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橋提升江門交通樞紐地位 2016年建成通車
2013-10-25 11:02:00 來源:信息時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2009年12月15日,港珠澳大橋正式動工建設,預計將在2016年建成通車。港珠澳大橋是建設粵港澳大都市圈的基礎性工程,是連接粵港澳三地的超大型交通基礎設施,是振興珠江西岸的骨干工程,是繁榮珠中江三地的希望工程。五邑大學經濟學教授劉志堅認為,現代化的交通基礎設施,以其技術標準高、設施完善、通行能力大、快速便捷等特點,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其建成將對江門市經濟社會發展產生重大戰略影響。
助推大珠三角一小時都市圈的形成
港珠澳大橋以公路橋的形式連接香港大嶼山、珠海拱北和澳門,大橋全長49.968公里,設計行車時速每小時100公里,實行“三地三檢”口岸方案。建成通車后,從香港到江門的車程將縮減為1個半小時左右,形成港澳和珠中江經濟圈的1個半小時生活圈。
劉志堅表示,港珠澳大橋將給江門帶來重大戰略發展機遇,加速珠江口東、西兩岸地區的融合,深化推進珠中江一體化進程,促進珠江口西岸地區崛起;強化區域城市化趨勢,助推大珠三角一小時都市圈的形成。
港珠澳大橋可大幅減少香港與珠江口西岸間陸路客運和貨運的成本及時間,改善珠江口西岸投資環境,給江門帶來新的巨大商機,推進江門特別是江門東南部沿海地區的崛起和發展,特別是以廣海灣和銀湖灣為主的大廣海灣區將迎來重大戰略機遇。
港珠澳大橋的建設將凸顯江門聯系香港和粵西、大西南地區的門戶作用,提升江門交通樞紐地位;同時集聚壯大新的產業發展區,促進江門產業發展與轉型升級。
由于江門與港珠澳大橋之間隔有珠海、中山兩市,大橋效應的直接擴散區首先在珠海和中山,對江門的影響比較間接。劉志堅認為,江門欲更充分發揮港珠澳大橋效應,必須深化與珠海、中山的合作。
大橋跨“一國兩制三地”,其人流、物流、車流受三地不同關境和眾多的制度、政策制約,與大陸其它大橋的效應有明顯區別,其作用與影響還取決于一些重大政策特別是關境管理政策的突破,不確定因素較多。
由于澳門經濟的特性,劉志堅還認為,對江門來講,大橋效應更主要體現在充分發揮香港因素。但由于香港制造業內遷已基本完成,服務業因其特性對江門的輻射帶動不宜過于高估。
此外,港珠澳大橋效應與“深中通道”有一定的負關聯。江門在考慮港珠澳大橋效應時必須密切關注“深中通道”項目進展和影響,適時調整一些策略。
“兩灣區域”將成為未來發展黃金區域
港珠澳大橋為國高網“珠江三角洲地區環線(又稱珠三角環線高速)”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建設使香港、深圳、東莞、廣州、佛山、江門、中山、珠海、澳門等城市連接成閉合的三角型快速陸路網絡結構,從而明顯提高港澳及珠三角城市間的連接度和通達度。劉志堅表示,從某種意義上說,江門將從原來開環中的末端變成閉環中的節點,江門與港澳及珠三角的融合更加密切。
江門是粵西、瓊桂黔滇等西南地區與港澳陸路聯系的重要樞紐與門戶,目前與此相關的已建成和即將建成營運的高速公路主要有江肇(江肇桂)高速、江羅(江羅桂)高速、廣湛(廣湛桂瓊)高速、西部沿海高速、江珠高速、江中高速等,港珠澳大橋建設將極大促進粵西、瓊桂黔滇等西南地區與港澳的陸路人流、物流聯系,提升江門區域交通樞紐地位。
新會的“三江、睦州區域”(簡稱“三睦區域”)是新會區產業南拓的重點發展區域,已立項的貫穿開平、新會、中山,連接規劃中“深中通道”的“中開高速”自西向東橫貫三江、睦州兩鎮,并與江珠高速、廣珠西線互通,目前的江珠高速也在睦州設有出入口,在建的江門經濟主動脈江門大道也南抵三江;未來數條在建和即將建設的鐵路(軌道交通線)交匯的江門南站以及新會優良的一類口岸天馬港也毗鄰三江鎮。凸顯交通區位優勢又具有土地資源優勢的“三睦區域”極可能成為江門未來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
劉志堅還表示,在國家、廣東大力發展海洋經濟的重大戰略背景下,江門市沿海經濟帶特別如新會崖南銀湖灣(黃茅海)、臺山廣海灣區域將成為江門發展的重大戰略區域(鎮海灣區域由于距離等因素,受惠可能不太大),加上港珠澳大橋因素影響,“兩灣區域”(即大廣海灣區的重點區域)將是江門未來發展的黃金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