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焦點凸起 政策博弈不等
2013-10-16 10:21:00 來源:國際商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2013年第三季度整體國際金融市場在世界經濟基本穩定且逐漸復蘇態勢之中走過,其焦點突出、風險擴大、前景難定。雖然2013年第三季度的國際金融領域存在諸多變量與變數,但國際金融市場控制力和主導力的提升,則有力地協調與應對價格震蕩和心理恐慌,態勢穩定依然是主要特點,也是新動向與新跡象的關鍵所在。金融市場穩定的根基與條件值得跟蹤觀察審慎論證。
市場焦點不斷
2013年國際金融市場在震蕩的價格之中面臨焦點關注與炒作的緊張氛圍,輿論恐慌與緊張進一步擴大,其焦點集中于對美聯儲貨幣政策量化寬松(QE)的關切,所有價格圍繞著美元貨幣政策導向以及美元指數變化而錯落震蕩加劇。
1.美元貶值與新興貨幣貶值并行,危機隱憂擴大。
2013年第三季度國際金融最突出的特色在美元貶值擴大,整個季度美元指數維穩在80點,從83.01點下行到80.22點,本季度下跌3.5%,9月下跌了2.3%,為2011年第一季度以來表現最差的一個月。2013年第三季度美元指數也呈現2010年以來的3年高位指標84.753點,這一價位水平發生在7月中旬,7月初到中旬美元指數向上態勢明顯。伴隨全季度美元逐漸下行態勢,主要籃子貨幣出現了不一樣的走勢。美元貶值主基調之下的日元升值與加元升值之外,其他貨幣全面升值,升值幅度參差不齊。美元運用指數組合技術搭配嫻熟,美元貶值一直處于一輪輪組合效應策劃的鋪墊。正是基于美聯儲貨幣政策遠見與規劃,美元指數不漲反跌,QE的意義在于保護美元指數的意愿和宗旨。2013年9月18日就在美聯儲宣布將維持月度債券購買計劃不變決定的當天,美元創下了年內第二大單日跌幅。美聯儲QE退出的預期與實際未退的結果,看似與QE的宗旨完全一致,實際則是美元尋求貶值的需要與目標目的。
外匯市場奇特的表現并不僅僅是主要籃子貨幣,新興市場尤其是亞洲主要貨幣的貶值與美元貶值并行也十分突出。美元貶值、新興市場貨幣貶值同時發生,然而市場并不擔憂美元貶值,反之關切新興市場貶值壓力。新興市場貨幣危機隱憂擴大,發展中國家金融危機的擔憂油然而起。新興市場貨幣貶值的擔憂與恐慌十分嚴重,金融危機的陰影籠罩市場。
2013年第三季度國際外匯市場的特色突出美元策略的實施,美國財政年度需求的背景是促使美元貶值的關鍵所在。尤其是美國經濟依然具有某些不確定性,美國經濟戰略與貨幣政策在于進一步消化結構壓力與矛盾,而此時的美元貶值對內對外的意義十分重要,處于關鍵與敏感時期,美元貶值對內有利、對外不利,美元霸權的特性被淋漓盡致得以發揮與發威。即使美元升值也會運用其特權和霸權,通過石油、黃金以及股市減壓,其發揮余地與空間廣泛而長遠。
2.股市高漲與金價震蕩交錯組合,預期心理糾結。
2013年第三季度全球股市參差不齊,但美歐日股市依然高漲。尤其是美國三大股指繼續刷新紀錄和保持高漲局面,上漲幅度與節奏不斷創出新高與記錄,進而直接抑制國際黃金市場價格高漲明顯,資金重組性與分流性難以改變,流動性過剩依舊,黃金不漲繼續。美國三大指數(道指、標普和納指)在本季度分別上漲1.5%、4.7%和10.8%不等。歐洲三大指數也呈現相同走勢,三大指數分別上漲2.4%、7.6%和9.9%不等。日本股票指數從14098.74點上漲到14455.80點,上漲幅度為2.5%,但2013年以來其上漲幅度已經達到40%以上。亞洲股市表現參差不齊,上漲較快的股市是越南,今年以來累積漲幅達19.07%,馬來西亞與韓國股市上漲4.72%和3.7%,但泰國和印尼股市下跌,分別下跌0.63%和0.01%。其他地區股市也是漲跌各異,發達國家利好突出,發展中國家下跌壓力較大。
