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物流管理案例

物流管理:SCM與物流管理的區別

2013-1-26 10:08: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SCM與LM物流

  談到物流管理,要先看一下物流的概念。物流在西方國家被稱為Logistics,并被理解為“在連接生產和消費間對物資履行保管、運輸、裝卸、包裝、加工等功能,以及作為控制這些功能后援的信息功能,它在物資銷售中起了橋梁作用”。Logistics在我國最初被翻譯為“后勤”,它傳入中國的另一條途徑是上個世紀60年代從日本引入,Logistics在日文中被翻譯成“物的流動”,后簡稱為日文“物流”。由于“物流”比“后勤”在稱謂上更形象,因而被更多的人接受,成為我國今天流行的叫法。而物流管理LM(Logistics Management)是對物流業務進行的管理。物流的定義是隨著物流業務的發展而不斷演變的。長期以來,SCM與物流管理在概念上有著一段模糊的經歷,但在最近,國際上大多數管理界的研究和應用人士對SCM和LM的理解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在我國,人們常常把供應鏈與物流、以及供應鏈管理與物流管理混為一談,其實,它們之間是存在著某些區別的。下面,就對它們之間的不同之處進行簡要的論述。

  美國物流管理協會CLM(counci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一個國際物流研究領域較權威的機構最初給出的供應鏈定義為:供應鏈是企業外部的物流,包括了客戶和供應商;而對物流的定義則是:總是代表著供應鏈的方向,“從資源點到消費點”。這個定義聽上去十分模糊,使人感覺到物流是一個企業內部的功能環節,給人們帶來了一定程度上的誤解。為此,CLM在1985年把物流定義為:“以滿足客戶需求為目的,對原材料、在制品、產成品以及相關信息從供應地到消費地的高效率、低成本流動和儲存而進行的計劃、實施和控制過程”。到了1992年,CLM又修訂了物流定義,將“原材料、在制品、產成品”修改為“產品、服務”,這實際上大大拓展了物流的內涵與外延,既包括生產物流,也包括服務物流,但仍未闡明二者間的關系。隨著供應鏈管理的出現和不斷地應推廣用,1998年10月,CLM又宣布了對物流定義的修改,該修改明確地聲明物流管理僅僅是SCM的一部分。新定義變為:“物流是供應鏈流程的一部分,是為了滿足客戶需求而對商品、服務及相關信息從原產地到消費地的高效率、高效益的流動及儲存進行的計劃、實施與控制過程”。這一過程是產品從“供應商的供應商”一直到“客戶的客戶”之間復雜的空間流轉過程,不但涉及到運輸倉儲、還涉及到生產、消費等諸多領域。其中,“物”的概念是指一切有經濟意義的物質實體,即指商品生產、流通、消費的物質對象,它既包括有形的物又包括無形的物;而“流”指的是物質實體的定向移動,既包含其空間位移,又包括其時間延續。它是一種經濟活動。

  這里明確地指出物流是供應鏈流程的一部分,澄清了長期以來人們把物流和供應鏈概念混為一談的觀念。因此,如果從物理范疇來解釋二者間區別的話,筆者認為,供應鏈是一個由多個設施(如企業、工廠、倉儲中心、港口等)、交通工具(卡車、火車、飛機、船等)和物流信息系統、金融結算和交易系統連接在一起的多業務的綜合網絡系統;而物流則是供應鏈上產品與服務移動所發生的活動和事件。借用體育上的一句行話,如果把供應鏈比做體育的話,物流則是體育比賽項目。

  我們理解它們之間的區別,不僅是要把物流納入了供應鏈企業間互動協作關系的管理范疇,而且要求企業在更廣闊的背景上來考慮自身的物流運作。即不僅要考慮自己的客戶,而且要考慮自己的供應商:不僅要考慮到客戶的客戶,而且要考慮到供應商的供應商;不僅要致力于降低某項具體物流作業的成本,而且要考慮使供應鏈運作的總成本最低。總之,該定義反映了隨著供應鏈管理思想的出現,國際上對物流的認識更加深入,強調“物流是供應鏈的一部分”,進一步拓展了物流的內涵與外延。因此,我們現在能夠較清楚地了解二者的關系:物流是供應鏈中的一部分,是供應鏈流程中實物的流向,物流管理是為供應鏈流程管理服務的,同時物流的效率、效果、質量和速度將直接影響供應鏈運作的流暢性和供應鏈管理的質量。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