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貿資訊

中國經濟8%增長仍有20年? 專家:著力為企業減負

2012-9-20 10:02:00 來源:中國網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世界銀行前副行長、北京大學中國研究院教授林毅夫關于“中國經濟仍將維持20年8%經濟增長”的觀點被多方質疑。昨日,在北京大學舉行的新結構經濟學研討會上,林毅夫作出回應稱,他的觀點被“斷句取義”。 
  “中國經濟仍有20年保持8%增長速度的潛力,但潛力二字似乎被媒體漏掉了”,林毅夫并表示,保持這樣的增速是有條件的,需解決收入分配、金融結構和貪污腐敗等社會環境問題。同時,在政策方面,中國不宜采取擴張性貨幣政策,而應展開新一輪財政政策支持經濟發展。
  而針對基礎設施投資過快的質疑,國家發改委財政金融司司長徐林會后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基礎設施是整個國家得以運轉的骨架,其有助于未來國家長期競爭力,且目前我國基礎設施需求仍很大,至于是否投資過度,只要解決好融資問題則不會產生太大問題。
  中國經濟具備長期保持8%的增長潛力
  林毅夫指出,從新結構經濟學的角度看,一個國家的增長速度取決于其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的速度;而一個發展中國家的增長潛力,不是以收入水平來看,而是從其后發優勢的大小來看。在產業升級和技術創新過程中,后發國家的優勢在于能利用前人經驗,降低創新的成本,創新的速度也可以大大提高。
  他進一步解釋,發展中國家可以借鑒或采用在發達國家已經成熟的技術,從而將他們的劣勢轉變為優勢。相反,發達經濟體必須在全球技術前沿進行生產,并必須持續在研發方面進行新的投資以實現技術創新。因此,發展中國家有潛力實現高于發達國家數倍的技術創新力,且成本遠遠低于發達國家的創新,并避免面對巨大的創新風險。
  “如果政策得當,發展中國家可以實現數倍于發達國家的經濟增速。沒有理由懷疑中國仍具有20年經濟增速保持在8%的潛力。”林毅夫強調。
  但林毅夫同時指出,要想將經濟高速發展的這種潛力轉變成現實,需要解決當前社會中許多問題,包括收入分配、金融結構和貪污腐敗等社會環境問題。
  此前,網易在對國內100名經濟學家進行的調查顯示,近四成的經濟學家認為經濟并沒有見底,經濟仍處下行趨勢。但參與調查的55%的經濟學家對中國經濟前景持樂觀態度,認為下半年經濟形勢會好轉。
  包括農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向松祚、央行研究局原副局長景學成等在內的占比52%的經濟學家認為在穩增長的政策下,中國今年經濟增速可以達到8%。
  發改委回應基礎設施投資需求仍很大
  在談到促進經濟增長的政策時,林毅夫表示,改革最重要的成功之處在于給未來經濟發展創造這樣的潛力,因此,停下來進行改革行不通。而在政策方面,不宜采取擴張性貨幣政策,而應展開新一輪財政政策支持經濟發展。
  事實上,昨日,央行再度開展28天逆回購操作,規模較上次增加了350億元;7天品種規模則減少150億元,利率走穩,并未跟隨貨幣市場利率走跌,這表明央行調控流動性態度謹慎。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李韋森持同樣觀點,他在會上表示,目前情況下,貨幣政策對于經濟增長作用甚微。
  “目前,一些對經濟前景看淡的中小企業不貸款,反倒是債務過多、黑洞比較大的大企業有多少流動性就吸收多少,這種情況下,運用擴張性貨幣政策解決實體經濟問題和穩定經濟增長作用甚微。”李韋森稱,重新啟動貨幣政策會把中國經濟推入更大困境。
  在政策方面,李韋森表示應運用財政政策,加大基礎設施投資。
  “盡管圍繞基礎設施的投資有許多爭議,但基礎設施是整個國家得以運轉的骨架,經濟下行時期,發改委批復‘鐵公基’項目可有效對沖逆周期。”國家發改委財政金融司司長徐林在會后接受南方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9月5日、6日,發改委一連兩日批復總規模超萬億元的“鐵公基”項目。5日批復項目包括25個輕軌、地鐵項目,涉及全國19個城市、兩個地區和一條線路。隨后,再次批復20個項目,其中包括13個公路建設項目,總里程超過2000公里,另有多個集裝箱碼頭和航道獲批。
  徐林進一步指出,目前我國基礎設施需求仍很大,許多城市垃圾污水處理、道路、高速公路網仍很不完善,此外,對比中美鐵路項目,美國在經歷了一輪投資衰落之后其密度仍遠遠高于我國,因此,這次“鐵公基”項目的批復并不為多。
  -建議
  積極財政政策
  應著力為企業減負
  此外,會上,許多專家特別提到在財政政策方面,應重點為企業減負,高賦稅已經成為影響企業發展的最大羈絆。
  值得注意的是,網易在對來自長三角地區等百位企業家的調查顯示,企業家信心下降,而稅費高、生產成本高和融資難依然是壓在企業身上的三座大山,其中最困擾企業發展的是稅費高難以承受。
  參與調查的25%的企業認為當前面臨最大的困難是稅費過高難以承受,其次是生產成本高,持這一觀點的有19%,第三是融資難,占被調查企業的16%。此外,人工成本貴、產品無銷路也是困擾企業發展的難題。
  而在和訊夏季達沃斯主題沙龍上,天津久日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趙國鋒向記者抱怨,民企納稅太多,有些企業僅僅所要繳納稅款這一項已經不堪重負,除此之外,民企在發展過程中社會資源都很少,包括和政府各界打交道都處于劣勢,軟環境相對較差。
  事實上,民營企業在經濟中越來越扮演著重要角色。南開大學校長助理冼國明在和訊達沃斯沙龍上即強調,民營企業過去在人們心目中的“臨時工”和輔助地位將發生革命性的變化,這將為中國經濟下一步的發展提供非常堅實的基礎。
  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國家統計局原總經濟師姚景源此前在網易夏季達沃斯之夜上同樣指出,短期內解決中小企業困境最快的方法并非解決融資難、貸款難,而應是減稅,為企業減負增強企業活力。
  “此次經濟下行的壓力有個特點,即外向度高的省區下行壓力相對較大,比如廣東、浙江、江蘇等,外需疲軟,出口受阻是重要原因,因此,為這些企業減負最直接的辦法即提高出口退稅率。”姚景源稱。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