2013年的國際黃金市場價格震蕩繼續擴大,金價最低水平為1255美元,最高水平接近1400美元,但并未突破,區間跨度較大、大起大落震蕩加劇而糾結難解。第三季度國際黃金價格上漲8%,明顯不同于第二季度下跌23%的態勢,這也是2012年第三季度以來的首季上漲,進而黃金價格是從1255.70美元上漲到1327.00美元。整個季度黃金投資與投機的心氣不足,熊市陰影明顯籠罩投機氛圍與市場預期,尤其是全球股市高漲局面對黃金價格抑制作用是很關鍵的因素。
3.石油高位與經濟不振錯位混濁,不確定性依舊。
2013年第三季度國際石油價格高位盤整90美元之后站住100美元以上水準,石油價格的高位盤整具有戰略目標與戰術目的。尤其是發展中國家資源投機性與資源競爭性嚴重,美國則先于全球領先石油戰略制高點,新能源技術壟斷與收益突出,石油儲備高規模和高效率,不僅使其減少了石油對外依存度、更進一步增加了石油供給數量和渠道,這是美國石油戰略超前思維與戰略設計的收獲與優勢,進而全季度石油價格繼續保持高位與高漲十分明顯而強勁。
伴隨石油價格走勢的關鍵點是宏觀經濟走向。目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新預期的世界經濟走勢依然保持穩定,微弱的下調是局部與個別因素所為。尤其是美國經濟穩定性的帶動十分明顯。美國最新的2013年第二季度經濟增長水平為2.5%,第一季度1.1%,2013年上半年平均增長水平1.8%。尤為關注的經濟亮點在于:美國本年度財政赤字將減少37.6%,僅為6074億美元,縮減速度與幅度之快是任何國家無法比擬。美國失業率最新指標為7.4%,就業狀態的改善與輿論和心理擔憂截然不同。還有能源進口下降減少貿易逆差成效顯著。
因此,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至少到2015年美國經濟的增長速度將快于其他發達經濟體。歐洲經濟呈現復蘇跡象,而數據指標十分糾結,季度指標為微弱復蘇0.4%,年度指標依然是負數,經濟復蘇依然不確定,指標增長乏力,還難說經濟復蘇定局,然而歐洲經濟耐力與品質很好。日本經濟復蘇超預期。2013年第一季度日本經濟增長為3.8%,第二季度為2.6%,其已經呈現連續第三個季度經濟復蘇的態勢,但依然處于不確定性之中。發展中國家則陷入困惑期,結構不合理和發展困境明顯。
4.利率錯落與預期混亂嚴重不清,風險壓力巨大。
2013年國際金融的焦點一直集聚于美聯儲的QE,但是至今市場對美聯儲QE認知糊涂而混亂。一方面是美聯儲政策的精準在于寬松已經轉向緊縮,每月850億美元的數量是“賣短買長”的扭曲操作,美聯儲的操作手法不是增加供給量,而是縮減市場流動性,鎖定利潤、價格和規模是美國很高端手法的貨幣操作。美聯儲的貨幣政策傾向已經從數量為主轉向以價格為主。另一方面是美聯儲身份的特殊性以及美元地位的霸權性,解讀貨幣政策基礎與眾不同,超越世界和超越國界。尤其是美聯儲借助其特殊的貨幣地位和輿論主導的水平力量,對市場誘導十分嚴重,其充分利用美聯儲的影響力調動資源與價格,順應美國經濟需要突出,傷害與干擾其他國家經濟明顯。其中最重要的是混淆不同國家貨幣資質,以常態和平常國家要素對接美聯儲調控目標和目的的不準確,進而錯讀與混亂,使得市場理解困難。目前美聯儲以正在實施自己的步驟需求,并達到順暢環境的實施空間。
