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元區經濟仍聞“楚歌”
2013-11-19 11:05:00 來源:國際商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歐洲央行不久前出乎意料地降息并未讓最新公布的歐元區經濟數據顯得亮眼。也許是刺激效果還未顯現,歐元區第三季度GDP增長低于預期。專家指出,歐洲央行降息可以向市場釋放流動性,并為歐元區經濟復蘇注入動力,但降息可能加劇熱錢流入中國,相關部門要注意監控。
歐盟統計局11月14日公布的數據顯示,歐元區第三季度GDP初值環比增長0.1%,預期增長0.2%。
11月7日,歐洲央行在貨幣政策會議中意外將再融資利率從0.5%下調至0.25%,并將隔夜貸款利率由1.0%下調至0.75%,并保持存款利率在0%不變。
盡管這次降息顯得有些“意外”,但受訪專家表示,考慮到此時降息不僅能壓制之前飆升的歐元匯率、調整當前區內低通脹率、提升消費,更能降低銀行再融資資本,利好歐元區經濟復蘇,因而也算“美麗的意外”。
但最新公布的歐元區第三季度GDP讓這“美麗”不再,歐元區經濟仍顯“黯淡”。
降息利好尚未顯現
“未降息前利率已是歷史低點,沒料到在有限空間內,歐元區還會果斷降息。”商務部研究院歐洲研究部副主任姚鈴直言。“歐洲央行每次調息之前,都會釋放信號,這回卻毫無預兆。”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副研究員劉明禮也對歐央行此次降息感到意外。
意外歸意外,就降息效果來說,專家更多地還是在肯定。
姚鈴指出,盡管債務危機蔓延得到控制,但歐元升值、市場融資成本過高、消費低迷導致歐元區經濟一直未見起色。選擇這個節點降息,可以向市場釋放流動性,緩解上述問題,并為歐元區經濟復蘇注入動力,作用不亞于美聯儲的量化寬松政策。
劉明禮稱,由于歷史及功能限制,歐央行一直避諱使用貨幣工具,即像美聯儲“印鈔”一樣應對債務危機,但自去年夏天歐央行公開表露“捍衛歐元”態度后,此次降息算是里程碑式的實際踐行,標志著歐央行貨幣工具的應用今后將更加靈活,進一步降低了債務危機惡化的風險。
然而,降息決定發布后,歐洲股市盤中大幅上漲;歐元對美元匯率瞬間暴跌,一度跌至1.336,盤中跌幅超過1%。歐元區第三季度GDP增長僅為0.1%,低于第二季度的0.3%。
凱投宏觀首席歐洲經濟學家喬納森·洛尼斯表示,歐元區經濟近乎停滯的狀態凸顯了經濟復蘇的脆弱性,歐元區出現一輪具破壞力的通縮的風險也在增加。
歐盟統計局11月15日發布的數據顯示,歐盟10月通脹率降至0.9%,為2009年10月以來最低水平。當月歐盟成員國中有4個國家出現通縮,分別是希臘、保加利亞、塞浦路斯和愛爾蘭;有3個成員國通脹率持平,分別為西班牙、拉脫維亞和葡萄牙;僅有兩個成員國通脹率處在2%上方,分別是愛沙尼亞和英國。
中國謹防熱錢涌入
作為歐洲重要的貿易伙伴,歐元區經濟狀況也與中國息息相關。
暨南大學國際商學院副院長孫華妤稱,如果降息能按預期支撐歐元區經濟復蘇,將會帶動我國出口,同時,也會促進更多歐洲資金投資中國。
不過,孫華妤也提醒,如果大量資金進入中國,或將造成國內資本市場動蕩,進而導致經濟走軟、通貨膨脹,加大人民幣升值壓力。美國延遲量化寬松政策退出已經加大了國際資本回流新興經濟體及中國的壓力,歐洲降息則可能進一步加劇“熱錢”流入。
孫華妤建議,相關部門須加強管制短期流入資金,在當前形勢下,不要急于開放資本賬戶,同時采取措施引導資金投資實體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