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生產資料市場發展勢頭出現波動
2012-8-18 15:13: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中國物流信息中心曾慶寶
當前經濟發展呈現“筑底趨穩”的基本態勢。但這種態勢仍不穩定、經濟下行壓力依存,經濟運行中的突出矛盾,如需求偏弱、企業效益下滑等等,未見明顯緩解。同時,又出現了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就業形勢波動、出口回落等苗頭。
在此背景下,加之7月份處于生產建設淡季,生產資料流通規模繼續保持適度增長,但增長勢頭出現小幅波動;市場供需增速再次出現雙回落、但供給過剩問題有所好轉;市場價格延續下跌走勢、但跌幅收窄。整體上看,當前生產資料市場仍處于緩中趨穩的發展階段,但趨穩態勢還不穩固。
一、市場運行基本特點
(一)增幅略有回落
據初步統計核算,1~7月份,全社會實現生產資料銷售總額28.4萬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 (下同),同比增長11.4%,增速較上半年回落0.1個百分點。生產資料銷售總額與GDP的彈性系數為1.47,保持在1.2~1.6的合理區間范圍內。由此表明,生產資料流通規模保持了較為適度的增長,增速是與國民經濟走勢相一致、相協調的。我國社會物流總額為98.3萬億元,同比增長9.8%,增幅較上半年也出現了一定的回落,回落0.2個百分點。
從趨勢上看,兩個主要指標走勢延續了今年以來緩中趨穩的基本特點。但7月份的數據表明,市場流通規模增速趨穩態勢仍不穩固。
(二)供求有所緩解
據中國物流信息中心的監測資料,7月份,30種主要生產資料供給增速出現明顯回落,而需求增速回落幅度相對較小。供需態勢表明,在部分生產資料產能過剩、需求不足、價格回落的倒逼機制下,供給增速放緩,供需矛盾有所緩解。
初步測算,1~7月份,30種主要生產資料資源總計同比增長6.9%,增速較1~6月回落1.4個百分點,較去年同期回落3.9個百分點。其中,國內生產增速與上月基本持平,而進口增速明顯回落。具體來看,國內生產同比增長6.0%,增速較上半年回落0.1個百分點,進口同比增長14.1%,增速回落19.7個百分點。
30種主要生產資料總需求同比增長4.1%,增速較1~6月回落0.8個百分點,較去年同期大幅回落7.1個百分點。在多雨天氣以及施工建設淡季等季節性因素影響下,需求不足的問題更加凸顯。其中,國內需求增速較上月小幅回落,而出口增速回落明顯。具體來看,國內需求同比增長4.2%,較上半年回落0.3個百分點,而出口回落接近20個百分點。
但同時也應看到,7月份生產資料市場變化也出現積極向好的一面,主要體現在供過于求的矛盾有所緩解。國家統計局工業快報資料顯示,1~7月份,全國工業產品產銷量較上半年上升0.1個百分點,達到97.6%,高于上半年和一季度的水平。尤其是7月當月的產銷率達到98.2%,是今年以來的最高水平,較3月份上升0.9個百分點,較6月份上升1個百分點。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也表明當前工業企業處于加快去庫存過程。7月份,制造業產成品庫存指數明顯下降,為48.0%,比6月下降4.3個百分點,降勢突出,去庫存過程加快。該指數在5月、6月創下自去年12月份以來的高點,達到52%以上。本月回落到50%以內,顯示工業企業去庫存過程明顯加快,有利于改善市場供需關系。
在工業企業加快去庫存的同時,考慮到后市需求回升動力不足,流通企業補庫動力缺乏,在供需雙方力量作用下,整體上,全社會重點生產資料供過于求的矛盾有所緩解。據中國物流信息中心的監測資料,7月末,30種主要生產資料的供需差率為3.2%,較6月末回落0.3個百分點。但從結構上看,部分產品供過于求的問題依然較為嚴重。如煤炭、鐵礦石、銅、鋁材、汽車等產品的全社會庫存壓力依然較大,供需差率均在10%以上。
(三)跌幅收窄
從國內生產資料市場來看,受部分產品產能過剩和市場需求不足等因素影響,7月份,生產資料市場價格延續5月份以來的下行走勢,但跌幅較6月明顯收窄。當月環比下降1.9%,降幅較6月收窄0.6個百分點;1~7月份,生產資料市場綜合平均價格,同比下降4.4%,比年初略微上漲0.3%。
在監測的各大類品種中,除黑色金屬、原煤、建材3類生產資料降幅有所擴大外,其他6大類生產資料價格降幅收窄或實現環比回升。其中,有色金屬、成品油和機電設備的平均價格降幅收窄,化工產品、汽車價格呈現環比上升。
從國際生產資料市場看,由于全球制造業擴張減緩、特別是近兩個月出現明顯收縮。全球生產資料市場需求不旺,進口生產資料價格整體呈現明顯下降的趨勢,這是導致國內生產資料價格連續下降的重要原因。海關總署的資料顯示,今年以來,生產資料進口價格除6月份有所回升外,其余月份都呈現環比下降的走勢。7月份,進口生產資料價格環比下降6.7%,各大類生產資料都出現一定程度的下降。其中,黑色金屬、有色金屬、化工產品、木材等平均價格環比分別下降2.3%、4.0%、5.2%、2.6%;農業生產平均價格環比下降2.4%。
