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脈哈爾濱城市交通物流
2013-11-4 11:58: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 劉忠選 楊曉青
目前,哈爾濱市進入了加快發展交通物流業的新階段。以貨運站場為依托,逐步形成了點線相連的公路貨運網絡和輻射狀的商貿物流城市配送群體。貨運站場年吞吐量達到了2300萬噸,占商貿流通貨運總量93%,成為零擔貨物和城市配送的主要聚集地。
問題尚存
盡管如此,全市道路貨運物流仍然存有結構失調、發展失衡、投資失控、經營失范和貨運站場的設施簡陋、小企業多、專業化程度過低等比較突出的問題。
其一,交通貨運站場基礎設施水平有待提高。經過1998年以來解決空車配貨,退路進場經營的探索,利用原國有企業閑置場地、廠房改建一批貨運市場。這些因陋就簡改建起步的貨運站場設備老舊、布局不合理、服務功能單一、信息化程度低、人員素質不高等等,亟須改造提高。
其二,推進貨運規模化、集約化發展不足。當前,哈爾濱已經出現第三方倉儲倉庫閑置現象和信號,交通物流業盲目投資必然沖擊一批小型配載業戶和貨運站場配載檔口。絕大多數的貨運站場,都在激烈爭奪低端交通物流市場,物流結構不合理的問題十分突出。
其三,貨運站場租賃經營水平低下。一方面,貨運站場經營者過度追求租賃效益最大化,忽視和放任站場內配載業戶經營行為的監管。時有發生個別不法業戶卷款潛逃、欺詐貨主等現象和情況。另一方面,貨運站場經營者因循保守,沿襲依賴租賃經營方式,缺乏創新運作和運用信息技術的技能,站場之間缺乏互動聯動,缺乏貨運的站際分工分類。
其四,“最后一公里”具有瓶頸。現有商場、賣場和商業批發零售市場的城市配送,受限行時段和單行線禁行以及泊車場地、理貨網點少等因素影響,存在著停車難、停靠難、裝卸難問題。同時,哈爾濱商貿流通的貨源主要來自省外,物流過程相比貨運站場實行一體化倉儲服務增加了一次倉儲和兩次運輸環節,增加了市內物流成本耗費。再者,一些道路貨運站場聚集中心城區,通道狹窄堵,牌匾老舊破,貨物進出影響城市公交暢通,每一站場都成為城市交通一處堵點。
研究對策
加快創建哈爾濱道路交通物流體系,是十分必要和緊迫的。有利于改善貨運物流不暢、經營生產不暢、百姓生活不便、城市形象不佳,城市交通運輸發展滯后的頑疾。
第一,要堅持行業為主體,政府為主導的發展原則,推進交通物流業升級換代的高端決策。一是市政府完成全市物流發展的頂層設計。把全省交通物流統一規劃、行業發展設想、站場規劃和交通物流體系建設的基本思路融匯市政府現代物流發展的規劃綱領中。二是各級政府部門建立交通物流橫向協調機制,交通、發改、商務、交警、國土、規劃及各區政府進行良好的溝通與互動,建立交通物流聯系會議制度和長效機制。三是加強課題研究,把交通物流體系建設列入地方黨委和政府軟課題,列支經費,作為實施城市發展戰略的重要調研課題,開展深度的調研活動。
第二,要堅持交通物流業先行的發展思路,推進省會城市交通物流業異軍突起。在全省交通物流總體布局和架構下,哈爾濱市交通物流業發展,以貨運站場為依托,建設通達俄羅斯、國內各地,覆蓋全省的陸運網體系和本埠城市配送服務體系;以哈爾濱為中心節點,以省內干線公路為通道,以龍運物流為龍頭,建設點對點的省內外城際間甩掛運輸骨架物流構成體系;以建立貨運站場聯盟為契機,以優化道路貨運資源配置為取向,形成站場之間、站企之間和站車之間的良性互動機制體系;以行業協會及各種聯盟為抓手,理順貨運站際分工,建立行業準則和規范,加快科技應用和誠信聯盟的步伐。
