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分類管理的兩種方法:ABC分類法與CAV管理法
2012-9-18 9:40: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1.ABC分類法是一種從名目眾多,錯綜復雜的客觀事物或經濟現象中,通過分析,找出主次,分類排隊,并根據其不同情況分別加以管理的方法。該方法是根據巴雷特曲線所揭示的"關鍵的少數和次要的多數"的規律在管理中加以應用的。
通常是將手頭的庫存按年度貨幣占用量分為三類:
A.是年度貨幣量最高的庫存,這些品種可能只占庫存總數的15%,但用于它們的庫存成本卻占到總數的70%-80%。
B.是年度貨幣量中等的庫存,這些品種占全部庫存的30%,占總價值的15%-25%。
C.占全部年度貨幣量的5%,但卻占庫存總數的55%。除貨幣量指標外,企業還可按照銷售量,銷售額,訂購提前期,缺貨成本等指標將庫存進行分類。通過分類,管理者就能為每一類的庫存品種制定不同的管理策略,實施不同的控制。
A品種數約占庫存總數的15%,成本約占70%-80%進行重點管理。現場管理更加嚴格,應放在更安全的地方,為保護庫存記錄的準確要經常進行檢查和盤點,預測時要更加仔細。
B進行次重點管理。現場管理不必投入比A更多的精力,庫存檢查和盤點的周期比A類要長一些。
C只進行一般管理。現場管理可以更粗放寫,但是由于品種多,差錯出現的可能性也比較大,因為也必須定期進行庫存檢查和盤點,周期可以比B類長一些。利用ABC分類法可以使企業更好的進行預測和現場控制,以及減少安全庫存和庫存投資。
ABC分類法并不局限于分為3類,可以增加。不能超過5類,過多的種類反而會增加控制成本。
2.CAV管理法:ABC分類法也有不足之處,表現為C類商品得不到應有的重視,而C類商品往往也會導致整個裝配線的停工。因此,有些企業在庫存管理中引用了關鍵因素分析法。CAV的基本思想是把存貨按照關鍵性分成3--5類:
1.最高優先級。這是經營的關鍵性商品,不允許缺貨。
2.較高優先級。這是指經營活動中的基礎性商品,但允許偶爾缺貨。
3.中等優先級。多屬于比較重要的商品,允許合理范圍內的缺貨。
4.較低優先級。經營中需要這些商品,但可替代性高,允許缺貨。
CAV管理法比起ABC分類法有更強的目的性,在使用中要注意,人們往往傾向于制定高的優先級,結果高優先級的商品種類很多,最終那種商品也得不到應有的重視。CAV管理法和ABC分析法結合使用,可以達到分清主次,抓住關鍵環節的目的。在對成千上萬種商品進行優先級分類時,也不得不借用ABC分類法進行歸類。
配送流程優化
一、配送流程的其本內容
1、配送中心的作業環節
配送中心的主要作業活動包括:揀選、分貨(貨物分組)、流通加工、保管、配送、訂單處理、信息處理等。
2、配送中心作業流程
貨物的入庫---對入庫貨物進行檢查和驗收---對庫存貨物的保管----根據客戶要求,進行貨物的揀選---貨物的出庫---對出庫的貨物進行捆包----出貨配送---店鋪送貨。
二、配送中心流程優化管理
配送中心在運轉過程中,要對其流程進行優化管理,在降低自身流程成本的同時也女里為客戶降低成本。配送中心流程的優化管理可以從一下幾個環節進行努力:
1、進貨環節建立預約機制
進貨環節也稱為備貨環節,它是配送中心運轉的基礎環節。一般來說,在我國現在的實際物流活動中,備貨是經銷商自己完成的。在物流專業化的情況下。基本上有兩種模式:1、提供配送服務的第三方物流企業直接承擔備貨責任,主要通過向生產企業,經銷企業訂貨或購貨來完成2、物流、商流兩者相分離的模式,訂貨、購貨等工作通常是貨主自己去完成,配送中心只負責進貨、理貨等工作,貨物所有權屬于貨主。
#p#內容分頁#e#
作為物流配送中心的進貨環節經過預約、驗收、交接單據等詳細操作,改進了傳統物流進貨流程的單據不齊全、時間不確實、倉庫操作凌亂的現象,實現了傳統流程的部分優化,能夠滿足配送中心運轉和客戶的要求。
