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行業資訊

2012全國物流園區工作年會會議紀要

2012-8-4 11:05: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

  (二Ο一二年七月)
  由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中國物流學會、河北省人民政府主辦,秦皇島市人民政府、中國物流事業服務中心承辦,河北省現代物流協會、秦皇島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協辦的“"2012全國物流園區工作年會”于7月5—7日在秦皇島市舉行。現將有關情況紀要如下:
  一、會議概況
  本次工作年會是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中國物流學會自2003年以來舉辦的第十次全國性物流園區交流研討活動。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中國物流學會名譽會長陸江,會長何黎明,副會長兼秘書長崔忠付,副會長賀登才出席。中物聯會長何黎明,秦皇島市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務副市長李洪衛,河北省發改委副主任王立忠為大會致辭。崔忠付副會長主持大會。來自30個省市自治區政府物流工作牽頭部門、行業協會、物流園區和企業、中物聯物流園區專業委員會成員單位代表,從事物流教學、研究、投資、咨詢和媒體工作的代表,香港采購與供銷學會、德國物流園區協會的代表共600余人參加了會議。會議舉行了以下主要活動:
  (一)邀請有關政府部門領導通報最新物流政策。大會邀請了國家發改委經濟貿易司副司長耿書海介紹了我國物流園區規劃與政策思路,商務部流通業發展司、財政部稅政司和國土資源部土地利用管理司的代表分別就我國商貿物流發展情況及政策思路,物流業土地使用稅政策落實情況及改革思路和物流園區相關土地政策思路作了介紹。交通運輸部綜合規劃司派員出席會議。
  (二)發布第三次全國物流園區調查結果。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賀登才代表中物聯調研組發布了《第三次全國物流園區調查報告》(討論稿)。
  (三)組織專題分論壇進行經驗交流和問題研討。3場專題分論壇分別是:“貨運樞紐型物流園區分論壇”,由中物華商國際物流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景福主持,北京空港物流基地總經理張東民、浙江傳化公路港物流發展有限公司總裁姚文通、臨沂天源國際物流園董事長趙玉璽、北京中物研系統工程技術研究院院長蔣堅作重點發言;“商貿服務型物流園區分論壇”,由中國物流學會副會長、德利得物流總公司運營總監惲綿主持,山東蓋世國際物流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蓋守嶺、河北萬和國際物流有限公司總經理吳繼平、深圳市安必行物流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劉興富、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北京大學流通經濟與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陳麗華作重點發言;“生產服務型物流園區分論壇”,由中國物流學會副會長、中國北方工業公司高級研究員王佐主持,上海外高橋(600648,股吧)物流中心有限公司黨委書記邢慷弟、蘇州物流中心有限公司主任梁奇宇、法布勞格物流咨詢(北京)有限公司總經理張蕓、杭州通創物流咨詢有限公司董事長趙成鋒作重點發言。
  此外,會議套開了“中德綠色物流園區論壇”,由北京交通大學運輸學院院長助理張曉東主持,中德綠色物流園區德方專家、ITECO機構代表查爾金斯基.于爾根、普洛斯投資管理(中國)有限公司副總裁徐佳梅作重點發言;“冀東物流發展論壇”,由河北省現代物流協會會長魯澤主持。
