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脫的美,世間罕見!
氣勢磅礴的雅魯藏布江繞著海拔7787米的南迦巴瓦峰作了一個舉世無雙的馬蹄形大拐彎,在墨脫轟鳴而下。
墨脫的苦,世所未見!
“高原孤島”,2013年10月以前,全國唯一不通公路的縣。年復一年,墨脫人無數次翻越雪山,用雙肩背負生活的希望;日復一日,他們滑過只有一根鋼絲的溜索,走過岌岌可危的藤網橋,在大峽谷的騾馬道上走過青春,從少小到老大……
1993年這是一條艱辛之路。“山頂在云間,山底在江邊,說話聽得見,走路得幾天。”這首西藏南部的當地民謠是以往墨脫交通的真實寫照。20年前我第一次徒步進墨脫,跟隨戰士背負數十斤重的物資,佝僂著身子,從海拔不足千米的低谷往上爬呀爬,走啊走,翻越了海拔近5000米的多雄拉雪山,行走其間,險惡不斷,但對于此前世世代代的墨脫人而言,這是維持生計的唯一選擇。
2010年這是一條榮譽之路。2010年12月15日上午10時,隨著一聲低沉的爆破,西藏墨脫公路控制性工程嘎隆拉隧道勝利貫通。其背后是“筑路鐵軍”——武警交通部隊官兵的生死付出。兩年多時間里,官兵們兵分兩路,集中了200多名軍政素質過硬、隧道施工經驗豐富的骨干,以驚人的毅力和不斷的科技創新,將施工中的涌水、塌方等難題一一解決,把隧道一米一米地向前推進。創造了在地震烈度最高、地質災害最多、地質條件最復雜情況下施工等6項世界之最。那一天,西藏林芝地區波密縣嘎隆拉山銀裝素裹,雪霧飛舞。身著民族盛裝的藏族群眾聚集在嘎隆拉隧道前,用歡呼和掌聲迎接著這一歷史性時刻,用心聲和鼓點表達對黨的恩情,我有幸記錄下了那一刻。
2012年這是一條悲壯之路。都說走進墨脫苦,其實,墨脫官兵巡邏更苦。2012年8月,我受命采訪“墨脫戍邊模范營”,50年間,先后有29名墨脫官兵犧牲,其中大部分倒在巡邏途中。采訪期間,墨脫邊防營的巡邏官兵經過7天7夜的艱難跋涉,又一次登上某山口。他們緊握鋼槍,面向國旗,莊嚴宣誓:“決不把領土守小,決不把主權守丟!”
2013年這更是一條幸福之路。今年10月31日,我懷著激動的心情第4次走進墨脫。銜接墨脫和嘎隆拉隧道最后幾十公里全線通車,隧道內道路平坦、雨雪不進,曾經的死亡地段,變成了墨脫公路中難得的一段坦途,讓墨脫徹底摘掉了“高原孤島”的帽子。一個星期,記錄著沿途的變化,我想:“生死墨脫路”即將變成一條生態路、致富路、小康路、幸福路。
現在,祖輩以背運為生的“背夫”們在考慮著新的出路,新的客運站即將投入運營,過去門巴族、珞巴族那一棟棟用木瓦、石板或茅草蓋頂的吊腳樓正在退出,一座座規劃有序、民族特色濃郁、與青山相融的新居正在出現……夜幕降臨時,條條街道燈火通明、人聲鼎沸,整個縣城洋溢著現代化的氣息。駐守在這里的“墨脫戍邊模范營”也悄悄發生了變化——物資補給不再靠人背馬馱,過去只能按季節分批休假的官兵,現在出入墨脫也可按需求和規定隨時安排。
這就是墨脫,過去,沒有公路、鮮為人知。如今,路通百通,加在這片神奇土地上諸如“封閉、落后、神秘”等等代名詞,到了該告別的時候了。
墨脫路,這條飽經風霜的路,經過歲月的洗禮,沐浴著陽光雨露,承載著墨脫人民的幸福夢想,必將繼續砥礪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