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平泉:聚合生產要素推進物流業跨越發展
2013-12-14 10:38: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 承德華北物流園區管委會張景江
河北省平泉縣地處冀遼蒙三省交界區域,是東北與華北地區物流通道上優質的物流節點,素有“拉不敗的哈達、填不滿的八溝”之盛譽,是歷史上聞名的商貿重鎮。近年來,平泉縣高度重視物流產業發展和物流產業聚集區建設,著力突出其戰略地位,不斷加大投入力度,努力構建“大商貿、大流通、大園區、大市場、大發展”格局,物流相關產業取得長足發展。
科學編制物流規劃。科學發展,規劃先行。平泉縣緊抓河北省級物流產業聚集區建設契機,充分發揮區位、交通、資源優勢,全力推動縣域物流產業發展。在按《承德華北物流產業聚集區總體規劃》有序推進聚集區建設的同時,又相繼編制了平泉縣鐵路、公路、航空、倉儲、糧食、花卉等專項物流規劃,發展前置、特色突出,全縣形成了“南北呼應、一區多園”式大物流發展格局。
日益完善物流設施。當前市場競爭的焦點不在生產而在銷售,而銷售的瓶頸在物流配送,高效的物流配送取決于物流服務設施。平泉縣不斷推進“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建設,充分發揮企業在電子商務中的主體作用,綜合運用政策、資金等多種手段全面拓展電子商務在各領域的應用。政府建立了行業監管機制,從食用菌、蘑菇醬、活性炭、白酒等生活消費品入手,鼓勵中小企業、超市、商場等在物流公共信息平臺開辦網上商城,且逐漸向礦石、鐵精粉、煤炭、鋼材等銷售市場拓展,提高了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在縣域范圍的知名度。目前,全縣建立各類企業信息網站30余家。
充分利用物流產業發展政策。平泉縣積極爭取交通部物流公共服務中心項目落戶物流產業聚集區。該項目占地352畝,總投資7.06億元,重點建設倉儲、堆貨場、分揀、加工、電子結算中心、物流公共信息平臺、物流交易配送中心、停車場等物流公共設施,累計建設面積18萬平方米,該項目落地進一步完善了物流公共服務設施,必將推動平泉物流產業實現跨越發展。
重點培育物流企業。為快速推進物流產業發展,提升物流產業交易額,平泉縣在培育物流企業方面大作文章。培育骨干物流,以華北物流為龍頭,以大宗建材、汽車產業、礦山機械物流為重點,積極引導鼓勵商業貿易、郵政快遞等物流企業入駐物流產業聚集區,開展多種形式的聯合與協作,發展連鎖經營、特許經營等現代流通方式和組織形式,重點培育集采購、加工、包裝、分揀、運輸、倉儲、信息服務于一體的綜合型物流企業。整合社會物流,對縣內中小物流企業進行歸行納市,有效運用分散的物流資源,促進中小企業建立共同物流發展模式。引導活性炭、農副產品加工等企業通過契約組成行業物流聯盟,在產品購銷、加工、運輸等方面形成利益雙贏的共同體,提高和優化物流績效,從供應鏈的全程進行物流流程重組,減少企業物流成本支出,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高價值的物流服務。引進品牌物流,中遠、中鐵、德邦等大型物流企業入駐聚集區,逐漸打通物流通道,促進區域外向型企業發展。自2009年以來,平泉縣從政策引導、資金投入和服務延伸著手,
不斷提升市場經營管理水平,先后出
臺支持現代物流產業發展的文件和
優惠政策30余項,全縣冠以物流
名稱的企業40余家,開展物流相
關業務的企業和商戶多達百家,
截至11月,全縣物流產業增加
值實現 8.2億元,同比增長
6.4%。
快速擴大市場規模。平泉
縣在不斷擴大杏仁、果蔬批發、
花卉、家居裝飾材料等專業市場
規模的基礎上,又謀劃建設了電
子科技、新能源、環保材料等一
批綜合、集約的新型交易市場。
特別是中國北方食用菌交易市場,
著重體現技術、設備和規模管理等
方面的革新,形成以市場信息為基礎、以產品配送為主、以現代倉儲為配套、以商品交易為依托的區域中心市場。強力打造南城區物流園,引導小商品批發市場、新型建材市場、物流企業向南城區擺布,在工業聚集區和物流產業聚集區之間建立了“快速通道”;積極爭取上級政策資金支持,完善小寺溝車站貨運場站配套設施,依托遵小鐵路,將小寺溝站建設成為出海物資集散基地;加速推進航空城配套設施建設,重點打造服務于工業聚集區的倉儲、轉運、銷售和綜合服務中心。
完善城鄉流通體系。平泉縣將縣城、中心鄉鎮、中心村和自然村作為城鄉一體化的四個層級要素。全縣共有農家店534家,縣、鄉、村級公路通車里程1745公里,縣城具備輻射鄉村的物流基礎條件,以整合融合度較高、一體化基礎較好的區域中心鄉鎮為手段,帶動整合中心村及自然村的物流資源,有效運用物流渠道,培植一批示范性農家店,并與縣城實現業務對接,打破農村物流“孤島效應”,推動全縣城鄉物流一體化進程。
建立人才培養機制。“人才是第一資源”。平泉縣高度重視物流專業人才建設,建立物流人才培養機制,以職教中心為依托,開展物流職業教育,邀請物流專業人士來平泉對物流從業人員進行專業知識培訓,嚴格實行從業資格等級認證,物流人才寧缺毋濫。成立了平泉縣物流協會,制定了物流行業標準,加強物流交易額、產業增加值等數據的統計,形成系統權威的統計標準,為指導全縣物流產業快速、健康發展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