  (四)召開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物流園區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會議由崔忠付副會長兼秘書長主持,何黎明會長出席了會議,來自各地物流園區和企業,業內專家學者、新聞媒體代表等近200人出席了會議。會議宣讀了民政部批準文件,正式宣告中物聯物流園區專委會正式成立。會議選舉產生了第一屆理事會理事及專委會領導成員。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賀登才當選主任。中國外運股份有限公司、五礦發展(600058,股吧)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空港物流基地、上海外高橋物流中心有限公司、山東蓋世國際物流集團有限公司、蘇州物流中心有限公司、浙江傳化公路港物流發展有限公司、寶灣物流控股有限公司、武漢東西湖保稅物流中心有限公司、四川省宏圖物流有限公司、河北遷安市北方鋼鐵物流產業集聚區管委會、沈陽國際物流港建設管理辦公室和普洛斯投資管理(中國)有限公司等13家單位當選副會長單位。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研究室副主任辛允被聘任為秘書長。會議通過了聘請專委會專家委員會領導名單。專委會聘請中國物流學會副會長、中國物資儲運協會會長姜超峰為專家委員會主任,聘請中國物流學會副會長、西安交通大學教授馮耕中、北京交通大學運輸學院院長助理張曉東和北京物資學院物流學院院長鄔躍為副主任。會后,專委會召開了首次主任辦公會議,討論通過了《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物流園區專業委員會管理辦法》和今年工作計劃。
  (五)舉辦中物聯物流園區專委會首期高級研修班。會后,物流園區專業委員會舉辦首期高級研修班,來自全國各地物流園區和企業的高層管理人員近50人參加了研修學習。會議邀請物流園區方面的知名專家就園區規劃運營、網絡布局、政策趨勢以及國外園區運作經驗等議題作了深入講解。中國物資儲運協會會長、中國物流學會副會長姜超峰就《物流園區運營管理實踐》,北京中物研系統工程技術研究院院長蔣堅就《物流園區規劃與設計》,德國物流園區協會代表耐施樂?斯特芬就《德國物流園區運作最佳實踐》,德國航運經濟和物流研究所教授哈澤斯就《德國綠色物流運作最佳實踐》,北京交通大學運輸學院院長助理張曉東就《鐵路物流網絡與物流園區布局》,香港采購與供銷學會會長、香港大學教授吳惠群就《全球物流中的領導力》,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賀登才就《我國物流園區現狀趨勢與規劃政策》分別作了專題講座。會上,學員與授課專家進行了深入交流,探討了共同關心的問題。專家講座結束后,學員對研修培訓工作進行了討論和總結。最后,賀登才副會長為學員頒發了結業證書。
  (六)會議套開了“中德綠色物流園區工作小組會議”。中德雙方專家進行了三天面對面交流,繼續推進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與德國國際合作機構的合作研究項目,重點討論了物流園區綠色化轉型、投資運作、評估標準、專委會建設等問題。雙方一致認為,雙邊合作研究已經取得了初步成果。
  (七)組織物流園區展示、項目推介和業務對接。會議套開了“秦皇島物流園區和項目推介會”,組織推介秦皇島重點物流項目。會刊刊登了30多家物流園區簡介和招商說明,部分參會單位進行了現場項目展示和招商活動,與會代表積極開展交流洽談,有的達成了會后深入考察的意向。
  (八)會議組織代表參觀了秦皇島港集裝箱碼頭、海港區臨港物流園區、龍家營臨港綜合物流基地等當地物流項目。
  與往年歷屆會議相比,本次會議規模大、層次高,內容實。參會代表普遍給予較高評價,許多城市提出2013年年會申辦意向。
  二、會議主要觀點
  (一)我國物流園區發展的總體態勢
  何黎明會長在致辭中分析了當前我國經濟發展形勢和物流業發展態勢,介紹了我國物流園區發展情況和存在問題。他指出,當前,我國物流園區發展呈現出數量平穩增長,質量逐步提升,作用日益顯現的總體態勢。一批布局合理、規劃科學、運行良好、管理有序的各種類型的物流園區,在推動物流運作方式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發展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需要引起政府有關部門和物流同行高度重視。
