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倉儲與配送

產業政策支持倉儲業模式創新

2013-2-3 10:59: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 王佐 
    在落實任務的四條“保障措施”中,最主要的是“完善法律法規和政策體系”和“完善行業監測與標準體系”。他們是促進倉儲業轉型發展不可或缺的外部條件。 
    商務部頒發《關于促進倉儲業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 (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將“深化流通體制改革、加快流通產業發展”的產業政策向細分市場倉儲業的縱深大大推進了一步。 

與時俱進的“倉儲”新定義 
    《指導意見》的篇幅不長,但導向明確,具有發展現代物流業以至現代服務業的全球化視野,為引導市場資源配置提供了指南。《指導意見》雖屬部門規章,但著力精準,抓住了傳統倉儲業轉型升級要害,實際對所有從事倉儲活動的企業組織均具有轉型發展的指導意義。《指導意見》提出的傳統倉儲轉型升級目標明確,就是倉儲功能要向現代物流服務升級,倉儲企業要向“綜合物流服務商”轉型。 
    《指導意見》對“倉儲”給出了與時俱進的新定義,突破了傳統倉儲僅限于以倉庫及相關設施為手段從事物品入庫、存儲、出庫活動的功能定義范疇,增加了倉儲活動的目的性、技術性、增值性和管理性等現代服務的內容和要求,并最終將倉儲界定為物流管理活動。這反映了政府主管部門在信息技術和商貿物流加速創新發展的大背景下對倉儲業的新定位,豐富了倉儲業、物流業和商貿流通業相關產業政策實現更好對接和集成的理論基礎,也為政府相關主管部門更有效的引導倉儲業和物流業發展,以至促進商貿流通業的發展提供了結構性的宏觀調控抓手。 
    《指導意見》從為流通產業鏈服務的高度對倉儲的定義是我國倉儲業管理在理念上的一個飛躍。 
    由這個飛躍開始,傳統倉儲企業要“由功能單一的倉儲中心向功能完善的各類物流配送中心轉變,由商品保管型的傳統倉儲向庫存控制型的現代倉儲轉變”。換句話講,傳統倉儲向現代物流轉型將包括三個層次的工作:一是要在倉庫里為客戶做更多的事情,直至“混淆”倉庫和生產車間或商貿店鋪之間的界限;二是要利用倉儲功能為客戶做更多的事情,直至幫助客戶控制庫存、融通資金、組織生產和流通等;三是要利用倉庫網絡為客戶和社會做更多的事情,直至參與供應鏈管理、提供一體化物流解決方案、降低社會庫存、提高流通效率、保障商品供應等。 
    實際上,作為商品流通的重要環節,倉儲活動與生俱來的融于商貿物流一體化運作過程之中。因此,上述轉變不僅是運營功能的,而且是管理服務的,還是供應鏈策略聯盟的,最終要幫助客戶降低物流成本、節約倉儲費用、提高產業鏈運營效率。 
    由這個飛躍開始,在國家產業政策的層面,倉儲業將作為更高層次現代物流業的一個子系統來對待。在繼續保持運輸業相對獨立之產業地位的同時,現代物流業的發展將以倉庫及其網絡(包括配送中心、物流中心、物流園區、內陸港、物流基地、集散中心等物流節點)的建設和相關服務功能的配套、創新為主要內容,依托綜合交通運輸系統來規劃布局,進而構建起為生產制造和商貿流通等產業提供現代物流服務的國民經濟支持系統。 

轉型目標具有挑戰性 
   《指導意見》從服務、技術和管理三方面提出了倉儲業轉型升級的定性目標和行業發展定量目標。從實際情況看,定性的目標要求倉儲企業提高對相關功能活動的管理服務水平,提高商貿物流一體化運作水平,成為綜合物流服務提供商。五年后三個“40%”的定量目標和兩個“顯著”的定性目標則屬于對行業發展水平的要求。 
    顯然,要在五年內實現轉型目標的任務是艱巨的。這不僅要求傳統倉儲企業根據市場需求進行硬件設施的升級改造和軟件服務的管理提升,而且要求相關政府部門在實施宏觀調控中加強協作和政策配套、改善倉儲業發展的商業生態環境。后者可能是倉儲企業以至物流企業最為關心的。 
    此外,要實現“商品庫存周轉速度明顯加快,流通環節倉儲費用占商品流通費用的比率顯著下降”的政策目標,不但取決于倉儲企業的轉型升級,還涉及流通產業的發展要求和宏觀經濟環境的持續改善,以及未來對倉儲業轉型升級評價指標體系的設定。 

