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領跌出口 全年外貿任務完成難度大
2012-8-17 19:55:00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最大貿易伙伴經濟衰退,引發中國外貿驟減。
8月16日,商務部召開例行發布會。對于7月份出現的外貿增速放緩,特別是出口增速急劇回落,商務部發言人沈丹陽表示,主要原因是當月對歐盟的出口大幅度下降所導致。
商務部數據顯示,7月當月中國和歐盟的進出口總額大概是480億美元,同比下降8.9%,其中中國對歐盟的出口293.7億美元,下降了16.6%。而同期,中國對歐盟以外的其他地區出口平均增速仍然在5.5%左右。
“對歐盟出口的形勢不樂觀,雖在估計之中,但歐債危機進一步發展升級并趨于惡化,以及歐盟各國進口需求急劇下降,則超出了很多專家的預判。”沈丹陽表示。
向歐盟少出口1300億
“歐盟是中國最大的貿易伙伴,今年以來我國和歐盟的貿易額嚴重下降,已經成為影響我國出口總體增速第一位的因素。”沈丹陽表示。
今年1-7月,我國對歐盟出口同比下降3.6%,與出口總體增速7.1%相比,歐盟出口整整拉低11.4個百分點,7月當月更是下降16.6%。據商務部測算,僅歐盟這一缺口就影響國內近1300億美元的出口額。
“今年以來一直疲軟的貿易數據表明,中國年初制定10%的全年貿易增速目標也很可能難以完成。”澳新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師劉利剛判斷。
據海關統計,1-7月我國進出口總值21683.7億美元,同比增長7.1%。若想完成全年外貿增長10%的目標,意味著接下來的幾個月至少保持15%以上的增速,在歐洲經濟持續下滑的當下,顯然不太現實。
歐盟統計局14日公布最新數據稱,歐元區今年第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環比下降0.2%,同比下降0.4%,考慮到今年一季度經濟環比增速為零,歐元區已站在經濟衰退的懸崖邊緣。
“受歐債危機持續的升級、全球經濟復蘇乏力等外部因素的影響,可以預計下半年中國外貿的形勢將更加嚴峻,遇到的困難將更加凸顯,工作任務將更加艱巨,要實現全年的工作目標面臨的壓力將更大。”沈丹陽表示。
外貿競爭力下降
在商務部進出口公平貿易局處長、歐美同學會留美分會理事程永如看來,關注外貿數據之外,更應該注意外貿企業的競爭力。
在他看來,進出口形勢不好,除了外部貿易環境惡化,內部企業競爭力下降也是重要原因。國內企業在各種成本上漲壓力下,出口商品的價格競爭力正在削弱,品牌、消費者忠誠度、議價能力等非價格競爭力尚未形成。
現階段,原材料價格、勞動力、融資成本、匯率等幾重壓力疊加,吞噬企業的利潤。這些因素并非短期問題。
“從中長期來看競爭力問題也需要解決,企業綜合成本一路上走,根本顧不上研發創新,生產力、勞動效率原地踏步甚至下降。”程永如認為,要注意控制要素價格不能漲得太快。
面對嚴峻的形勢,商務部表示下半年將從兩方面穩定外貿,首先落實國務院確定外貿穩增長政策,包括加快出口退稅進度,積極支持企業開拓新興市場,擴大進口。特別是幫助企業降低出口成本,改善貿易環境。
“當其他國家經濟普遍低迷的時候,相對于激進的短期措施,遵循市場規律,順勢而為也不失為一項政策選擇。”程永如認為,“市場多元化有利于降低風險,即使對歐洲市場也需要進行細分,西南歐出現問題,而中東歐作為新興市場總體穩定。”
此外,商務部還將繼續推動企業在轉變發展方式和調整結構方面下大的功夫。
當日,沈丹陽強調,特別是要努力培養企業的競爭新優勢,加大市場多元化的拓展力度,力爭實現年初預定的各項工作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