亟待發展專業化的第三方醫藥物流
2012-9-19 8:50: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史立臣
2012年1~5月,我國共實現醫藥工業總銷售產值6142.71億元,同比增長19.72%。醫藥產業的良好發展前景吸引了很多其他行業的資本進入醫藥流通領域。目前,我國有藥品流通企業15000多家。
目前來看,醫藥流通企業特點是:一、專業的第三方企業幾乎沒有。二、流通企業過多且過小,平均年銷售額不到800萬元,年銷售額超過5000萬元的企業僅有300多家。三、經營模式以差價和物流為主。
上述問題導致醫藥物流企業市場的占有率和市場的集中程度非常低,同時,由于藥品的特殊性,長期以來,我國的藥品流通管理體制基本上是集中統一的管理模式,藥品進行分級分類計劃管理,這個時期藥品分銷模式是“三級批發、一級零售”。到目前為止,醫藥流通行業還是以這種分銷模式為主。對第三方醫藥物流的認識誤區
目前很多醫藥流通企業計劃向專業的第三方醫藥物流轉型,但是,大多數企業沒搞清專業的第三方醫藥物流的概念。很多的醫藥工業企業和醫藥流通企業把專業的第三方醫藥物流的概念等同于運輸、存儲。
目前醫藥流通企業對第三方醫藥物流的三大誤區:
第一,很多醫藥企業認為所謂的醫藥物流就是把生產出來的藥品、保健品、醫療器械和耗材等通過系列配送渠道送達到最終用戶,忽視配送中的入庫、倉儲、分揀、增值服務等環節。
第二,很多醫藥企業認為有車輛和倉庫就可以成為醫藥物流公司,這樣,很多物流公司可以直接轉變為第三方醫藥物流公司。
第三,絕大多數醫藥物流只涉及到醫藥批發和醫藥零售,這種觀點的根源是我國目前醫藥流通體制造成的,認為醫藥商業企業主要負責藥品的分銷流轉。
由于以上對第三方醫藥物流的認識誤區,導致目前一些企業造就的所謂的現代化的醫藥物流中心或者醫藥產業園區主營業務都是藥品批發和藥品配送,從而形成了很多醫藥物流中心或者醫藥產業園區的敗筆。
筆者曾經拜訪過一個較大的醫藥物流產業園區,看規劃看的熱血沸騰,看結果看的慘不忍睹。醫藥物流產業園區建好了,但是很少有醫藥企業進駐,整個產業園區空蕩蕩的,沒有幾家企業進駐。
專業的第三方醫藥物流相應的基本活動包括:需求預測、訂單處理、客戶服務、分銷配送、物料采購、存貨控制、交通運輸、倉庫管理、工業包裝、物資搬運、工廠和倉庫或配送中心的選址、零配件和技術服務支持、退貨處理、廢棄物和報廢產品的回收處理等方面。
真正專業的第三方醫藥物流企業、醫藥物流中心或者醫藥物流產業園區都應從供應鏈的整體規劃角度出發,從原料供應、醫藥生產、醫藥批發、醫療零售,直到目前國家政策導向的醫療機構等建立完整的醫藥供應鏈,才能算是完整成型的第三方醫藥物流系統,而不是僅僅關注醫藥流通領域。
真正的第三方醫藥物流系統是從原材料供應直至最終消費的一個龐大系統。目前,這類專業化系統還沒有在中國出現,這是一個絕好的契機,誰先走,誰走的穩健、全面,誰能率先在中國建立起第三方醫藥物流的標準,誰的企業就能率先成功。如何做專做強第三方醫藥物流
在傳統商業巨頭紛紛布局建設第三方物流的同時,郵政物流、DHL等已涉及醫藥領域的社會物流企業也開始行動,都在加快布局爭取這個現成的大蛋糕。
根據WTO的協議,2011年我國向外資開放了醫藥流通領域,現在,國外的很多跨國醫藥公司紛紛進入中國市場。而目前在醫藥流通行業中,無論是制藥企業還是醫藥流通企業,在企業規模、技術創新和企業管理方面都與跨國企業有著巨大的差距。
比如已退出中國快遞市場的DHL,高調宣布繼續加大投資中國的醫藥物流領域,并在北京成立其國內第2家DHL生命科學與醫療保健物流中心,意圖在潛力巨大的醫藥專業第三方物流占據一席之地。
國家政策層面,《全國藥品流通行業發展 規 劃 綱 要(2011~2015年)》 (以下簡稱 《規劃綱要》)明確指出要“推動醫藥物流服務專業化”,被業界評價為“醫藥第三方物流的發展正在迎來一個歷史節點”。
研究顯示,中國將成為以出口原料藥等相關產品為主的全球第五大藥物出口國,并將于2015年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醫療消費國,在中國人口老齡化問題日趨嚴重以及醫療需求的快速增長影響下,冷鏈物流在中國市場的發展機會廣泛。
隨著中國醫藥物流市場的逐步成熟,諸多客戶需求正從簡單的貨運物流轉向綜合物流網絡服務。隨著醫藥行業生產銷售的集中度和經濟效益集中度顯著提高。在日趨激烈的醫藥市場競爭中,通過全面的藥品經營質量管理體系GSP認證促進了行業的規范化建設,通過資本運作實現兼并、聯合、重組、整合現有藥業資源,實現利潤最大化和超常規發展,逐步改變醫藥企業多、小、散、亂的現狀。但是從新GMP和GSP認證的實際效果來看,并沒有達到預計的目標。
目前,批發行業的毛利率只有12.6%,而費用卻占了12.5%,我國的平均物流成本占銷售額的比重達10%以上,而美國的醫藥批發商的該項指標僅為2.6%。中國的醫藥商業純利潤僅0.72%,而美國醫藥批發商的利潤率為1.55%。
我國的醫藥批發企業大都是坐商,規模小,物流處理能力也不強。目前通常的做法是各個藥品批發企業都有自己的領土,在領土范圍內通常是自己配送,出了領土就由其他的藥品批發企業配送。需要明確的是,第三方醫藥物流不是現在所說的企業物流,更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物流企業。因為醫藥物流需要更專業的冷鏈系統。
目前第三方醫藥物流缺乏國家層面的標準,這其實給了新建物流企業一個很好的契機。所以,要建立專業的第三方醫藥物流中心或者公司,就必須做出以下改變:
1.從供應鏈的整體角度去考慮第三方醫藥物流的構建。2.從初期開始,就利用現代的管理模式。3.注重流程管理。4.定位清晰,增值服務明確。5.形成整體服務供應商,而不僅僅是倉儲、批發和配送。6.流通組織規;、營銷地區全國化、流通技術和設備科學化、經營行為規范化。
很多醫藥流通商業的定位和發展模式目前還是處于原始的階段,還沒脫離目前國內物流企業的弊病。定位不清晰,就沒有可以實現的成功路徑,長此下去,永遠也不會成為大的規模性現代物流企業。
要成功,就要有新的發展思路,就要回避和一般物流企業的正面競爭,還要回避和一般的醫藥商業的競爭,要獨辟蹊徑,借助國家的政策扶持和專業醫藥物流剛開始大發展的契機進行重新思考。
所以,建議專業的第三方醫藥物流企業可以分五步走:第一、集公司和外部智能構建一個可行的第三方醫藥物流企業商業計劃書。第二、根據商業計劃書進行投資和融資。第三、建立中心省份和周邊省份的區域專業第三方醫藥物流中心。第四、建立全國第三方醫藥物流中心。第五、建立大型醫藥物流產業園區(需要政府支持,比如拿地、政策扶持和稅收扶持等)。
(作者單位:北大縱橫醫藥合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