第三,要發揮規劃的引領作用,搶占哈爾濱交通物流制高點。一是按照物流高地的理念,明確重點建設區域。將龍運物流園區規劃為進出省貨運主樞紐;將哈南、哈西、哈東、松北規劃為不同業態道路貨運站場的聚集區;將道外、道里、南崗、香坊等中心城區的商品交易集散地、居民聚集區、商業綜合體、城市綜合體規劃為城市配送節點。二是按照地域產業特點,規劃貨運站場基本功能。哈南地區的專業物流中心以服務當地裝備制造業和食品加工業為主,為倉儲配送型專業物流中心;京哈高速與102國道交會處的龍運物流園區為進出省貨物集散及分撥樞紐中心和一體化物流作業基地;哈東地區為省內商貿物流集散及分撥中心和公鐵集裝箱聯運中心;松北區為承接及輻射我省北部地區的貨物接轉中心。三是做好在建、待建物流園區的規劃調整。華南城物流園區貨運站建設的調整思路是按照商貿流通體量,建設必要的倉庫、庫棚及理貨場地,同時按照一體化配送的原則,規劃建設集中理貨區、分揀區,并按照站場聯合、站企聯合的投資模式建設,不再按照一站多檔口的模式建設;神州物流園區貨運站新址按照以線路為理貨區的模式建設;新香坊公路集裝箱中轉站規劃建設大型集裝箱堆場、拆拼箱作業區和大型倉庫,不設配載檔口。四是轉換老城區內的貨運站場功能。加快龍運貨運站、濱江貨運站向城市配送節點服務轉型;哈南、龍哈、龍海及周邊的貨運大院逐步并入龍運物流園區,集中配載業戶的管理和服務,其原址改為龍運物流園區停車場地及相關輔助設施服務區或轉型為社區物流咨詢服務區,改善物流貨運區域亂象。
第四,要以站場聯盟為起點,加快站際分工,提升良性互動的交通物流現代服務業。一是建立聯盟規則。強化行業自我約束,運作確立可操作性的物流聯盟組織。二是通過站際分工確定龍運物流園區的龍頭地位。提出4項對策措施:對策一,龍運物流區以發展省級貨運接駁、省內貨物分撥和一體化物流運作為主,不再接納省內貨運線路。園區開通至市區其他貨運站場的配送專線,將中轉貨物分撥至其他站場;對策二,其他聯盟貨運站場為龍運物流園區開辟配送及甩掛運輸專用區域,建立省內貨物理貨接駁區;對策三,龍運物流園區與經濟技術開發區內的裝備制造業及加工業企業聯動,提供綜合物流服務;對策四,龍運物流園區建立電商配送專區,聯手其他站場為電子商務提供覆蓋全省的倉儲、配送服務。
第五,要以貨運站場和專業物流中心為節點,創新輻射周邊區縣的城市配送服務體系。一是通過開展站場聯盟,開展站場間的同程配送。組建以龍運物流為龍頭,各聯盟站場及配載業戶參股的專業配送企業,在主樞紐與聯盟站場之間開展集中配送。二是配送企業與商貿企業聯動,貨運站場與網購企業聯動,促進B2B和B2C兩種城市配送模式的互動,通過物流信息平臺的合理調度配送車輛,開展同程配送。三是出臺城市配送相關政策,解決配送車輛通行難、停靠難、卸貨難問題。建議政府指定相關部門先期采取交通物流站場聯盟配送車隊道路通行的政策扶持措施,進行操作運行試點。總結歸納大型商貿批發市場、超市、農產品市場等設立配送車輛專用泊位,允許站場聯盟車隊利用專用泊位收集送達零擔貨物的經驗和做法,逐步推廣。四是加快城市配送信息化進程。建議龍運物流園區物流信息平臺提升擴大應用功效,注入財政資金,引入民營投入,項目招商、多元發展,推動龍運物流園區辟建我市站場聯盟、城市配送調度、信息處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