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快遞業:鮮花板磚共齊飛
2013-1-17 14:31:00 來源:千龍網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從郵政部門獲悉,國家郵政局局長馬軍勝在日前召開的全國郵政管理工作會議上透露,2012年我國快遞業務量達57億件。按全國13億人口計算,去年國內人均寄出4.38件快遞。(1月15日《羊城晚報》) 近年來,隨著網購的日益火爆,國內快遞業狂飆猛進,呈現出超常規增長態勢。數據顯示,2012年我國快遞業務量達57億件,同比增長55%;快遞業務收入完成1060億元,同比增長40%。據此估算,到2020年快遞業務收入將比2010年翻三番,屆時,我國快遞業占GDP的比重有望超過0.6%,實現超快速發展。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我國快遞業近5年雖然年均保持27%的高增長率,市場規模也一度躍居世界第三,但整個快遞行業還面臨“不適應、不平衡、不協調和不可持續”等問題。快遞行業的丟損多、投訴率高、理賠難、分揀粗暴、配送不及時、信息不安全、服務態度差等問題依然嚴重。此外,企業規模小、品牌弱、管理粗放、科技含量低、自動化水平不高、同質低價競爭惡劣等已成為行業繁榮下的危機。據了解,目前,占據快遞市場半壁江山的“四通一達”服務僅達兩星標準。快遞的飛速發展在贏得行業高度認可的同時,也招致了消費者的頻繁詬病。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說:“上帝欲使之滅亡,必先使之瘋狂。”我國快遞業超常規的發展速度雖然與社會經濟發展及電商火爆有著密切關系,但其自身發育并不健全,成長也處于亞健康狀態。尤其是,隨著其業務量井噴式增長,諸多老問題將會伴著新問題一起發酵,嚴重威脅快遞業發展的可持續性。
更何況,我國快遞業本來就先天不足,普遍資金少、規模小、競爭力弱,而且整體經營觀念落后、服務水平低、網絡結構不優,等等。這讓我國快遞業的繁榮不得不以龐大的量及廉價勞動力作為支撐。很顯然,隨著洋快遞的強勢進入、電商的頻繁跨界,傳統快遞企業僅僅依靠廉價勞動力、低端價格戰及拼時間拼量是遠遠不夠的。對于高速發展的快遞業來說,斷不可一美遮百丑,視眾疾于不見。快遞業要健康發展必需有病治病,根除痼疾。為此,2012年,國家和地方郵政局陸續注銷116家快遞企業《快遞業務經營許可證》,約談和嚴肅處理多家快遞企業,同時出臺了多項標準與規定。近來央視對快遞業痼疾的披露與曝光更是重重地給了快遞業幾板磚。其實,廣大消費者及各類媒體對快遞的監督已成為快遞業發展的有效鞭策,正是消費者的不斷拍磚,才暴露了快遞業的各種疾病,也才有相關部門及時開出藥方。俗話說,良藥苦口利于病。面對快遞業飛速發展的大好形勢,我們不能只顧送掌聲與鮮花,還要敢于挑刺與拍磚。這不僅可以更好地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同時也利于快遞業的健康有序發展。
在快遞發展魚龍混雜的當下,一些渾水摸魚、無照經營、惡性競爭的不良快遞嚴重擾亂了市場秩序。越是快遞業繁榮的階段,越應該給予更多監督和關注。殊不知小不治則大亂,尤其對于小病不斷的我國快遞業來說,必需防微杜漸,修補好快遞長堤的每一處蟻穴。可以預見的是,未來十年將是我國快遞業持續快速發展的戰略機遇期,尤其是電子商務的發展將強力推動快遞業的前進。與此同時,這也將是我國快遞業的惡戰、調整與洗牌期。不可否認,我國快遞業將處于并將長期處于中低端競爭層面,亂中生存、亂中發展、亂中死亡將成為眾多快遞企業的基本生存狀態。
激烈的競爭環境決定了中國未來成功的快遞企業絕不是“剩者”,而必然是勝者為王。在運營模式、管理體制、價格機制、法律法規、監督監管等不健全的當下,注定亂象叢生的快遞業發展之路不會一帆風順,尤其對生于草莽的民營快遞來說,未來的快遞蛋糕很大,但如何養活自己是必須思考的問題。快遞業要健康有序發展,要向集約化、標準化、信息化轉型,一方面要有國家優惠政策的大力扶持,另一方面更需要各相關部門、組織、消費者的全面監督。所以,未來的快遞業發展必將是機遇與挑戰并存、鮮花共板磚齊飛的時代。(葉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