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市場貨幣升值壓力大 發達經濟體或第3輪寬松
2013-3-7 10:11:00 來源:人民網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近期,美聯儲主席伯南克在美國國會作證時對日本央行量化寬松政策表示支持的“背書”行為,以及此前20國集團(G20)對日本央行的過度量化寬松政策采取放任的態度,都令日本對采取更為激進的量化寬松政策顯得“理直氣壯”。然而,發達經濟體無節制的量化寬松政策卻將新興經濟體推向兩難境地,使得新興經濟體被迫為發達經濟體的肆無忌憚“埋單”
升值壓力巨大
本周,全球市場又迎來五大央行密集議息。澳大利亞央行在3月5日宣布,維持基準利率在3%不變,并指出在必要時仍有進一步降息的空間。3月6日晚間,加拿大央行召開貨幣政策會議,并宣布利率決定。
3月7日,日本央行、英國央行、歐洲央行將分別公布利率決定。市場普遍預計,英國央行及日本央行有可能在本周議息會議后宣布,擴大量化寬松規模,因此將給新興市場貨幣帶來進一步升值的壓力。對于拉美經濟體來說,本幣升值所帶來的痛苦始終縈繞不去。2012年,哥倫比亞、秘魯、墨西哥和智利等國的貨幣對美元均經歷了幅度高達10%的升值。
此前,有對沖基金預測,人民幣、韓元、新加坡元、印尼盾、臺幣、印度盧比、菲律賓比索、馬幣和泰銖2013年將有不同程度的上漲。貨幣升值對外貿出口的影響值得關注。以韓元為例,由于對日元的大幅升值,今年1月韓國實現貿易順差4.76億美元,順差規模為12個月來最低。韓國現代研究院日前警告稱,韓元匯率每升值1%,韓國出口將減少0.92%。
美國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執行副總裁Ignacio Sosa日前指出,盡管發達國家利率可能上升,但新興市場本地貨幣仍是最佳投資選擇,因為新興市場國家的央行更有可能通過讓本幣升值的方式來應對通貨膨脹。富蘭克林鄧普頓公司的報告同樣指出,許多新興市場的股票估值并沒有反映出其強勁的增長展望,未來主要看好兩個投資主體——消費行業和商品。同時,新興市場的貨幣也處于被低估的狀態。
經濟增速放緩
周四凌晨,美聯儲將公布褐皮書報告,其中對美國經濟的評估將影響投資者對美聯儲未來貨幣政策的預估。如果褐皮書顯示美國經濟正逐步好轉,則將推升投資者對美聯儲提前結束寬松政策的擔憂。
美國周三晚間公布的2月美國供應管理協會(ISM)非制造業指數為56.0,高于市場預期值55.2。同時,美國公布的1月份ISM服務業指數雖自55.7小幅走低至55.2,但仍連續36個月維持在50以上的水平。美國經濟數據好轉,一方面打壓投資者對美聯儲延續寬松的信心;另一方面提振股市等風險資產走高,其中道指更是創下歷史高點。
相比之下,去年新興經濟體增速集體放緩,今年的形勢似乎也不容樂觀。1月,世界銀行發布的半年度報告將11個歐洲新興經濟體2013年的整體經濟增幅預期由2.5%下調至1.3%;而聯合國發布的報告也將主要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放緩與歐元區經濟、美國財政問題同列為全球經濟復蘇的不確定因素。
俄羅斯總統普京日前流露出對俄羅斯經濟的擔憂:“2012年的初步經濟結果看起來令人滿意,但2012年底的指數和俄羅斯經濟放緩令人擔憂。”
上海財經大學現代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奚君羊對《國際金融報》記者指出:“2013年發達經濟體的貿易保護將在很大程度上制約新興市場經濟體的經濟增長。受經濟增長放緩和失業率居高不下等因素影響,發達國家針對發展中國家的貿易保護有不斷加強的趨勢,除了增加各種關稅、環保等貿易壁壘之外,發達經濟體相對于新興市場經濟體貨幣的貶值也已經成為一種巨大的貿易‘壁壘’,這必將影響以出口為導向的新興市場經濟體的經濟增長。”
力避貨幣戰爭
市場預期,歐洲央行、英國央行和日本銀行本周將宣布維持基準利率不變,但上述三家央行面臨本地經濟需繼續采取刺激措施的壓力,機構稱全球將迎來第三輪貨幣大寬松。
盡管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拉加德認為,國際貨幣戰爭并無爆發的可能性,并指出“目前關于貨幣戰爭的所有討論都太夸張了”。然而,新興市場經濟體所面臨的本幣升值的壓力的確在不斷增加,這也就意味著新興市場經濟體政府采取壓低匯率的可能性也在不斷加大。
顯然,當前全球經濟凸顯了一種“不貶則損、貶則受益”的情勢。那么,新興經濟體又該何去何從?日前,韓國發出威脅稱,將對金融交易征稅,以應對韓元大幅升值后對經濟產生的沖擊。而只要美元、日元持續大幅貶值,那么更多的新興經濟體采取壓低本幣的措施將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而已。更為重要的是,G20、IMF等國際金融組織正在默許“以本幣貶值換取經濟增長”的行為發生。
巴克萊資本日前表示,如果日元大幅貶值問題不受到制約,新興市場或許將認為控制本幣幣值是正當的,從而加入到匯率戰爭的行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