2、倉儲環節優化貨物管理
倉儲環節是進貨活動的延續,在配送中心活動中,倉儲有兩種形式:
1、暫時儲存
2、儲備形態。
一般來說,暫時儲存形態僅僅適用于周轉率大的商品,今天進倉明天出貨的商品最適合利用倉庫首層暫存區放置。儲備是給予安全庫存的考慮,按照一定時期配送活動要求和到貨周期有計劃地確定能夠是配送活動持續驚醒的庫存數量和形式。儲備形態則適用于在倉庫存放一定時期的商品,一般放在貨架上。物流配送中心在倉庫環節的優化實踐主要體現在貨位管理上,通過物流信息系統自主選擇貨位,簡便快速地確定貨物存放的詳細地址。
3、配送環節優化配送路線,提高配送效率
配送是配送中心的核心環節。配送中心必須按照配送合理化的要求,在全面計劃的基礎上制定科學的,距離較短的貨運路線,選擇經濟、迅速、安全的運輸方式和選用適宜的運輸工具。
配送中心的基本類別
按經營主體分類:1)廠商主導型配送中心2)批發商主導型配貨中心3)零售商主導型配送中心4)物流企業主導型配送中心5)共同型配送中心
按服務對象分類:1)面向最終消費者的配送中心2)面向制造企業的配送中心3)面向零售商的配送中心
按配送貨物的性質分類:1)商業貨物配送中心2)非商業貨物配送中心
按社會化程度分類:1)個別企業的配送中心2)公共配送中心
按配送中心的功能分類:1)通過型(分揀型)配送中心2)集中庫存性配送中心(商品中心)3)流通加工型配送中心
配送中心的運作技術
配送中心核心工藝,主要是指難度較大的"多品種、少批量、多批次"配送的核心工藝。配送中心的核心工藝有三條基本工藝路線,即分獲路線,揀選式路線和直取式路線。
1、揀選式配貨工藝:有負責揀貨的工人或揀貨的機械,巡回與商品的哥哥儲存點,按提貨單指示,取出所需商品巡回一遍,則為一個用戶(或少數用戶)將獲配齊。其適用范圍是:用戶數量不多;用戶需要的種類頗多;每種需求數量變化較大;各用戶需求的種類有較大的差別;用戶的臨時緊急需求,如及時配送;分獲工藝無法操作的大件商品。
2、分貨式配貨工藝:由負責人每次集中取出商品,然后,巡回漁歌用戶的指定貨位之間,到達一個貨位將該用戶所需的數量分出,沒巡回一次,將若干用戶所需的同種商品分放完畢。如此反復進行,最后,個用戶所需之貨同時配齊,完成了一輪配貨任務。其適用范圍是:用戶數量多;用戶需要的種類有限;每種的需要量不大;個用戶需求種類差別不大;用戶有較穩定的計劃需求;商品體積不大。
3、直起式配貨工藝適用范圍是:用戶所需種類很少,而每種數量又很大時,送貨車量可直接抵儲存場所撞車,隨時送貨,而不需單設配貨工藝。
配送模式的發展趨勢
1、共同配送的類型
配送共同化,可分為以同產業或異產業企業為共同配送基礎的橫向共同配送,以及如零售與批發、批發與廠商這種以流通渠道各環節成員共同配送為基礎的縱向共同配送。
1)橫向共同配送1、同產業間的共同配送:同產業共同配送是指處于相同產業的生產或經營企業,為了提高物流效率,通過配送中心或物流中心集中運輸的一種方式。具體做法有兩種形式:一是在在企業各自分散擁有運輸工具和物流中心的情況下,視運輸貨物量的多少,采取委托或受托的形式開展共同配送。另一種形式是完全的統一化,即在開展共同配送前,企業間就包裝貨運規格完全實現統一,然后共同建立物流中心或配送中心,共同購買運載車輛,企業間的貨物運輸統一經由共同的配送中心來開展。
#p#內容分頁#e#
同產業共同配送的最大好處在于能提高企業間物流的效率,減少對物流固定資產的投資,更好地滿足顧客企業降低成本的要求。
2、異產業間的共同配送:異產業間的共同配送是指將不同產業企業生產經營的商品集中起來,通過配送中心或物流中心向顧客輸送的一種形式。可分為三種形式1}大型零售業主導的異產業共同配送2)以地域中堅型批發企業為主導的異產業共同配送3)產批組合異型產業共同配送異產業共同配送克服了同產業共同配送固有的缺點,亦即它既能保證物流效率化,又能有效防止企業信息資源的外流,使企業在效率和戰略發展上同時兼顧,并能充分發揮產業間的互補優勢