轉型任務著力準確 
    《指導意見》提出的六項“主要任務”由14項具體工作構成,主要分為“支持”、“鼓勵”、“推廣”和“指導”四種類型。就一般的經驗,上述四類政策意見的含金量將是依次遞減的。但是,把“支持倉儲企業創新經營模式”作為首要任務,明確了政府配置資源和引導資源配置的方向。 
    要知道,只要市場具有足夠的自由度,服務業是最具創新精神、創新動力和創新空間的產業(比如代農民工在網上訂購火車票的服務),倉儲業當然不會例外。創新就有風險,政府應有作為。這應該是政府出臺相關產業政策的初衷,也應該是主管部門把《指導意見》原標題中的“健康發展”改為更具改革創新導向的“轉型升級”的主要原因。 
    可以預期,如果政府主管部門能夠在經營模式創新、新技術應用、信息化建設、標準化水平、整合社會資源等方面創造良好的外部商業環境,提供和引導適當的資源配置,就會鼓勵傳統倉儲企業不斷探索經營模式創新,加快轉型升級進程,增強我國物流業以至服務業的國際競爭力。 
    但美中不足的是,《指導意見》對綠色倉儲強調不夠。從可持續發展的要求來看,建設綠色倉庫和提供綠色倉儲服務應該作為傳統倉儲業轉型升級的主要任務之一。在國家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進程中,綠色發展、節能減排將是考量倉儲業轉型升級的重要維度,也特別需要政府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和優先配置資源。需要進一步加強對綠色倉儲的研究。 

保障措施最為重要 
    在落實任務的四條“保障措施”中,最主要的是“完善法律法規和政策體系”和“完善行業監測與標準體系”。他們是促進倉儲業轉型發展不可或缺的外部條件。過去有許多產業政策實施效果不如預期,大多是因為受到傳統政策法規和管理體制的制約。所謂深化流通體制改革,無非就是市場經濟制度體系的完善和創新,這需要良好的頂層設計,包括政府部門設置和職能劃分的調整創新等。 
    我們希望對這兩個“體系”的“完善”是以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為大目標,以放開服務業市場、減少政府行政管制、給市場主體以更大創新發展空間為宗旨的,是能夠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組織、管理和服務自治功能的,是有利于降低行業準入門檻、增加就業機會、促進流通體制改革、以至促進城鎮化和市場化建設的。 
    我們期盼與《指導意見》配套的相關操作性規章制度能盡快出臺。比如,《倉儲業管理辦法》正在征求意見之中。再比如,如何評價倉儲企業“經營模式創新”,何種程度的創新將受到何種“支持”;“發展網絡化倉儲配送”的倉儲企業將獲得何種“鼓勵”;開展“供應鏈融資監管服務”的倉儲企業需要具備什么樣的“條件”;倉儲企業“應用新技術”發生的前期投入和后期成果將如何分擔和共享;企業內部倉儲設施對外開放將如何“鼓勵”等,還需要有進一步的政策規定。相關規定不僅要與現有政策有效銜接,而且應該有所發展和創新。 

要重視協調政府與市場的關系 
    我們已經進入一個產業政策主導的年代。對此用“愛恨交加”來形容企業的態度恐怕一點也不過分。 
    在推進產業政策的同時,如何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如何在向大企業優先配置資源的同時對小企業放開市場準入門檻,如何在放大產業政策正能量的同時縮小產業政策擠壓市場的負能量,如何在利用產業政策創造的有利環境的同時迅速提升企業自身的市場競爭力進而促進產業整體的轉型升級等,對政府主管部門、行業組織和倉儲物流企業的智慧都是一個考驗。 
    回過頭來看,傳統倉儲業轉型升級的現代物流業樣板應該是個什么樣子呢?簡單來說,就是要依托倉庫及其網絡為客戶提供更多的服務和價值。至于具體做什么事情、怎么去做、做到什么水平、需要什么條件等,就要看傳統倉儲企業對市場的理解、對客戶價值的發現、對現代物流服務的體驗,最主要的還是看它們創新倉儲經營模式的悟性。產業政策支持的就是創新。(作者系北方工業公司投資一部副總經理)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