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價更低用時更短 “渝深”國際大通道競爭力提升
2013-1-16 10:18:00 來源:重慶商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很多筆記本電腦代工企業高層發現,自去年以來,從重慶通過鐵路發貨到深圳越來越便捷了。不僅班列開行的密度增加,運價上也得到不少優惠。這一現象的背后,是“渝深鐵海聯運”國際大通道的競爭力大幅增強。昨日,市經信委、市人社局發布公示,根據《重慶市公務員獎勵實施辦法(試行)》的規定,擬對在“渝深”班列總貨代競爭性談判工作中做出重大貢獻的重慶市物流協調辦公室(簡稱“市物流辦”)給予記集體二等功。
物流大通道曾面臨難題
2010年5月,由重慶和中國遠洋物流有限公司聯合打造的“渝深鐵海聯運”國際大通道開始運行。隨著渝深集裝箱五定班列(定點、定線、定車次、定時、定價)的成功開行,重慶至深圳全程運行時間由原來的116小時縮短為約58個小時。但由于貨源分散等原因,“渝深鐵海聯運”國際大通道曾面臨價格過高、服務水平不高的局面。
2012年2月,市長黃奇帆在會見惠普全球供應鏈副主席比爾·朗時明確提出,要引入競爭機制,打破渝深通道物流成本過高、服務效率不高的困局。
實施“全球性競爭談判”模式
來自市經信委的消息稱,為破解難題,市物流辦成立了攻關團隊,專題研究分析渝深通道存在的問題。
之后,市物流辦先后完善了10種比選方案,并成功說服筆記本電腦品牌廠商同意市物流辦采用“全球競爭性談判”的創新方式來選擇“渝深鐵海聯運”內陸總貨代。經過半年多的努力,市物流辦與全球8家世界頂級的物流公司逐一談判。去年9月,談判收官,國內最大的第三方物流企業中國遠洋物流有限公司最終勝出,成為渝深集裝箱班列的“總管家”。
“以前是品牌商自行解決物流問題,導致一些本來可以走鐵路的貨物向公路分流,無法產生規模效應。”重慶中遠物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軍表示,采用總貨代模式,與以往相比最大的變化就是在貨源組織上,重慶市已與以惠普為代表的筆記本電腦品牌商等IT企業達成共識,統一組織貨源進入渝深物流通道。此外,伴隨實現規模效應,運價也大幅降低。
成本降低用時縮短
進行創新后,“渝深”國際大通道的競爭力大幅提升,不僅降低了運價,還引導高運價的公路運輸向鐵路運輸轉移,同時將議價的主導權由品牌廠商轉移至市物流辦,徹底改變了“渝深鐵海聯運”國際大通道價格過高和服務水平不高的局面,使其成為真正的公共運輸平臺,進一步堅定了品牌廠商在渝下單的信心和決心。
調查顯示,從重慶出發到深圳的貨物中,原先走公路與鐵路的比例為50∶50,啟動全球性競爭性談判后,這一比例調整為了20∶80,為整體降低物流成本打下堅實基礎。同時,班列開行也更為順暢,單周最高開行頻率由以前的3班達到7班,單日最高開行密度達到2班。常態開行改變了“重慶造”產品以往主要通過長江水運經上海再到歐洲、美洲時間長的歷史,通過“渝深鐵海聯運”到歐洲只需28天左右,比通過長江到歐洲要節約20多天時間,滿足了我市工業產品進出口的時效和成本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