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差升級有因 進口改觀可期
2013-3-21 10:26:00 來源:國際商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2月份我國進口同比下降了15.2%,貿易順差升級。對此,業內人士解讀說,中國經常項目順差占GDP之比逐年下降,進口放緩同國內需求制約和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下滑相關。隨著地方投資項目的展開和企業去庫存行為的結束,進口態勢會有所改觀。
前兩個月同比增長23.6%的出口和2778.2億元人民幣(折合441.5億美元)的貿易順差顯得有些“高調”,去年同期我國外貿逆差為47.8億美元。順差增長與2008年以來中國順差一直大幅度回落的態勢相悖。不過,出口增加讓各界對今年8%的外貿增長目標充滿期待。
對此,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在3月19日舉行的商務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單憑兩個月的數據難以對全年外貿作出準確判斷,還需要再觀察。”
正視順差數據
根據海關統計,2月份我國進口同比下降了15.2%。沈丹陽表示,這主要是受到春節等季節性因素影響。海關經過季節性調整后得出的統計數據表明,2月進口實際增長6.5%,總體還是呈現出小幅增長的態勢。國內需求制約和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下滑因素都造成了前兩個月進口回落。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國內需求和出口都會影響進口。金融危機后,我國加工貿易受挫,一定程度上對進口產生了不利影響。
更重要的是,目前國內許多企業都出現了產能過剩。加之當前企業盈利水平普遍下降,眾多企業出現虧損,自有資金不足,投資擴張動力減弱,即使大宗商品進口價格出現較大回落,因為有去原料庫存的原因,企業也可能面臨一個較為尷尬的局面。
此外,企業的進口需求主要在技術方面。美國等發達國家一直試圖在商業領域壓制中國發展致使這方面的進口需求難以得到滿足。“從世界范圍來看,任何一個人口紅利顯著的國家,都曾在貿易方面出現過明顯的順差。”魯政委認為這很正常。金融危機爆發后,中國經常項目順差占GDP之比逐年下降,2012年中國經常項目順差占GDP比值降至2.6%,為8年來最低水平,這符合3%的國際平衡標準。“隨著地方投資項目的展開和企業去庫存行為的結束,進口不會一直呈現目前的狀態。”魯政委說。
進口增長有望
沈丹陽表示,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把穩定出口和擴大進口結合起來。根據這一指導思想,商務部下一步在穩定出口的同時,要繼續采取措施,促進進口的增長。將繼續在優化進口關稅結構,調整鼓勵進口產品目錄,利用財政、金融等多種手段促進進口增長;加強進口貿易促進體系的建設,支持辦好非洲商品展、南亞商品展等展會,組織企業到海外開展進口貿易促進活動和穩步擴大進口貿易促進的創新示范區試點,發揮進口貿易集聚區對周邊地區進口的輻射和帶動作用等方面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