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港”是實現節能減排的一個有效模式
2013-3-10 8:23: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 特派記者 柴鳳偉
去年下半年以來,影響我國大部分地區的霧霾天氣引起了政府和社會的高度關注。目前,PM2.5等大氣污染物排放增加的趨勢仍然在延續,節能減排時不我待。在這一發展形勢下,作為物流企業,節能減排更是形勢緊迫、任務艱巨。如何通過提高公路物流運營效率,實現節能減排,引起了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傳化集團董事長徐冠巨的格外重視。今年“兩會”,徐冠巨委員便帶來了這方面的提案。
眾所周知,物流企業是用車大戶,而機動車尾氣排放又是主要污染源之一。其中,使用柴油的卡車更是重中之重。經過長期的實踐和考察,徐冠巨指出,對卡車來說,提高運營效率,降低空駛率是實現節能減排的有效途徑。
徐冠巨委員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在當前公路運輸整體格局下,運營效率低、空駛率高是造成卡車高能耗、高排放的重要原因。
據中國道路運輸協會對70萬家貨運企業最新調查顯示,平均每家貨運企業僅擁有1.6輛車,每輛車的平均噸位只有5噸。從公路物流行業整體格局來看,“多、散、小、亂”特征長期存在,行業前10家企業的市場份額占比不足2%。
行業集中度低、組織化水平不高直接帶來了卡車運營效率的低下。由于缺乏整合和信息共享,大量車輛為盡快配到返程的貨物,空車來回奔波于各大貨運市場,或是被迫空車返回原地。真正在運營的車輛只有約60%,空駛率達40%以上,車輛停車配貨的間隔時間平均長達72小時左右,造成了資源的極大浪費和無效益的尾氣排放,加劇了大氣污染。
同時,大量運營車輛因為信息不對稱在路上空跑,也加重了高速公路和城市道路的壓力。近年來,國內各大城市和交通要道擁堵已是常態。統計顯示,車輛低速運轉過程中每公里的油耗、尾氣排放大概是正常運轉的3~5倍,使得油耗尾氣排放量大大增加。
那么,如何降低車輛空駛率呢?
傳化“公路港”平臺的成功運營,給了我們答案。據了解,傳化“公路港”平臺通過實體平臺與信息平臺的聯動,打通上游貨源信息、中游物流服務信息和下游車源信息的物流價值鏈,實現車、貨信息快速高效匹配,從而大大提升了卡車運營效率。
記者進一步了解到,傳化“公路港”目前建成并成功運營了杭州、成都、蘇州3個基地。據測算,僅通過這3個基地的運營,每年可減少卡車空載里程約3.9億公里,相當于繞全國高速公路4000多圈,節約柴油5900多萬升,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9.2萬噸,相當于1000萬棵樹一年二氧化碳的吸收量。“未來,隨著‘公路港’平臺全國各大城市網路化布局的推進,其產生的節能減排效應將以幾何級倍數擴大,前景十分可觀。”徐冠巨委員指出。
正是基于已取得的經驗,徐冠巨建議,要從促進中國公路物流運營效率提升、推動整個國家節能減排、經濟轉型升級的戰略高度,大力支持類似于“公路港”平臺這樣的公共性物流平臺建設。“在這方面,政府和企業要形成緊密互動,共同推進,努力推進。政府更多關注于公路貨運樞紐的規劃、標準制定及政策引導;企業更多專注于平臺的建設與運營、服務體系的打造與創新。”
而在平臺的建設與運營上,徐冠巨委員還特別強調了物流信息化平臺的建設。對此,他專門提出建議,希望國家給予大力支持。他說,盡管近幾年來,物流信息化平臺建設取得了顯著進展,但由于信息化投入大、企業經營實踐中見效慢、公路運輸經營中的龍頭企業缺失、廣大社會車輛的運輸主體司機文化程度較低等原因,公路運輸領域的信息化推進實際上面臨著“事倍功半”或“叫好不叫座”的尷尬。
通過調研和數據分析,“公路港”物流公共服務平臺已成為中國國情下物流市場進一步發展的制高點。由于公路港平臺有著顯著的“產業集中”優勢——參與信息交易的中小物流企業群集中,前來配貨或享受配套服務社會車輛群體集中,專線物流企業實體作業集中以及公共平臺服務集成和經營集約的特點,非常利于當前形勢下,政府部門找準載體,集中力量,快速高效地推動物流信息化工作,切實促進公路運輸效率的整體提升。
為此,徐冠巨委員在提案中提出了三方面的建議:一是依托“公路港”物流平臺,給予信息化專項資金扶持。要有專項資金給予信息化建設扶持,確保單個平臺按照現代物流園區建設要求實現平臺管理、交易業務、綜合服務信息化水準,利于平臺上中小物流企業群體的交易習慣改進和整體信息化水平提升,同時帶動司機車輛配貨效率提升和誠信交易保障。二是發揮龍頭企業作用,建立物流平臺信息標準實現平臺網絡化互聯互通。建議將已有成功運作經驗和有持續創新實踐能力、有社會責任感的龍頭企業的平臺“規劃建設標準體系”與“運營管理標準體系”作為總結推廣基礎,結合公路運輸行業特點和發展階段特點,總結提煉為“第四方物流”或“公路物流平臺”的行業標準體系,實現全國網絡化和物流業務一體化運作,讓各地多個物流平臺之間有信息的互聯互通,信息共享、方便交易、提高效率,預防“信息孤島”。三是依托實體平臺率先實踐“物聯網”技術應用,以信息化手段守住公共安全底線。道路運輸和物流平臺等關鍵環節,都有大量的貨物分揀和實物流動,時刻面臨著危化品、違禁品甚至毒品等儲存運輸的風險,先進方便的查驗技術。通過信息化手段來加強掃描測定、跟蹤定位管理,即使出現問題也能快速反應、透明管理,用信息化手段守住安全底線十分必要。“相信通過努力,在‘全國公路貨運一張網’形成之后,卡車在路上的每一分鐘都將是有效的行駛,最大限度地減少尾氣排放,還城市一片明媚的藍天。”徐冠巨最后向記者強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