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進“6” 出口企業急尋避險工具
2013-1-4 11:20:00 來源:外匯網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今年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升值幅度已經超過4%,根據市場普遍預期,今年人民幣升值幅度有望達到10%,更有激進者如渣打銀行預期全年升幅將達15%。工行的一位外匯交易員表示,現在很多企業不得不學會根據人民幣遠期匯價對下游采購商報價。 同時,更多的企業開始走進銀行尋求鎖定匯率風險的工具。“現在有些避險要做,一定要做。”一家大型中資銀行某支行行長強調說。
今年以來,由于人民幣快速升值,企業的確有強烈的避險需求,多家銀行的交易員告訴《第一財經日報》,今年遠期結匯交易規模一直比較大。"1月份做遠期結匯的很多,2、3月稍微少一點,但是總的來說還是比較多。"從人民幣遠期報價走勢可以看出,今年以來,遠期貼水一度擴大至6000點以上,交易員認為這與遠期結匯規模上升不無關系。
不過,現在銀行可提供的金融衍生品過于單一,幾乎完全集中于遠期結售匯,也給銀行和企業帶來了煩惱。由于匯改以來,人民幣匯率基本呈單邊升值態勢,實際上遠期結售匯幾乎“一邊倒”地成了遠期結匯。
“銀行結匯壓力很大,往往有意識地把價格壓低。”興業銀行(37.54,0.53,1.43%,吧)一位人士說,有的銀行甚至對那些金額較大的、期限較長的遠期結匯能不做就不做。他說,一方面企業有需求,另一方面銀行結匯壓力很大,避險的方式又很單一,肯定存在企業有避險需求得不到滿足的情況。
令人憂慮的是,能夠用遠期結售匯來規避匯率風險的企業往往是大中型企業,而大量中小企業無緣通過這一渠道規避風險。
上述興業銀行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他所認識的一位小企業經營者很希望能夠通過銀行規避風險,但與一些銀行包括外資銀行接觸后發現,銀行往往對小客戶"愛理不理",即便理了,做遠期結售匯的成本也很高,"做了還不如不做。"
這位中資銀行人士認為,無論是對上下游企業的議價能力還是對銀行的議價能力,大企業都更具優勢,轉嫁成本和承受風險上的能力更強。另一方面,出口退稅下降、銀行信貸緊縮,進一步導致中小出口企業融資困難。
根據交通銀行的研究,如果人民幣實際匯率升值10%,中國出口將下降7%,若匯率升值幅度為20%,則中國出口將下降10.5%;如果美國進口下降10%,中國出口將下降3.5%。
“以前有20%~25%毛利空間的訂單現在都不賺錢了,再加上美國次貸危機的打擊,外部經濟加速放緩,這些都可能使過去幾年加速擴張的企業面臨困難。”上述大型中資銀行某支行行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