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交通資訊

“高原孤島”墨脫正式通上公路(圖)

2013-11-2 11:04:00 來源:中國公路網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公路宛如吉祥哈達,穿越巍巍嘎隆拉雪山,沿著奔騰不息的江河恣意飛舞,在昔日的“高原孤島”西藏墨脫縣蓮花廣場畫上了優美的句號。今天,墨脫公路通車儀式在原80K中轉站舉行,這標志著我國最后一個不通公路的行政建制縣--西藏墨脫縣正式通上了公路。

  墨脫縣位于西藏自治區東南部,西、北、東三面被喜馬拉雅山和日嘎布山環繞,南面與印度接壤。由于嘎隆拉山阻隔和地質環境復雜,墨脫成為全國唯一不通公路的縣,被稱為“高原孤島”,極大限制了當地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打通扎墨公路,是墨脫人民的世代夢想和期盼,也是加強國防建設、維護國家安全的迫切需要。從上個世紀60年代起,黨和政府為打通扎墨公路進行了不懈的努力,但因復雜的地質條件和惡劣的自然環境,5次上馬、5次擱淺。2008年9月,總投資9.5億元、全長117公里的扎墨公路被國家正式立項。隨之,西藏自治區政府將扎墨公路建設列入一號工程,并把最難啃的“硬骨頭”--打通3360米嘎隆拉隧道的任務,交給擁有豐富高原隧道施工經驗的交通一總隊。為以最快的速度啟動工程,總隊和擔負南北兩側相向掘進任務的二支隊、三支隊兩級黨委多次召開專題會議,反復研究研究制定施工方案,迅速抽調300余名精兵強將和優勢裝備齊聚嘎隆拉山。

  嘎隆拉隧道進口海拔3771米,出口海拔3630米,最大埋深821米,北南出進口落差達128米,創造了“地形起伏最大、自然坡降最大、降雨量最大、地震烈度最高、地質災害最多、地質條件最復雜”6項世界之最,被地質專家譽為“隧道地質病害百科全書”。在一個接一個施工難題面前,參戰官兵不斷探索創新,堅持向科技要戰斗力和生產力。為確保隧道冬季施工混凝土質量,他們創造性地總結出主動保溫和被動保溫工藝,采用對原材料進行熱攪拌,覆蓋塑料薄膜、棉被、電熱毯循環加熱保溫等多項措施,保證了冰點條件下混凝土凝結效果。在隧道日涌水量平均達1.5 萬立方米、最高涌水達6萬立方米情況下,他們探索出“先通過、后注漿、強行推進、以排為主”的治水方案,成功突破了暗流涌動的大斷層。五年間,官兵創新了管棚注漿、混凝土抗凍融、震區深層灌注等10多項施工工藝和方案,成功治理了7處斷層和多處冰川泥石流堆積體,先后攻克了強涌水、高縱坡、大斷層、強巖爆、濃煙塵等諸多施工難題。

  挺進“死亡地帶”,挑戰“生命極限”。面對極端惡劣的自然環境和艱苦的施工條件,參戰官兵沒有一人叫苦叫累,沒有一人畏懼退縮,始終保持了高昂的斗志。嘎隆拉山頂常年積雪平均達5至6米厚,每年10月至次年6月大雪封山后,官兵只能靠儲備的糧食、干菜、罐頭補充體能,很難吃到新鮮蔬菜。時間一長,80%以上的官兵出現頭發脫落、指甲翻卷、牙齒松動等高原病癥。五年多來,官兵們先后戰勝塌方500余起、泥石流100多次、雪崩56次,95%以上的同志沒有休過一次完整的探親假,35名同志放棄了到內地學習深造的機會,10多名同志推遲婚期或親人病逝未能回家盡孝。

  墨脫公路位于西藏自治區波密和墨脫兩縣境內,路線走向極為復雜,先后跨越波斗藏布江、金珠藏布江、西莫河等6條江河,經嘎隆寺,以隧道穿越嘎隆拉雪山,經米日和馬迪村到達墨脫縣城蓮花廣場,路線全長117.3公里。公路建成后,與以往翻越嘎隆啦雪山路段相比,縮短里程約25公里,有效避免了雪崩等公路災害對交通的影響,通行時間和行車條件得到極大改善,對于開發當地民族旅游文化經濟、鞏固西南國防屏障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武警交通官兵用青春、血汗和智慧在中國筑路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來源: 中國公路網 作者:陳鴻圣 汪巍 )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