首先,美聯儲充分運用市場情緒化投機性調動市場,目標是美國經濟穩健。顯而易見的是,美聯儲預期寬松繼續價格高漲,美聯儲預期寬松終止價格下跌,但唯一不變的是美股高漲與美元貶值,進而清晰的看出美聯儲政策旨在保護美國經濟信心和促進結構升級,進而為美元霸權奠定更加夯實的基礎與架構。美聯儲的決定迫使投資者匆忙解除2013年年初建立的美元多頭頭寸,當時由于一系列強勁的經濟數據預示美國經濟將加快復蘇,投資者因而做多美元。在2013年乃至之前兩年的大部分時間,金融市場都在猜測美聯儲在金融危機過后將會率先引領全球各大央行收緊貨幣政策,并很快采取加息行動,進而這種預期預示著美元計價資產將獲得較高回報。由于預期事與愿違,美元不漲反跌,甚至美元貶值加劇,判斷的誤區在于對美聯儲政策解讀有誤,從而導致對美元指數預期有誤。
其次,美元明確對手競爭目標軟肋攻擊經濟,目的是美元霸權全面覆蓋。美聯儲政策的目標十分清晰,進而制造輿論的重點是美國經濟不景氣,給美元貶值充分的環境與條件,尤其是技術操作順勢而為更加醒目。其實真實的美國經濟利好性突出,第二季度經濟增長最終水平為2.5%,表明美國經濟穩健性明顯,尤其是失業率的逐漸向下態勢凸現美國經濟調節性和戰略性收獲明顯,這與輿論導向的偏激完全不同,更值得關注其政策的用意與圖謀。美元貶值不利于貨幣競爭對手凸顯,歐元升值進一步打擊脆弱不堪的歐元經濟,進而導致歐元政策協調更難。反之使得美元具有很強的競爭力,市場份額的覆蓋率進一步強化。
最后,美國金融戰略遠見高度的效率發揮極致,利率霸權回歸意圖清晰。看似簡單與敏感的貨幣政策QE,其內涵與圖謀并不那么簡單,甚至可以說相當復雜與高端,尤其是美元貨幣地位的特殊性更加難以理解美國QE與其他國家QE的差異與不同。因此,美聯儲的重點并非是數量概念或數字規模,其未來尋求的關鍵點是制度把痊愈重新壟斷,利率霸權的回歸是未來目標地之一。因此,國際金融市場應思考從2001年至今美國金融戰略的一個長線脈絡的梳理,美元最終尋求的是利率霸權的設計。多年來美國金融戰略的第一個目標是美元霸權地位重新壟斷,這一點已經在世界范圍得以實現,美元的覆蓋率不僅控制了金融領域,并且進一步擴展到全世界各個領域,資源、商品與農業品統統被納入美元覆蓋率與壟斷力之中;第二個目標就是美元利率霸權的再壟斷,這一步驟正在實施,未來將會顯現成果;第一步是籃子貨幣利率霸權,第二步是世界范圍利率霸權;第三個目標就是重建國際金融新體制,以美元為主的資源價格組合,非貨幣組閣的新格局與新框架。
突出控制力戰略技術發威
2013年的國際金融市場的狀況與變化繼續突出美國因素主導和美元技術發揮,進而總體走向依然平穩,并未有失控或無法駕馭的局面出現。2013年國際金融市場突出表現和原因在于“三變三不變”:不變的是預期,在變的是技術;不變的是市場,在變的是價格;不變的是戰略,在變的是組合。在變的技術調動是情緒與判斷,在變的價格推進是價格預期判斷,在變的組合節奏與幅度是不改地位與勢力的前提。綜合分析原因有以下三點:
其一是市場壟斷性突出。無論從輿論到價格、從制度到技術的美元因素凸顯、美國經濟圖利、美元戰略發威,進而美聯儲策略的嫻熟性運用得到,集中對己的保護、對他的排斥,進而實際上整個市場受到傷害最大的經濟壓力來自歐洲和我國,受益和收益在于美國和日本。所以值得思考的教訓在于自身發展的實際需要和真實狀況,而非簡單化的國際輿論的指引或操作。自己的發展需求是價格發現的關鍵,而非簡單化的指標追逐或接受。
其二是技術成熟策略明顯。其實美元當今運用的策略是最初級和最簡單的原則,即貨幣升值削弱競爭力、貨幣貶值增強競爭力。此階段的美元貶值是維護美國經濟利益需要,也是化解結構壓力必須。特殊財年的決算需要使得美元貶值得以發揮,實際上的美國經濟遠遠好于歐元和人民幣。國際金融市場的成熟性來自實踐經歷以及國家戰略目標。分析與評估金融市場的基點和操作是重要的觀察,但實際能力與水平的差異必須面對,尤其是需要各自特色的方法與對策,而非全球一致,這樣的結果有利于主見性的操作,不利于缺少市場原則與基礎的方法。
