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交通在公共財政“陽光”普照下
2012-9-4 9:41:00 來源:《重慶交通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新農村建設中,讓農村居民擁有均等化的公共基礎設施、同質化的生活條件、各方面平等的權利,是城鄉統籌發展的最終目標。自交通運輸部作出“修好農村路,服務城鎮化,讓農民兄弟走上油路和水泥路”的重大決策后,歷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農村公路工作,加強組織領導,堅持統籌城鄉發展,出臺了一系列強農惠農富農政策,投入大量財力物力支持農村公路發展。
責任包干與聯動推進
時任市長王鴻舉親自主持召開了全市農村公路建設電視電話會議,市發改、財政、交通、國土、農業、審計、監察等部門則充分發揮各自職能,在全市農村公路建設領導小組的領導下,實行責任包干,聯動推進農村公路建設的服務。
市政府與各區縣簽訂年度農村公路建設目標責任書,把農村公路任務完成情況、財政配套資金落實情況等,納入市政府對區縣黨政領導班子和主要領導的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標。 市交委與區縣政府簽訂年度目標責任書,考核結果作為區縣交通主管部門年度評先評優的依據。區縣交通主管部門與各鄉鎮簽訂農村公路工作年度目標責任書,按責任書目標實施考核,考核結果作為資金撥付、項目安排、評先評優的重要依據。
市交委也一改過去農村公路建設補貼資金“撒胡椒面”的作法,實行多干多補的農村公路建設資金補貼模式,補助資金的數量與項目建設數量、實施效果掛鉤,調動區縣建設農村公路的積極性。實行多干多補補貼模式后,由公路局每季度對各區縣農村公路建設項目進行核查,到年末時未完成年度完工計劃的剩余里程部分,將轉至下年度施工內容,同時占用下年度建設補貼指標。
多渠道良性籌資機制
盡管國家對農村公路的投資和補助大大增加了,但要在2015年實現縣城至鎮鄉公路達到三級及以上,行政村公路通暢率達到85%的目標,資金問題仍然是影響農村公路快速發展的難題。2008年,時任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的黃奇帆召集市財政局、市交委等有關部門專題研究農村公路建設融資問題,就是在這次會議上,市政府決定,在今后15年市級財政增長的20%還本付息,向國家開發銀行貸款50億元用于農村公路建設,市級承擔全部還本付息資金共計90億元,前所未有地突破農村公路建設資金瓶頸,地方政府安排的建設資金足額到位,不留資金缺口,不拖欠征地拆遷款,不拖欠工程款和農民工工資。
在公共財政的支持引導下,農民捐資修建農村公路的積極性也空前高漲,銅梁、永川個人最大出資分別達到1000萬元和600萬元,形成了“政府投資為主、農村社區為輔、社會各界共同參與”的多渠道良性籌資機制。
農村通鄉油路、通達工程等一系列農村公路項目建設,為全市百姓帶來了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由行政村向自然村延伸,由“到村頭”向“村內通”轉移,打通村與村之間的斷頭路,逐漸提高農村公路通達深度,完善農村公路路網結構。城鄉之間的交通連接,從連線向結網更高層次演進。
滕宏偉在接受交通運輸部在線訪談時說,農村公路建設和客運的蓬勃發展,有效改變了長期以來農村的封閉狀況、傳統的生產生活方式和落后的思想觀念,大大促進了農村資源開發和經濟增長,有力助推了城鄉統籌發展。農村公路快速發展,方便了老百姓出行,降低了物流運輸成本,促進了產業結構調整,推動了城鄉統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