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行業資訊

央企加速布局物流業:中信收購天地華宇10月落定

2012-9-28 10:14:00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9月26日開始,有消息傳出,中信集團將收購TNT旗下的天地華宇,雙方的收購案將于10月落定。 
  9月27日,記者聯絡UPS、TNT和中信集團三方,但截至記者發稿前,只獲得TNT的回復。TNT總部向記者承認,由于戰略有變,將以出售或其他形式為天地華宇尋求新的合作伙伴。但拒絕透露在與誰洽談。
  據其內部人士透露,過去半年,天地華宇前后接觸過招商物流、嘉里物流等公司,中信集團是后期才接觸天地華宇并笑到最后的。如不出意外的話,十月份收購結果將會公開。
  中信物流“蛇吞象”?
  中信集團的物流業務在與“天地華宇”發生關系之前,并不為眾人所熟知。
  記者向業內多位人士打聽中信集團旗下物流板塊的事宜,得到的信息多是“不甚熟悉”。據中信內部人士介紹,中信集團旗下多個公司涉足物流業務,還有一家專門做物流的公司,叫中信物流有限公司。
  據中信物流官方網站提供的信息顯示,該公司1993年開始從事道路貨物運輸業務,注冊資本金壹億元人民幣。2008年,新加坡輝聯配送有限公司與中信物流有限公司成立合資公司,從而使中信物流擁有了國際物流網絡的實力和規模。業務部門主要包括工程物流事業部、化工物流事業部、國際貨代事業部、海運事業部和鐵路運輸服務部。
  中信物流的業務架構雖齊全,但除了工程物流和化工物流外,其余業務如海運事業部并無一艘船舶在運營。
  中信物流業績狀況也不甚理想。截至2011年6月30日,中信物流實現營業收入5922.5萬元,虧損626.76萬元。公司資產總計1.92億元,負債總計1.15億元,所有者權益7703.34萬元。經評估后,公司凈資產為1.05億元。
  天地華宇是TNT快遞在華全資子公司,前身華宇物流1995年成立于廣州,2007年被TNT以8億元作價收購。目前總部設在上海,運營著中國最大的私營公路運輸網絡之一,截止到2012年3月在全國600個大中城市擁有56個貨物轉運中心、1500家營業網點、3000余臺運輸車輛和16000名員工。
  有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盡管目前天地華宇的經營狀況也不佳,但若出售的話,資產估值在10億元左右。中國交通運輸協會華東工作委員會秘書長王磊表示,此單收購很可能是由中信集團層面來完成。
  買與賣的算盤
  在今年年初UPS宣布收購TNT之后,中國快遞網首席顧問徐勇認為,一方面是因為天地華宇的零擔物流與UPS的業務板塊并不相容,二來天地華宇仍是個虧損的包袱,UPS并不愿意接收天地華宇這塊業務。TNT總部方面人士向記者坦承,“今年2月TNT快遞宣布,由于其戰略聚焦于歐洲以及連接歐洲和世界其它市場,TNT快遞將減少其在中國國內公路快運市場的投入。我們正在為天地華宇尋找合作伙伴。它可能是出售或是其它形式的合作。”
  據記者獲證實,在天地華宇宣布出售之后,前后有過多撥投資者尋求收購。招商局和嘉里物流都是曾在洽談名單中,甚至嘉里物流的談判到了深入階段,但最后并未完成。
  “可能是因為天地華宇的資產和經營狀況不如意,才使得嘉里物流放棄了收購念頭。”王磊表示,天地華宇雖然業務架構仍在,但是近兩年因包括徐水波在內的管理團隊集體流失,業務模式又受到大田、安能、恒路、遠程等相似公司的沖擊,經營狀況并不樂觀。
  中信集團內部人士表示,目前中信集團正在由金融行業轉向服務產業,物流作為服務產業的一個板塊,在十二五期間,將是中信集團重點布局的一個方向。在收購天地華宇之前,中信旗下多個業務均涉足物流,如2005年中信集團投資建設位于天津的中信物流科技園。2011年中信銀行與阿里巴巴達成戰略合作協議,與支付寶合作擴展物流金融業務。
  王磊告訴記者,中信集團一直尋求介入物流領域,卻遲遲找不到合適的企業。因而,當天地華宇尋求出售的消息一出,中信集團認為這是個非常合適的介入時機。天地華宇在中信看來是個優質資產,并有足夠的體量規模,能滿足中信集團在物流上的野心。
  “但收購天地華宇之后,中信集團絕對不會局限于做零擔物流。”王磊認為,中信集團或許會趁著這個收購的契機,將其物流業務進行整合,除了介入第三方物流、零擔物流,還會介入快遞、空運等市場,打造一個大型物流集團。
  央企大佬布局物流
  事實上,中信集團只是意圖在物流領域大展拳腳的央企團隊中的一員而已。記者注意到,近兩年,中國遠洋、中外運長航集團、招商局等央企,紛紛加碼物流業的投入力度。
  中外運長航集團于今年年初正式啟動其集團物流業務整合工作,以中國外運為平臺,將原存續在上市公司之外的外運集團中從事綜合物流業務的公司,注入上市公司或由上市公司托管。
  除此以外,中外運長航還組建了一個電子商務研究小組,為電商市場尋找恰當的商業模式。
  中外運長航集團近期又在冷鏈物流領域頻繁出招。2011年2月21日,中國外運集團宣布,將通過收購股權的方式持有福建漳州裕和集團旗下的上海裕和冷藏快運有限公司60%的股權,上海裕和更名為“中外運裕和低溫物流有限公司”,此舉標志著中外運集團將大舉進軍低溫物流冷藏市場。今年9月17日,中外運和普菲斯億達共同投資的冷鏈物流公司——中外運普菲斯億達物流公司也正式揭幕。
  中遠集團對物流的投入則是迫于培育另一支柱產業的壓力。自從2008年航運市場進入下行周期,中遠集團原有航運板塊接連虧損,在中遠所有業務板塊中,只有碼頭與物流連年盈利。
  中遠物流董事總經理張際慶表示,該公司準備在國內投資30億-40億元進行站場建設,另外還要整合中遠集團的資源鋪陳海外營銷網絡。
  張際慶向記者表示,中遠物流將繼續加大在電子產品物流、化工物流、電力物流、航空物流領域的開發力度,同時關注冷鏈物流、鐵路貨運、汽車零配件物流等細分市場機會,不斷充實和豐富中遠物流的產品線條,提升盈利能力。
  王磊認為,正是因為國資央企物流企業的動作頻頻,令國內民營的快遞、物流企業加速發展步伐,一部分是為了做大后可提升議價以待收購,另一部分企業則尋求快速發展以求融資上市。“我敢打賭,明年會有四五個物流公司上市,吵著要上市和已準備上市的物流企業,更是多達數十家!”王磊笑道。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