其三是戰略目標地長遠性差異。如何評價與預期金融市場十分重要的前提是自我的主張與見解,尤其是在競爭激烈和形勢復雜之下,戰略性的宗旨與方向更加必要。目前經濟形勢的循環甚至逆轉,其實與戰略遠見和規劃具有密切的關系。更多國家是短線運作,其實大國利益與戰略是長遠運作。目前短期局部太多,局限性很強,進而識別力與判斷力混亂才是當今市場關鍵因素所在。
未來國際金融風險擴大
預計2013年國際金融市場處于整體戰略長線末端轉機。2001年至今,美元戰略長遠設計出2007~2008年獨特周期的金融危機,預計未來將會展現2017~2019年遠景框架新組合。未來長線的風險特征突出體制與結構重組與創意,短線的風險要素集中于輿論的作用和心理的恐慌,誤判與錯判現象十分突出,直接影響與牽制市場潛能的發現與發酵。
由此,預期2013年的國際金融市場依然是有驚無險,盡管市場震蕩加大、區間擴大、風險增大,金融危機醞釀新角色與新形式,但整體穩定基礎和應對能力都會避免危機的真正爆發,尤其是我們需要梳理情緒、面對挑戰、化解壓力、起航改革、應對風險、求得進步。
預計外匯市場美元貶值為全面主基調。臨近年末會有一輪小幅度升值調整期,但總體美元貶值態勢不變,尤其是美元兌歐元匯率的主角色突出,甚至匯率水平會下探1.40美元,美元指數將會進一步達到77~78點水平,其他貨幣匯率隨從發生調整,或許澳元升值特色明顯、英鎊升值加快、新西蘭元升值突出,瑞郎與加元小有變化,日元反向運行。同時美元指數保持80點水平凸起,對不同貨幣價格區間有差別與側重。
預計全球股市會有較大的震蕩性修復。美國股市修復性的下跌會激烈和快速,引領與影響會很大,美股下調的概率極大,但基本面的強勁保障與保護更加突出,上漲依然有空間和條件。未來最后一個季度美股與歐洲股市的差異會拉大,日本股市的上漲會加快,發展中國家股市上漲功力不足,下跌壓力較大。全年股市的投資與投機依然突出。預計美國道指或許上漲16000點,標普達到1750點,納指或上3900~4000點,歐洲股市動力不足。
預計金價和油價上漲會超出預期。金價與油價的基礎要素——流動性過剩存在,金價還會高漲1600~1900美元,但時間短暫,震蕩性很大,金價低點不會破1200美元。黃金還具有長期吸引力,但波動性會很好。油價會上110~120美元,倫敦與紐約溢價或被修正常態水平,石油價格高漲的基礎與競爭和戰略有關,與實際需求見少,100美元常態的維持預示油價高漲在所難免。
預計利率變數分化不同步明顯拉大距離與分歧。美聯儲利率有快速反轉可能,歐洲困惑被動難自主,日本難以改變僵局維護依舊,發展中國家難有一致目標與目的,分化分裂局面嚴重惡化合作與協商。
預計2013年是一個很重要關鍵年份,尤其是美國戰略進程的關鍵性在此。美國壓力減緩與其他壓力增加已經是一個事實,關鍵是如何應對與防范,重點是定位與定義需要準確與求實。正如習主席所言,當前國際金融市場出現了一些新的復雜因素,其實這與近年金融危機過程具有很重要的關聯,其復雜性的新因素在于本質與定性的滲透力與高級化。國際輿論導向十分準確的表達了這種復雜性的新因素:即全球正在經歷百年不遇和前所未有的金融危機,重點是百年不遇和前所未有,非簡單化的金融危機。我國人民幣的自由化進程面臨更加復雜的背景與環境,尤其是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被本質的混淆,其實貨幣之間的差異存在、分化嚴重,進而戰略取向的不同導致復雜性的新趨向、新取向和新動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