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貿資訊

專家稱貿易增長不應該一味關注總量和增速

2013-3-8 10:06:00 來源:國際商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去年,中國外貿增速為6.2%,出口為20489.3億美元,進口18178.3億美元,分別增長7.9%和4.3%。全年貿易順差2311億美元,較上年擴大48.1%。 
  中國占全球的貿易份額從世界第三位升至第二位,出口也躍居世界第一位。
  與沉甸甸的貿易量相伴的,是較低的產品附加值以及隨著比較成本升高而越來越薄的利潤。
  在這種情況下,將目光鎖定在貿易增速的數字上,未免落后和不全面。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部長張小濟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專訪時說,評判外貿對國民經濟的影響,更應該看貿易對經濟發展中長期的影響、對資源配置的影響、對市場結構的影響和就業的影響。對地方政府來說,外貿拉動了當地配套服務業發展以及就業。“對外貿的評判,更應該看其對經濟的綜合影響。”張小濟說,“我們更應該關注產品結構、貿易結構和技術結構的微觀變化,不應該一味關注總量和增速。”
  雖然去年外貿沒有像以往那樣實現兩位數增長,但已經有了結構性變化。“今年外貿與去年相比,內容上會有變化。”張小濟說,“企業還是那家企業,但換產品了,用的勞動力也少了,總量反而增加了。”
  在近幾年嚴峻環境和產業升級換代的倒逼下,中國外貿產品的質量在提升,企業在適應用工成本等提升因素的變化。
  在市場結構方面,企業在轉變。由于中國外貿近70%是由跨國公司構成,所以大部分轉型升級是被動靠跨國公司來選擇市場,而跨國公司對市場的敏感度極高,適應性強。“有生命力的產品不愁沒市場。最近幾年我們太關注短期的年均增長,而忽視了結構性變化。但這幾年看到了明顯變化,越是在經濟形勢不好的情況下企業越要思變,同一家企業可能做不同的產品,同一個產品可能換了不同的市場。”張小濟說,包括跨國公司也在拼搶國內市場,競爭很激烈。
  對于今年外貿,張小濟預計增速為10%左右。他認為,出口并沒有明顯的利好因素。中國最重要的貿易伙伴歐盟市場正在調整過程中,雖說長遠利好,但短期內必定對中國出口造成很大影響,起碼年內不會好轉,相反對歐出口可能還會出現負增長,今年的理想狀況是對歐出口保持增長。
  歐盟的意大利出現新一輪動蕩是今年最大的不確定性,但總體相對穩定。由于跨國公司在中國外貿中的主導地位,中國政策并不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出口。“只要中國成本沒有升到讓跨國公司挪走的地步,全球供應鏈是相對穩定的。”張小濟說。
  美國市場雖然開始好轉,但中國產品在美諸多領域的市場占有率較高,加上國內生產成本推高因素,再擴大美國市場份額也很困難。此外,美國不斷對中國使用貿易救濟措施也影響中美貿易。“所以總體來看,今年外貿增速能保持在10%左右就很不錯。”張小濟說。
  對于跨國公司越來越多地將生產制造環節轉移至中國周邊國家,張小濟說,目前外資企業的發展戰略是“中國+1”。跨國公司為防范風險,傾向于在中國之外再于周邊選一個地方,比如東盟的某個國家。
  盡管中國有很多優勢,但外企還是認為有很多不確定因素,避免將雞蛋放到一個籃子里。因此,中國與東盟之間中間商品的貿易越來越大。
  張小濟也認為,東盟會分流一部分中國貿易,但不會是全部。
  一個事實是,以前完全靠低成本優勢的中國外貿企業很難接單了,勞動力成本、用工荒問題越來越突出,這些企業也很難往中西部轉,距離一遠、運費一加成本又升高,只能往柬埔寨、越南、泰國轉。“(這些環節)總留在中國倒是不符合規律了。他們走了,也說明中國外貿進步了。”張小濟并不認為這是個壞消息。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