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驗檢疫:關注出口燈具導線安全問題
2013-1-9 8:55:00 來源:中國質檢網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自2009年列入法檢目錄以來,出口燈具產品質量逐步提高。但檢驗檢疫部門發現,出口燈具產品的導線安全問題卻依然嚴重,甚至已成為出口燈具產品安全型式試驗不合格的“頭號殺手”。據歐盟非食品類產品快速預警系統和美國消費品安全委員會的統計數據,2012年,通報我國不合格出口燈具產品75起,其中涉及電源導線的有31例,占比高達41.3%。另據寧波電氣安全檢測中心(余姚實驗室)統計,2012年以來,該實驗室共檢出導線不合格產品70批,達到不合格批次的28.9%。 據分析,出口燈具產品導線不合格主要表現為以下三方面:一是導線橫截面積不足,會引起的危險主要有電線過熱、短路甚至于火災危險;二是導線絕緣層絕緣強度不足,會引起絕緣線老化、破裂等電擊危險;三是導線缺乏有效保護,如缺軟線固定裝置、電源線周圍有銳邊等,會引起導線易被拉出、外殼表面帶電等危險。
從不合格的原因來看,大致可歸為以下三大類:一是產業門檻較低,生產企業素質參差不齊,部分家庭作坊式企業不理解產品的國際標準,甚至不知道標準的存在。二是激烈的市場競爭使部分企業放棄了對質量的底線控制,為降低成本故意使用低強度和劣質材料,如規格1.0平方毫米線換成0.75平方毫米、橡膠線換成聚氯乙烯(PVC)線,生產出一“拉”就“斷”、再“點”就“滅”的一次性使用產品。三是企業原材料采購管控不嚴,質量管理體系不健全,高價格買來次等貨,部分企業檢測設備缺乏,不能對導線材料進行有效驗證,原材料樣品與大貨“形”似“神”非。
為此,檢驗檢疫部門建議相關企業:要開展大范圍的企業內部培訓,樹立企業是產品質量第一負責人的意識。特別是要通過講解如何使用燈具標準和現階段發現的一些普遍性和典型性的具體實例,使企業技術人員和質保人員懂得運用標準組織產品的生產;要進一步強化質量意識,在注重產品本身質量安全的同時,要關注導線等關鍵元器件的品質要求,完善進貨檢驗,購置設備并培訓人員,從硬件和軟件兩方面著手,不斷提升導線檢驗的能力,加強合同評審,在合同評審中全面確認產品相關的各項要求;要積極做好產品的符合性測試工作,完善生產工藝流程和質量管理制度,同時加快技術改造和創新步伐,適應不斷變化的國際標準的要求,通過產品質量的改進獲得市場的主動權;要與有關部門保持密切的溝通和聯系,通過國外官方網站或者國內相關機構的網站關注有關標準的發布和更新情況,避免產品不符合標準要求而遭到退貨等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