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行業資訊

江門物流業的發展之困

2013-12-9 10:13:00 來源:中國江門網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提及“物流”,人們腦海中最先浮現出的恐怕是轟鳴前行的大貨車。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物流的內涵也悄然發生變化,高端物流、智慧物流、金融物流等眾多現代概念開始進入了人們的視野之中。正所謂“流則通”、“通則暢”、“暢則活”,作為現代服務產業的一部分,現代物流業在廣東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雙輪驅動的現代產業體系格局中,逐步成為支撐“廣東制造”轉型升級的重要支點之一。
 
  2012年,我市物流業增加值為254億元,同比增長10.5%,物流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達13.3%。《市服務業發展與振興“十二五”規劃》中對我市的現代物流業進行重點規劃:力爭至2015年把我市建設成為以現代信息技術為依托、以先進制造業為支撐,服務粵港澳、溝通粵西、輻射大西南、面向東南亞的珠三角西部區域物流中心,到2015年實現物流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19%左右,社會物流成本占GDP比重下降到18%。
 
  在上月我市上海投資洽談會上,中外運投資開發的高新區港口物流園區、普洛斯投資開發的鶴山物流園項目紛紛落戶江門,種種跡象表明,伴隨著大項目的進駐,江門物流業正在探尋邁向高端之路。面對新形勢,我市物流企業又是如何推動物流產業的轉型升級,幫助降低風險、提升服務質量、提高物流效率,掘取更多的“第三方利潤”?如何發揮制造業和物流業之間的融合聯動,實現共贏?這是我市物流企業的發展之困,更是轉型之需。
 
  物流之困
 
  缺少有規模的物流園區
 
  一個陽光普照的上午,記者驅車來到了江海區高新開發區南山路30號,曙光物流市場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設當中。作為從中山過來投資的外來企業,曙光物流市場有限公司的總經理陳有孫非常看好江門物流市場的發展前景。“江門的物流市場發展是不錯,但沒有一個像樣的專業、規范的物流市場,我有信心把‘曙光’這個品牌在江門打響。”
 
  陳有孫豪言側面反映了我市在物流產業集聚度較低這樣一個不爭的事實。“雖然近年來江門物流業取得了顯著發展,但這種發展是一種粗放的發展,規模化及專業化程度不高,而且與珠三角周邊區域相比,屬于物流產業集聚度較低的地區。”江門職業技術學院經管系副主任李衛忠分析道。
 
  李衛忠表示,雖然江門現有各類物流企業3000多家,但規模以上的只有26家,年營業額超過5000萬元的不足10家,90%的物流企業年營業額在1000萬元以下,大多物流企業的特點是規模較小、服務單一,不具備現代物流企業所要求的服務能力。“所以說,江門物流業亟待轉型發展,進行物流資源的整合勢在必行!”
 
  記者了解到,我市目前還沒有形成一定規模的物流基地。雖然近年來我市曾經規劃建設銀洲湖現代物流園等物流基地,但均無實質性推進。與此同時,在江門城軌站、天沙河等區域附近,又自發形成了一些不太規范的物流集聚區。
 
  “搞物流園區應該要提上議事日程,江門上千億元的制造業產值,的確很需要一個集聚度高、具有規模、地理位置好的物流園。”市物流行業協會副會長梁文昌也認為,江門目前只有一個位于江會路的正平物流市場,沒有大型的物流集散地,所以很多貨物都去了中山、佛山等地集散。
 
  在采訪中,多位物流企業負責人向記者提出,希望我市能盡快建成一個有規模的物流園區,他們普遍認為,物流園區不但有利于企業集聚,降低物流成本,對于提升江門物流業地位也有著重要意義。
 
  李衛忠認為,物流基地不僅僅是物流企業貨運交易、運輸、倉儲的聯運中心,還是各種物流資源的信息中心,一定要加強公共信息平臺的建設,拓展貿易、金融、信息、資源置換等流通功能,實現物流基地“1+1>2”的放大效應。
 
  “兩業”聯動仍處在起步階段
 
  放眼國內,但凡成功的物流企業都是有依托的,如海爾、美的的物流主要就是依托大企業,因為這些家電企業產量比較大,物流量比較大,基本上可以讓物流企業“吃飽”。
 
  “物流業+制造業=雙贏”這個理想化公式,愿望是美好的,現實卻是制造業與物流業聯動不足。與我市雄厚的制造業實力相比,江門的物流產業發展水平卻明顯滯后。
 
  “江門兩業聯動目前處于起步階段。”五邑大學管理學院教授劉聯輝表示,江門物流業發展規模比較小,很多企業還只是單一功能的運輸企業和倉儲企業,有實力、有規模,能夠進行供應鏈運作管理的企業還是比較少,對外省、外地區還沒有覆蓋能力,再加上江門制造業私營中小企業比較多,自己找車運輸或者外包一些倉儲和運輸業務就行了,從供應鏈角度整合物流資源沒有規模效應,所以相對來說,這些企業對“兩業”聯合的認識也有不足。
 
  而據廣東省物流行業的調查統計顯示,接受供應鏈一體化綜合服務的制造業企業,倉儲周期普遍縮短約20%,產品包裝費用降低52%,運輸成本降低8%,管理人員的人工費用減少約20%。
 