  (二)物流園區的布局原則和發展任務
  物流園區最大的問題首先要解決布局的問題。耿書海副司長指出,物流園區布局的幾項原則:一是要堅持物流需求為導向;二是要堅持與綜合交通運輸網絡相配套;三是要堅持與相關規劃和現有設施相銜接;四是要充分考慮功能定位。物流園區的發展,從任務上要解決的幾個問題:一是要加快物流園區的資源整合;二是要加強物流園區的基礎設施建設;三是要促進物流園區功能的提升;四是要建立物流園區經營管理體制。
  (三)推動商貿物流發展的政策措施
  這幾年,商務部在推動商貿物流發展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一是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供銷總社共同制定了《商貿物流發展專項規劃》,提出了“十二五”期間商貿物流發展的工作任務;二是開展了流通領域現代物流示范工作,全國首批46個城市納入了示范的范圍;三是啟動了現代物流技術應用和共同配送綜合試點工作,確定了首批試點城市;四是開展了現代服務業綜合試點,主要是以現代物流和電子商務以及城市商貿集聚區為促進方向;五是大力推進農村物流和農產品物流;六是加強對倉儲業的管理,正在著手制定《倉儲業管理辦法》,起草《促進倉儲業發展的指導意見》。
  (四)物流園區用地管理的重點工作
  對于今后物流園區用地的管理,有專家指出,應該主動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嚴格堅持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管控制度;二是要堅持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實保護耕地的基本國策;三是大力推進集約節約用地。對于物流用地提供一定的制度支持:第一,要有合理的規劃,加強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銜接;第二,在項目開工建設期,要注意與土地利用年度計劃的協調,盡量與各地的計劃相匹配;第三,對于現有低效閑置的土地要進行內部挖潛增容,進行二次開發,減少對新增建設用地的占用。
  (五)公路貨運樞紐發展趨勢和布局原則
  公路貨運樞紐的發展趨勢,有專家指出,一是物流化、二是專線化、三是集裝化、四是專業化、五是市場化。公路貨運樞紐型物流園區的布局原則。一是依托高速公路網或者是高速公路網旁邊的高等級公路網;二是能夠發揮所在節點城市的區位優勢;三是要有較大的貨物流量。
  (六)公路港平臺的核心功能和成功因素
  有專家指出,公路港平臺是一個物流產業的公共服務平臺,核心功能有三個:一是工商企業貨物和工商企業物流的窗口連接點;二是搭建了司機驛站;三是中小物流企業的創業發展平臺和孵化基地。公路港平臺是物流運行模式創新的重要的組成部分,做好這樣的產業功能服務平臺,要把政府有形的手和市場企業化運作的手有機結合起來。在這個過程中,有三個成功因素:一個是規劃,一個是功能設計,一個是投資建設。公路港的盈利模式不能走傳統老路,要做轉型升級的資本投入。
  (七)商貿物流園區的基本條件
  有專家指出,商貿物流園區是為商貿業服務的物流園,物流園是它的核心。商貿物流園的基本構成是“三個中心”,一是配送中心,二是具有一定的倉庫,三是貨運中心。商貿物流園的服務范圍,一是附近的專業市場,二是城市的商貿業,三是區域的商貿業。商貿物流園的發展條件,一是要有市場需求,二是區位條件好,三是服務戰略。
  (八)物流園區的多贏模式
  有專家指出,物流園區的多贏模式就是園區之間的合作,在創新的模式下打造全國性平臺,協調全國物流資源。在這個網絡平臺里,節點由國家政府和大型的企業,還有一些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形成的平臺網絡,每個節點的背后是由技術支撐的。集聚的環境和管理技術、信息技術,同時以服務作為支撐的,包括金融服務、信息服務還有現代物流配送服務,整個網絡體系的形成,是一個現代物流的網絡平臺。這個體系是一個多贏的模式,園區網絡的形成,把物流業發展起來,同時還給政府帶來就業、帶來物流業的發展、帶來大型流通業和第三方物流的發展。
  (九)物流園區服務式經營模式
