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想去獨龍江!”記者在出發前往獨龍江時,身邊朋友發出各種羨慕的聲音,都說想去看看。
深藏于怒江州一隅的獨龍江鄉,是獨龍族世居的地方,這個高黎貢山和怒江懷抱中的“世外桃源”,是眾多旅游愛好者向往的地方。但一說到進獨龍江的路,很多人就開始打退堂鼓——路太險了。
獨龍江公路是外界通往獨龍江鄉的唯一道路。2011年,獨龍江公路改建工程開工,目前,油路部分已完工,僅剩隧道部分。據了解,截至本月22日,長6680米的獨龍江隧道已掘進5680米,貫通還剩最后一公里。預計明年2月底貫通,明年底通車,屆時,獨龍江鄉有望告別每年封山半年的歷史。
進度 預計隧道2014年2月底貫通
怒江州委獨龍江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副組長、貢山縣“老縣長”高德榮說:“因每年封山半年,別人走一百年,我們才走50年,我們怎么可能趕得上別人的腳步呢?”
為解決獨龍族群眾出行難的問題,經多方努力,國家發改委于2011年批準獨龍江公路立項改建。改建工程基本沿原有公路進行,技術標準為單車道四級公路,設計時速為每小時20公里。
記者從指揮部程副指揮長處了解到,改建后的道路長79.5公里,比原來縮短16.3公里。工程分為兩部分,油路部分和隧道部分。70多公里的油路部分已在去年11月底完成,現已通車。剩下6680米的特長隧道目前仍沒貫通——還差最后一公里。
這個特長隧道穿越高黎貢山,避開了積雪嚴重的高黎貢山埡口,徹底解決半年大雪封山造成公路中斷問題,也最大限度地減少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植被的破壞。預計明年2月底貫通,此后還有隧道通風、排水等后續工作,明年底有望通車。
難度 建設者感慨堪稱國內之最
按往常來看,目前距12月的封山期已不到60天,封山后是否會對施工進程有影響?
“影響很大!”程副指揮長說,首先是物資運輸問題。冬天因大雪后容易發生雪崩、塌方,物資運輸相當困難,每次運輸都需一臺裝載機護送。惡劣氣候也讓不少農民工在封山前離開回家,次年5月后才回來。此外,氣溫太低導致混凝土無法施工,且隧道施工穿越多個斷層破碎帶及斷層影響帶,地質條件復雜,圍巖穩定性差,地下水發育豐富,施工過程中極易產生掉塊、塌方、涌水等地質災害,這都讓工程進度比較緩慢。
當地一位曾參加過修建西藏墨脫公路嘎隆拉隧道的建設者感概,墨脫公路嘎隆拉隧道建設之艱難屬國內之最,但比起獨龍江公路隧道就不算什么了。獨龍江公路隧道的施工條件,從作業區的地質結構復雜和外部地理氣候惡劣情況講,比起墨脫都有過之而無不及。
道路變遷
1972年
他爬了3天山才進了獨龍江
63歲的余壽榮家住貢山縣普拉底鄉,41年前剛從師范畢業的他被分到了獨龍江鄉熊當小學教書,在那里一呆就是10年。回想起那時,他直搖頭:“第一次進去時,沒有路,自己背上行囊、帶點干糧就翻著山進去。翻了3天終于到了那時的鄉政府所在地巴坡村,還要再走一天才能到熊當。”因路不明顯,又是一個人走,有幾次他都走錯了方向,白白繞了一圈。由于交通不便,他每年只有夏天8月時回家一趟,春節就在山里過,“學校里就我一個人,那個滋味啊……”
2008年
他開著車一跳一蹦走了8小時
黃興能是本報攝影記者。2008年,一次給獨龍江鄉巴坡小學送愛心書籍的機會,讓他第一次見識了獨龍江公路的險峻,“我們幾乎是一步一剎車開著去的,坑塘太大,路窄彎急。不到100公里的路我們開了七八個小時!”
2013年
平滑油路驚呆了他和小伙伴
時隔5年,“一張照片”公益活動讓黃興能再次踏上了獨龍江公路。他一路上給我們講著上一次的慘痛經歷,給我們先打個預防針。可我們離開貢山縣城好長一段后,仍行駛在油路上,這時他開始感慨:“這變化真是太大了,原來這些路都是坑塘路啊!”現在除了因獨龍江隧道沒貫通,還需繞行22公里老路外,都是油路。從貢山到獨龍江鄉政府,我們一共走了4小時。
上路提醒
選車
目前進獨龍江公路有22公里老路較窄,會車較難,加上由獨龍江鄉政府到村里部分道路也很窄,有自駕打算的朋友在選擇車輛時,盡量不要選擇車體較寬的越野車。
加油
因獨龍江鄉目前還沒加油站,因此最好能在貢山縣城加滿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