從后期走勢看,生產資料價格繼續下降的可能性較大,但降幅將進一步收窄。制造業購進價格指數顯示,受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回落帶動,該指數自4月份以來持續回落,7月份已回落到41.0%,是2009年1月份以來的最低水平;但同時也應看到,購進價格指數回落幅度呈逐月收窄之勢,本月環比回落0.2個百分點,降幅較上月收窄0.4個百分點。
二、下半年走勢基本預測
從下半年走勢看,在宏觀層面上,既面臨有利條件,也具有不確定性因素。整體上看,我國經濟處于筑底企穩、穩中向好的發展過程。從有利條件看:
一是宏觀調控進一步將穩增長放在重要位置。7月31日,中央政治局經濟工作會議強調,更加注重拓寬增長空間,更加注重提高增長質量。預計下半年視形勢變化,仍會出臺一些穩增長的政策措施。加之上半年已出臺的措施逐步發揮效應,有利于促進經濟發展趨穩態勢形成和鞏固。
二是國內需求增速趨穩,經濟發展的基礎和動力趨于增強。從投資來看,1~7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 (不含農戶)184312億元,同比增長20.4%,增幅與上半年基本持平,扣除價格因素,增幅較上半年穩中有升。數據顯示,目前投資領域有兩個“亮點”正在形成:其一民間投資趨于活躍。1~7月份,民間投資名義增長25.5%,高過全國投資增幅5個百分點以上。民間投資占全國投資總額的比重達到62.1%,顯示民間投資已成為拉動我國投資增長的主力。其二,新開工項目投資加快,說明后期投資增長具有支撐。1~7月份,新開工項目投資名義增長23.6%,比上半年提高0.4個百分點。從社會消費來看,1~7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扣除價格因素增長11.3%,比上半年提高0.1個百分點。另外,從工業產品銷售率來看,回升也較為明顯。7月份為98.2%,比6月份提高1個百分點,顯示工業品市場銷售回升。這些數據顯示,國家穩需求、穩增長的政策措施效果顯現,經濟趨穩發展的基礎和動力增強。
三是盡管經濟仍處于筑底過程,但結構持續優化。整體上看,我國經濟仍處在筑底過程之中,但經濟結構表現出持續向好轉變的基本特征,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中小企業活力增強,微觀經濟基礎逐步轉好。小型企業PMI繼上月上升2個百分點以后,本月又上升0.9個百分點,達到48.1%。中型企業PMI為50.2%,比上月回升0.2個百分點。中小企業回升,表明前期國家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各項政策效果逐漸顯現,同時也預示著后期經濟趨穩甚或回升的基礎更加堅實。
另一方面是經濟結構繼續向好轉變。制造業PMI數據表明,從結構上來看,基礎原材料行業下降,但裝備制造、高新技術產業保持良好發展勢頭。黑色金屬、有色金屬、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等基礎原材料行業,PMI指數明顯低于全國制造業平均水平;電氣機械器材制造業保持高位平穩,持續多月保持在55%左右,計算機通信電子設備制造業呈明顯上升態勢。
四是經濟景氣指數PMI在擴張區間內趨穩。今年以來,我國制造業PMI指數一直處于50%以上,而非制造業則在55%穩定,由此反映出我國經濟仍處于適度的擴張區間內。從近期來看,7月份盡管是施工建設和工業生產的淡季,但制造業PMI回落幅度收窄,非制造業PMI中的建筑業商務活動指數結束了連續兩個月的回調,再次回升至60%以上高位,反映出政府宏觀調控政策效果開始顯現。
從不利因素方面來看,突出表現為外部環境不確定性進一步增加。數據顯示,當前世界經濟復蘇再現波折,不利于穩定外部需求。7月份,全球制造業PMI為48.4%,連續兩月低于50%,創2009年6月以來最低水平。從受調查的主要國家或地區來看,歐元區和英國制造業PMI滑落到3年來的最低點;美國制造業PMI連續兩個月低于50%。受國際環境影響,近期我國出口出現明顯下行波動。制造業新出口訂單指數連續兩個月低于50%。7月份,工業出口交貨值名義增長回落到只有3%,之前各月均保持在6%以上。當月全國出口增長只有1%,增幅比6月份回落達10個百分點以上。
另外,生產資料流通企業效益未見明顯好轉,行業發展態勢不穩,生產資料銷售總額、社會物流總額在前月趨穩之后,又出現波動,對這些潛在的不穩定因素,也要密切關注。這些因素不利于宏觀經濟趨穩基礎形成和鞏固。
結合上述影響,考慮到季節性因素,8月份高溫多雨,基建投資項目施工進度會受到一定影響,因而,經濟走勢將延續筑底過程。進入第四季度,伴隨著穩增長的政策效應顯現,加之去年下半年基數較低,預計經濟增速將逐漸穩定下來,并有可能出現溫和回升。但產業結構變化依然較為明顯,行業發展有升有降的基本格局不會改變。這種整體發展態勢趨穩、結構性變化明顯的特點,是和我國調結構、轉方式、穩增長、控通脹的基本要求相適應的。
在此宏觀經濟背景下,初步預測,2012年,全年社會物流總額增長11%左右,生產資料銷售總額達到13%左右,市場供需增速較目前有所加快,市場價格在第三季度將進一步下跌,全年價格下跌5%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