3、共同集配:共同集配是指以大型運輸企業為主導的合作性共同配送,即由大型運輸企業統一集中貨物,合作參與企業或批發商將商品讓渡給指定運輸業者,再由各運輸企業分別向全國配送。共同集配不同于上述共同配送組織形式的主要特征是運輸企業發揮著組織、管理和調度的領導作用,而非隸屬與配送中心,可以說這是一種運輸企業主導型物流,最大的優點是由于物流空間的共有,以及實行統一費用,消減了物流成本,并且支付業務較為合理。
2)縱向共同配送:1、批發與廠商間的物流共同化:具體來看,批發與廠商間的物流共同化有兩種形式:一是在廠商力量較強的產業,為了強化批發物流機能或實現批發中心的效率化,廠商自身代行批發功能,或利用自己的信息網絡,對批發企業多頻度、小單位配送服務給予支援,這是保障企業想最終顧客銷售更多產品的必要條件。二是在廠商以中小企業為主、批發上力量較強的產業,較之廠商自行設立配送中心,利用擁有全國網絡的批發商物流中心,將商品保管、運輸、等物流活動全部委托給批發商進行的方式更具效率,而對批發商來講,集中多數廠商的產品,對零售實行集中配送也有利于降低物流成本。
2、零售與批發之間的物流共同化:縱向共同配送的另一種形式是零售與批發商之間的物流合作,這也有兩種類型:一是目前大型零售業建立自己的物流中心,批發商經銷的商品都必須經由該中心,再向零售企業的個店鋪進行配送。二是對于中型零售企業來講,它們不是自己建立物流中心,而是由批發商建立零售商專用型的物流中心,并借此代行零售物流,這種方法對于中型零售業來講,既可以有效利用批發商所持有的物流,又能享受省略本企業物流中心集配商品環節所帶來的利益
縱向共同配送形成發展的一個重要的宗旨是實現流通各階段物流成本的降低。
3.6.2越庫配送
越庫配送概述:
1、越庫配送的功能及目的:越庫配送包括任何一種避免在將貨物送去零售商之前將其放入倉庫的運輸方法。相反,分銷商僅僅把貨物從卸貨碼頭挪到裝運碼頭或者把它放在一個暫時的地方,通過使用條碼掃描技術及自動輸送設備或者新穎有效的擺放技術來減少物流作業環節,而不是靠降低在供貨商與分銷商之間的傳輸成本來實現的。
2、關鍵概念:1)在產品抵達分銷中心前或稍后,把它安置在一些特別的地方(如待運區)
2)準備包裝、編碼及標記容器3)自動化物流操作
3、機會和優勢
在分銷中心實施越庫配送的辦法,可以降低庫存持有成本和配送中心勞動力成本。供應商和分銷商可一起去掉多余的操作環節及訂貨標準活動。更多的節約可通過:1)縮短產品操作及儲存時間,這樣會減少勞動力成本、貨損和退貨;2)減少庫存和運營的空間和要求
越庫配送怎樣運行
1、越庫配送有幾種方式,區別方式在于何時確定目的地1)如果在供應商運出商品之前就確定將要發往那個具體目的地,產品可以被標記,直接經過配送中心,不用等待被重新分揀發貨。2)如果產品到達分配中心時可以做分配,可以使用標簽,啟動自動操作系統,把產品分配到各承擔配送任務的運輸隊。3)如果提前的分配信息得不到,也不能啟用自動操作系統,可使用運貨碼頭上的一點就空地作為待運區,實施月貨配送。
2、復雜的越貨配送:如果商品在供應商運出之前就能"預先分配",而且供應商能建立針對各個目的地的,多元SKU托盤,復雜的越庫配送就能實現
3、一般越貨配送:如果零售商配送中心具備物流自動操作系統(分揀系統),供應商就不必按店分貨,因為可以使用標簽,貨物抵達配送中心前可以不用進行事先分配。
4、簡單越庫分配:這種方法不需要事先分配及運輸上的協助,只需要知道產品在1~2天內運出就行了,在此過程中,貨物被收到后,馬上轉到運輸碼頭或旁邊導熱"熱線訂貨運營"區’然后這些大宗貨物會被運走。這樣,商品儲存、補貨和運貨時間會被大大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