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稅區外貿拉動力量正在顯現
2013-1-31 10:56: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武漢普路通供應鏈管理公司經理陳聰不停加班:他在為自己這個小型外貿企業制定2013年出口市場擴張方案,計劃把市場份額提高20%。
出口貿易形勢嚴峻,陳聰這一美好設想似乎有些“不切實際”,但他很有信心:1月15日,武漢東湖綜合保稅區通過驗收,公司第一時間與綜合保稅區簽訂協議,成為第一批入駐企業。
“保稅區域”受青睞
過去的一年,歐債危機持續深化、世界經濟復蘇緩慢,中 國進出口貿易低迷。海關總署的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外貿進出口總值為3866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6.2%,增幅是金融危機以來的低值。
盡管進出口增幅減緩,但保稅區等海關特殊監管區的外貿數據逆勢而上。據了解,去年,全國投入運營的海關特殊監管區進出口總額增長了29.7%,高出外貿總體增速。
據了解,海關特殊監管區受青睞。2012年,數個類似武漢東湖的保稅區域封關運營,這一數據相比前幾年增長明顯。
企業得“實惠”
海關特殊監管區是由海關實施封閉監管,根據不同形態,監管區享有不同“特權”。在綜合保稅區、出口加工區和保稅港區,進口設備可以免稅、用于出口的料件可以保稅……在保稅物流區,雖不能在園區加工,但國外國內貨物都可以進入,國內貨物享受退稅優惠。
許多外貿企業在海關特殊監管區得到“實惠”。武漢本土企業佰均成技術公司就是其中一個。公司行政總監方健說,“公司的一項主營業務是替全球顧客提供辦公設備測試,測試合格的樣機要返還給顧客,一來一往就相當于一次進口出口,除了繳納關稅,還耽誤時間,以后在綜保區,無需辦理進出關手續,就能完成服務,能節省不少成本。”
拉動力量現顯
經過發展,海關特殊監管區域逐步成為中國擴大開放的重要窗口、吸引境內外投資的重要載體。
以往,我國加工貿易以東南沿海地區為主,中西部地區發展較為緩慢。近年來,隨著中西部地區陸續建成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加工制造業企業加速向這些地區轉移,貿易業服務業等新型經濟業態聞訊趕來。
武漢海關關長張治洲說,這些海關特殊監管區的集聚、帶動、輻射效應日益突出,在穩定出口增長,承接國際國內產業轉移,促進加工貿易發展,轉變外貿增長方式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東湖綜合保稅區未正式運行之前就吸引來不少企業。
在東湖綜合保稅區驗收會上,中國海關總署加工貿易司副司長吳海平說,海關特殊監管區所釋放的外貿拉動力量正在顯現,盡管全球市場仍不景氣,中國進出口貿易增長將逐步回暖。(本文來源:新華網湖北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