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大數據資源打造集約化快遞
2013-12-4 9:33: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 徐勇
近年來,隨著我國電子商務市場的發展,快遞企業亟須轉型升級,由同質化競爭向差異化競爭轉型,由注重單一的快遞服務向注重客戶體驗服務轉型,尤其要注重利用快遞的大數據資源,這一資源將會是快遞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之一。
近年來,隨著我國電子商務市場的發展,網上購物已然成為人們一種重要的消費方式,由此也催生了快遞行業的迅速發展。在第八屆國際物流與交通運輸博覽會智慧物流論壇上,數據讓我們看到了快遞行業的火暴:2012年,我國日均快件量2000萬件,日均快遞業務收入3.78億元;2013年1~8月,我國日均快件量2300萬件,日均快遞收入3.8億元。
據了解,2012年網上購物快件在快遞總業務量中占比很高,約為67%~69%,預計2013年這一比重還將上升至70%。網上購物的興起給快遞行業帶來了巨大的機遇,但與此同時,快遞行業面臨的挑戰依然嚴峻。隨著對大數據的積極應用,快遞行業的集中度將進一步提高,預計到2020年全國網絡的快遞公司將會減少到8家。
●○我國快遞市場發展的特點
目前,我國的快遞企業分為自營、自營加代理、自營加加盟、物流加盟4類:自營企業只有順豐速運;自營加代理企業有郵政速遞、京東、中鐵快運;自營加加盟企業有宅急送;特許加盟企業有韻達快遞、中通快遞、圓通快遞、申通快遞等(見表1)。此外,快遞的類型主要可劃分為三種:商務快遞、網購快遞、特殊快遞。
從2011年開始,我國快遞行業駛入發展的快車道,2012年快遞業務收入首次突破了千億元大關,這是我國快遞業一個歷史性里程碑。回顧1984年我國開辦特快專遞業務至2010年以來,整整用了26年時間,快遞業務收入才突破500億元,但到2012年僅用了兩年的時間,快遞業務收入突破了千億元大關。
2013年1~8月,快件總量達到53.4億件,同比增速60.9%,業務總收入達到864.5億元,同比增長34.8%。從調查的數據中可以看出,2013年快遞行業仍將快速發展。這個正快速發展的快遞業呈現這些特點:一、市場集中度進一步提升;二、快遞企業競爭加劇,低價競爭依然是競爭的主要手段;三、企業兼并重組加快;四、快遞業成為物流業、電商業的競爭高地;五、主要民營快遞企業向“倉配一體化”轉型升級;六、由于“網購”的高速發展,“最后一公里”快遞將呈現多元化的格局;七、大型快遞企業加快向增值服務和價值鏈的垂直方向延伸,實施“跨界”經營;八、同城快遞增幅顯著;九、快遞業發展已經進入資本時代;十、快遞已經成為民生的重要組成部分。
●○大數據時代快遞的困惑
快遞行業是一個產生大量數據的行業,在貨物流轉的過程中海量數據也隨著產生。大數據的價值在于從海量的數據中發現新的信息,從中創造新的價值,利用該特點可以提升快遞行業的整體服務水平。如今,快遞行業已然意識到大數據的價值,對于數據分析與挖掘的需求與日俱增,盡管大數據所帶來的價值和優勢已經被快遞行業所熟知,但實際上,快遞要如何利用好大數據,目前還存在諸多的問題。
快遞企業要利用好大數據,首先面臨最大問題則是基礎信息的采集。由于大多數快遞企業是加盟體制,對企業自身大資料的采集和統計工作不重視,同時也為了降低成本和提高作業效率,大多數快遞企業不會做詳細的客戶信息錄入工作。這些都給基礎數據的采集帶來了很大困難。另外,快遞行業加盟模式利益多元化的缺陷,也影響快遞大數據的開發利用。由于加盟快遞企業在區域劃分上的不科學,造成配送成本很高、錯發率很高,因此使得快遞大數據的開發利用很難被突破。即使有大數據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但在短時間內也難以在體制上有所突破。
在大數據時代,技術上的難題也是快遞企業所面臨的困惑之一。近年來,代碼技術應用做得不好是快遞企業面臨的一大問題,現在分點是用大頭筆寫,不像國際通用的用三代碼,像上海SHE,到北京PEK加數字,現在這方面做得不是特別好。目前,國內快遞企業只有順豐用了數字,其他企業都用中文,沒有將信息化的東西應用起來。這對于未來在應用大數據自動分揀上會造成很大的問題。
此外,利益上的矛盾也為大數據的利用帶來了不少困難。由于多數快遞公司在信息化技術應用上滯后,當快遞業務量形成規模后,雖然有大數據的支撐,但是當短期利益與長期利益發生矛盾時,部分民營快遞企業不愿意犧牲現實利益。
●○利用大數據資源促進快遞企業轉型升級
近年來,快遞行業發展迅速,預計到2013年年底,我國將會成為全球快遞量最大的國家,快件量將達85億~90億。我國快遞業的產業化進程將呈現迅猛的發展態勢,行業利潤趨于平均化,規模化效益促進市場加速向“品牌優、規模大、實力強、后勁足”的快遞企業集中。
今年,快遞行業重組的、被重組的、倒閉的企業在逐漸增多,假如快遞企業不進入轉型行列,將會面臨很大的風險,尤其要注重向專業化轉型。預計到2020年,我國僅有8家左右快遞企業從事國內快遞的綜合化服務,其他企業將轉型為專業化的快遞企業、同城快遞企業。屆時整個快遞行業將呈現出以自營為主,加盟為輔的趨勢,今后加盟將會加速向自營轉化。
大數據時代需要以信息化技術為基礎,而信息化技術的應用能夠促進產業的轉型升級,產業集中度越高對大數據的依賴度越高,產業集中度越高對信息化技術應用的依賴度越高。企業向“品牌化”轉型依賴于大數據的分析,大數據資源的利用更是有利于快遞企業的轉型升級。
大數據的核心價值在于可分析與預測,快遞企業要如何利用好大數據資源,首先要建立大數據分析系統:建立完善的客戶管理系統、快遞業務量預報系統、快遞配送路由系統,從而可進行快遞產品與服務的設計。以美國聯邦快遞公司為例,通過客戶需求調查、競爭對手測試、服務時限設計、服務范圍設定、設施步驟設計、路由設計、成本核算銷售價格制定、操作標準與流程制定、培訓等一系列流程進行產品設計,最后將更加符合用戶個性化需求的產品和服務推向市場。大數據資源的有效利用能讓快遞企業有的放矢,做到為每一個客戶量身定制,讓產品和服務更具有市場競爭力。
盡管近幾年我國快遞業迅速發展起來,但是與一些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快遞業還存在很大的差距。早在5~10年前,一些國家的快遞行業已經充分利用了信息化技術,如代碼、始發站信息、二維碼識別打印全靠數據分析,基本上都靠自動化分揀,但目前我國的分揀現場還是靠人工來進行。而在美國集散中心是很多工程師在現場,這是最大的一個區別。
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為快遞行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而大數據的開發和利用更是有助于我們打造一個智慧化服務的快遞行業。大數據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更是一個系統工程,這個資源的充分利用可以促進快遞企業由同質化競爭向差異化競爭轉型,由注重單一的快遞服務向注重客戶體驗服務轉型,快遞大數據資源將是快遞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之一。(作者系中國快遞咨詢網首席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