少,貨運企業降低成本成為當務之急。如何降低成本?燃油、過路過橋費,這兩項剛性成本幾乎沒有降低的希望,人工成本還會一如既往地上漲。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徑惟有向內:對于提供標準服務的網絡型企業,只有通過擴大規模降低成本,出路在于做大;對于提供一體化流程服務的專業型企業,只有通過與客戶更為緊密的連接,提升供應鏈每一個環節的效率,才能降低成本,出路在于做專。在做大的動機驅使下,兼并、重組、聯合、加盟,整合一定會以各種創新的形態一波接一波地展開。在做專的動機驅使下,提升服務質量、加強流程管理、增加增值服務,會造就一批真正具有競爭力的企業。
趨勢三,貨運企業對經營管理、人才、信息技術、物流裝備的依賴性會持續加強,對政策的依賴性會逐漸減少,同時要求公平市場環境的呼聲會越來越高。精細化管理需要高端人才,高端人才的稀缺將會使人才爭奪戰加劇。信息化對企業不僅是工具更是戰略,而對于整合者不僅僅是戰略也是工具。
趨勢四,電商企業對貨運行業的話語權越來越大。電子商務的發展使貨源產生新的積聚方式,電商企業成為貨運物流的重要客戶。同時,電子商務的發展,也使快遞與快運的分界變得模糊?爝f企業加速構建陸運網絡,貨件重量越變越大;快運企業申請快遞執照,延展“最后一公里”配送,跨界融合之勢顯現。
趨勢五,多種運輸方式運能的此消彼長將帶來市場格局的變化。高鐵的開通,將改變鐵路運能不足的現狀。鐵路提升長途干線的運輸能力,公路貨運會逐步回歸其原有的屬性——實現門到門的中短距離運輸。隨之變化的將是,二三級園區站點將成為集貨中心,移動倉庫式的運輸會很有前途,甩掛運輸大行其道、半掛牽引廂式車會大受歡迎。這樣的回歸或許尚需時日,但是,企業戰略思考不得不將其納入其中。 (完)
(摘自 《中國物流發展報告(2012-2013)》,2013年5月將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