  梁文昌告訴記者,不久前卡夫前往江門考察二期擴建投資事宜,第一件事就是考察江門的物流市場環境。“外商來投資,首先看你的物流成本,地理位置、輻射范圍、物流配套甚至印刷包裝成本都要很成熟,大企業在這方面的考慮都是很精細的。”梁文昌說。
 
  大昌行物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冠東也認為,“兩業”聯動是大趨勢,是社會分工的必然結果。“當制造業企業發展起來之后,必須用現代的系統、現代的技術來規避風險、降低成本,就應該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情,如果企業還是要自己包攬物流,就要多花費很多精力,還可能會出現例如庫存過多、保管不善等風險,自身發展肯定要受到影響。”
 
  當然,我市也不乏一些“兩業”聯動成效較好的物流企業,江順達物流有限公司便是其中之一。走進江順達的倉庫,幾乎大部分都已經用作了大長江摩托車的倉儲,據該公司副總經理余躍芳介紹,公司一直以來都致力于為大長江這樣的大型企業做省內外的專車配送,公司為大長江準備了共計8000多平方米的3個倉儲,占據了總倉儲面積的4成。而在安捷物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歐陽海港表示,公司在努力為大長江、金鈴、嘉寶莉這樣的大型企業提供生產物流和流通加工的多元化服務,從而實現了制造業企業的產品增值。
 
  企業出招
 
  大昌行
 
  瞄準需求 發力無縫冷凍鏈業務
 
  在大昌行物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冠東看來,大昌行的成功經驗在于根據市場需要而推出度身訂造的物流服務。無縫冷凍鏈物流服務就是該公司現時主打的服務。
 
  “事實上,近至珠三角地區,遠至歐美市場,均對此項服務有極大需求。很多食物在運送過程中都需要一定溫度冷藏,尤其高檔貨,以確保食物安全質量。但現時中國可提供這種服務的公司非常有限,發展空間很大。”李冠東說,縫冷凍鏈物流服務推出三年來,業務量在不斷發展壯大,第一年冷庫只有三成業務量,第二年就達到六成,今年更是已經全部滿倉,所以這項業務還可進一步挖潛。
 
  安捷物流
 
  依托科研技術 謀求多元化發展
 
  安捷物流正在朝著五邑地區有代表性的綜合物流公司的目標進軍。該公司董事總經理張艷說,公司今年最大的手筆就是聯合香港大學的科研中心開發的物聯網倉儲信息系統。
 
  “這個系統我們已經準備在嘉寶莉試運行,以二維碼或者FIRD技術進行掃面,以每一桶為托盤綁定,訂單直接進入倉庫,讓整個運輸和倉儲流程更加透明和快捷。”張艷認為,這項技術就是提升公司實力的核心競爭力。
 
  依托科研技術,安捷物流也正在摩拳擦掌謀劃多元化經營。據該公司副總經理歐陽海港介紹,公司目前在生產物流、專線運輸、危化運輸、出口集貨、國際貨代等多項業務發展。
 
  江順達物流
 
  “苦練內功” 提升企業品牌
 
  與安捷大手筆開展多元化經營相比,江順達物流則是在“苦練內功”,提升企業的品牌。該公司總經理馮日佳認為,企業資質認定不僅是一張證書,更是企業全面提升的過程。“我們今年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將物流、倉儲、辦公、財務系統升級換代,同時整合聯網,這樣一來既便于公司管理,又節約了運營成本,所有客戶的信息都可以在一個窗口快捷查詢,決策者也可以在第一時間對公司的經營狀況作出調整。”
 
  馮日佳說,市場競爭愈發激烈的情況下,江順達一方面緊抓對大客戶的服務,另一方面不斷提升公司的內部文化,塑造出良好的品牌美譽度,才能真正獲得了行業與客戶的認同。
 
  曙光物流
 
  打造市區最具規模的現代物流市場
 
  陳有孫說,曙光物流市場入駐正是瞄準了江門沒有專業物流市場的商機。“中山的小欖、古鎮和江門的物流市場已經逐漸形成了一體化格局,而在這一個三角地帶,江門正是西部的一個缺口。”
 
  曙光物流市場占地面積40畝,總建筑面積4萬平方米,將定位為江門市區內最具規模、配套設施最完善、運輸線路最齊全的專業現代物流市場,百貨商場、餐飲、汽配中心、員工宿舍等一體化現代物流配套都是一應俱全,計劃于明年的2月份正式開業。“曙光物流市場完全能夠填補江門物流市場的空白,相信可以為江門的物流業帶來更多的商機。”陳有孫自信說道。
 
  專家建議
 
  江門職業技術學院
 
  經管系副主任李衛忠:
 
  加快建設“智慧物流”體系
 
  從江門市物流業聚集度分析可以看出我市物流業目前仍處于勞動密集型的發展階段,因此建立和完善“智慧物流”體系,通過技術革新促進物流業向內涵型方向發展顯得尤為重要。同時,江門應該加快物流信息公共平臺建設,采用信息系統的共享來實現車輛、倉庫等資源的有效整合。
 
  在政府層面上,我認為一是可以通過設立“物流技術專項資金”扶持物流企業加快物流裝備的改造和物流新技術的應用;二是開展物流業升級示范企業的評選;三是鼓勵物流企業跨區域布局,鼓勵多元化投資主體進入物流市場;四是支持物流的社會化發展,對通用性較強的物流標準進行重點梳理和規范;五是制定“物流人才發展戰略”,改善從業人員學歷低、專業對口率低以及綜合能力差的現象。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