  有專家指出,物流園區的服務式經營模式是把很多的物流資源集聚到物流園區,并利用這個資源為周邊的工業園區提供集約化的工業服務。這種模式包括三個層次,從制度層面到增值層面到拓展層面。中國物流園區主要基于開發與管理的運營模式,主要是土地增值收入,出租、租賃收入,服務收入。下一階段,完全可以追求基于物流園區供應鏈集成服務。未來基于信息、咨詢、集成的增值服務最具增長潛力。
  (十)保稅物流園區的特點
  有專家指出,保稅物流園區要有五個聯動、五個特點。五個聯動,一是政策聯動,二是規劃聯動,三是信息聯動,四是業務聯動,五是利益聯動。五個特點,一是保稅物流能促進原料地和生產地相接近;二是充分發揮保稅倉儲、保稅運輸、保稅加工的政策功能;三是為制造業減少外貿風險;四是有利于中國外向型經濟向開放型經濟提升;五是得到了自由港和自由貿易區的關注和認可。
  (十一)現代物流園區的特點和前提條件
  有專家指出,現代物流園區的特點:第一是提供標準化的服務,第二是多功能化,第三是信息化,第四是網絡化。物流園區成功的前提條件,第一要有合理的定位和合理的專項規劃;第二,在任何一個園區開發之前,要建立負責開發和管理的傘狀組織結構;第三,心態要保持合作共贏。另外初期就要考慮到籌資、融資,政府補貼,另外要有技術的專業團隊。園區不在于規模大小,有專業就能成功,但是要本著國際化、專業化、網絡化、信息化、標準化、持續優化的觀點來做物流園區。
  三、關于第三次全國物流園區(基地)調查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中國物流學會先后于2006年和2008年,對全國物流園區發展情況進行了兩次調查,在業內產生了較大影響。為進一步了解和掌握全國物流園區規劃、建設和經營管理情況,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中國物流學會于2012年對全國物流園區(基地)進行了第三次調查,在本次會議上發布了《調查報告》(討論稿)。
  (一)調查總體說明
  鑒于社會各界對物流園區有不同的理解,本次調查按照四項界定原則對物流園區進行普查統計。調查以“普查到位、重點突出”為原則,采用科學的調查手段和研究方法,主要采取了網上調查、問卷調查、深度訪談、實地考察以及召開座談會等多種形式;采用CATI計算機輔助調查系統,構建全國物流園區數據庫,并對所獲取的全部數據、問卷以及相關材料進行了清理核實,努力保證數據庫信息的真實性。最終經調查核實成功的園區(基地)數量為754個。
  (二)中國物流園區發展情況
  從總體情況分析,一是園區數量穩步增長,分布格局趨于均衡;二是運營的園區占比升高,未實質開發的園區比例下降;三是物流園區轉型升級態勢顯現,增值服務發展較快。
  從建設情況分析,一是園區依據交通條件布局,土地政策調節作用明顯;二是物流園區投資熱情高,開發投資主體多元化;三是企業主導開發模式受重視,綜合服務型園區占比高。
  從運營情況分析,一是企業自主管理為主流,服務領域不斷拓展;二是園區布局網絡化發展,功能集聚特征明顯;三是信息化建設得到重視,公共信息服務平臺需求迫切;四是涌現出一批具有示范和帶動作用的物流園區,經濟和社會效益明顯。
  有專家指出,我國物流園區未來發展趨勢,一是城市化產生新需求,物流園區服務城市運行的作用日漸增強;二是產業轉移和升級改變物流運行格局,專業化服務成為發展方向;三是發展國際物流,“無水港”項目建設成為熱點。
  (三)中國物流園區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調查報告》指出,一是物流園區界定不清,現實管理難度增加;二是部分園區建設與經濟發展不匹配,同質化現象較嚴重;三是土地政策影響深遠,土地資源成為物流園區發展瓶頸;四是園區人才缺乏現象突出,綜合服務能力亟待加強;五是政府管理影響大,政策環境有待持續改善。
  (四)促進物流園區健康發展的若干建議
  《調查報告》指出,一是明確園區界定條件,形成統一標準;二是面向政府部門的若干建議。包括:建立綜合協調機制,加強統籌協調,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開展園區動態監測與評價;三是面向園區建設和運營者的若干建議。包括:規劃建設應明確戰略定位,招商拓展應增強服務意識,運營管理應推進同生共贏。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物流園區專業委員會整理)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