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改革啟動中國奇跡“第二季”

2013-11-28 11:30:00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王南
  當代中國命運的轉折,發生在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的改革開放,使中國嘗試著告別“一大二公”的計劃經濟、平均主義以及“一言堂”之下的精神極度貧乏。在此后的35年時間里,中國經濟年均增長速度接近10%,總量躍居世界第二;農村的聯產承包責任制和企業的產權制度變革,打破了分配中的大鍋飯,人們創造財富的積極性得到釋放;土地、資本、勞動等要素的自由流動,使數億人擺脫了物質的貧困和精神奴役……中國這塊古老土地的滄桑巨變,堪稱世界經濟發展史上的奇跡。
  但這只是中國奇跡的“第一季”。市場作為“無形之手”,初步展示了她擁有的魔力,但政府的“有形之手”依然控制著太多資源,經濟發展方式的轉型步履沉重,資源和環境的壓力,已經達到可以承受的極限;一部分人是先富裕起來,但共同富裕的任務依然艱巨,社會各階層之間、人與人之間的鴻溝既深且遠,公平、正義依舊是無助者的曠野呼告;傳統狹隘價值觀的瓦解是一個進步,但新世界并未呈現清晰的輪廓,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和文化需求得不到滿足,等而下之者甚至有如豬玀,在土里泥里自娛。
  十八屆三中全會《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對我們面臨的時代課題,從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等方面提出了全方位的應對戰略,最關鍵的一條就是通過改革開放,啟動中國奇跡的“第二季”,達到市場經濟、法治社會和自由精神有機統一的新境界。
  市場經濟,就是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使市場成為我們時代的真正圖騰。發展經濟學和我們自身的實踐證明,競爭是人類所知道的最有力的發現過程和最有效的控制手段,只有資源、勞動、產品、交易、消費等的市場化,才能最大程度激發創造力;只有厘清市場和政府、企業、個人的邊界,減少政府對經濟的干預,讓企業成為資源整合者和創新主體,才有可能迎來物質和文化產品的豐富。這是一個國家繁榮的根基。
  法治社會,就是通過公正的司法制度,保護產權和信息自由流通,保證市場參與者的平等地位,使人們公平享受勞動成果。按照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法馬的理論,市場是有效的,但市場可能也會失靈,甚至導致壞的市場經濟,“劣幣驅除良幣”;人性中的貪婪如果不加控制,非理性繁榮的泡沫一旦破裂,會給社會財富和個人信心造成巨大破壞;“贏家通吃”的張力,要靠法治進行維系和調節,構筑弱勢群體安全和尊嚴的網絡。這是一個國家繁榮的保障。
  市場經濟和法治社會的核心是自由精神。市場主體的自由,意味著責任、權利與義務的統一,無正當補償不能剝奪,無明文規定不為罪不受懲;自己是自己的根據,但不得損害社會,妨礙他人的自由;不僅擁有高度發展的物質文明,而且有高度發展的精神文明,才是馬克思構想的人的全面解放,“自由人的聯合體”。這是一個國家繁榮的源泉。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我們已經認識到,沒有自由競爭,就沒有繁榮,而沒有法治,市場就會淪為弱肉強食的叢林,繁榮不可能持續。但知不易,行更難。我們要建設的魅力中國,是人類前所未有的道路,不僅包涵著物質豐裕、制度清明,而且意味著精神充盈和道德光華。道路注定不會平坦,更不會一個早上醒來,玫瑰色的夢境自動變成現實。她需要智慧、激情,有創造力的辛勤勞作,也需要勇毅、克制和自我擔當。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