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足快遞 中國航空貨運能否開辟新天地?
2012-8-16 9:08:00 來源:中國貿易新聞網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當前,中國的航空貨運市場正處于低迷期。據統計,中國民航貨運量去年累計完成552.75萬噸,同比下滑1.8%。今年下滑勢頭仍在延續,前四個月,貨運量累計164.6萬噸,同比下滑7.3%。
從航空公司經營情況看,2011年,東航貨郵運輸收入同比減少3.92%,旗下的中貨航虧損3.7億元;國航旗下的國貨航凈虧損9.2億元。
面對萎靡不振的市場需求,航空公司普遍開始收縮貨運業務。
航空貨運亟待“成熟”
在近日舉行的亞洲物流雙年展上,包括中國國際貨運航空有限公司、法國航空貨運公司、布魯塞爾機場公司、新加波樟宜機場集團等在內的數十家航空貨運公司將就航空貨運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深入討論。對此,業內分析稱,這或將為中國解決“亟待成熟的航空貨運與不斷放大的客戶需求這對矛盾”提供借鑒。
近年來,中國一直保持著旺盛的物流需求量,這其中就包括相對新興的航空貨運。中國民航總局曾預測,中國航空貨運未來幾年的平均年增幅將為10%左右。波音公司《中國市場預測》報告則認為,中國航空運輸市場將以每年7.6%的速度增長,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民用航空市場。
但與此同時,航空物流市場卻不斷暴露“不成熟”的一面。記者就從業內獲悉,航空貨運近期頻陷“丟失門”:先有10萬元茅臺托運失蹤,后有珠寶公司百萬黃金險些不翼而飛。這些個案,甚至讓消費者有了航空貨運“店大欺客”的質疑。
“中國航空貨運還處于不完善階段:一方面航空業在中國屬于壟斷行業,開放程度遠不及西方國家;另一方面,國內現有的物流產業鏈不成熟,從運輸到倉儲的各個環節,沒有全面且高效的管理系統,造成了貨物的高耗損。”對于上述現象,物流業資深人士表示。
對此,中國民用航空局綜合司研究室主任劉少成建議,首先,要重視國際和國內兩個新興市場,并拓展航空快遞及特種運輸等高價業務;其次,發展以航空運輸為主要運輸形式,借助現代信息技術,連接供給主體和需求主體的現代航空物流,并推進企業聯合重組等。
航空公司紛紛試水快遞業
與航空貨運市場的疲弱態勢形成鮮明對比,航空物流、航空快遞市場卻悄然升溫,數家航空公司紛紛涌入快遞市場。
業內人士認為,航空公司紛紛試水快遞市場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國際市場需求低迷持續削弱航空貨運動力;二是國內快遞市場航空運力供不應求;三是傳統航空貨運向物流服務轉型成為趨勢。
中國民航管理干部學院教授鄒建軍說:“對于當下貨運市場需求低迷、收益嚴重下滑的傳統貨運企業,如果繼續堅守傳統的運營與服務模式,面對的將不是能否盈利的問題,而是能否生存的問題。變革是他們現時的迫切需求。”
與此同時,中國快遞行業卻正處于快速發展期。國家郵政局數據顯示,2011年,全國規模以上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36.7億件,同比增長57.0%;業務收入累計完成758億元,同比增長31.9%。今年前4個月,快遞業務仍保持46%的同比增長速度。
迅速增長的需求,讓快遞公司深感運力不足,陸續開始自建貨運機隊,日前圓通速遞引進了第一架波音737全貨機,并計劃在10年內培育20架規模的“全貨機機隊”,且多位快遞業高層公開表示,今后將發展自己的航空運力。
面對如此旺盛的市場需求,已有成熟機隊的航空公司自然不會錯失良機,開始紛紛試水快遞業務。
東航集團公司黨組書記、東航股份公司總經理馬須倫認為,傳統航運貨運公司必須向航空物流服務集成商轉型,這是市場發展的需要,從UPS、DHL等國際快遞巨頭的發展勢頭就可看出市場前景。
據了解,東航旗下的中貨航將于2013年6月底前加入天合貨運聯盟。
航空貨運與快遞博弈拉開序幕
從當前航空公司與快遞企業的合作模式看,兩者有一定的互補性。目前地面運輸服務與網點布局是國內航空貨運企業的短板,而這正是快遞企業的優勢。而航空貨運企業對航班編排、運行等方面的經驗又彌補了快遞企業的不足。
然而,航空物流、快遞業的競爭也將十分激烈。目前,涉足航空快遞業務的企業已有南航、海航、東航、順豐、圓通等,再加上UPS等國際物流巨頭對國內快遞市場的虎視眈眈,一輪新的角逐將在快遞領域拉開序幕。
新加坡航空貨運總裁陳凱平曾表示,一個成功的物流公司最主要的是做到兩點:一是及時,能在最快的時間將貨物送到客戶的手上;二是有上乘的服務品質,得到客戶的信任。這些都是國內航空公司和快遞公司需要補足的功課。
從國際經驗來看,以FedEx或UPS為代表的國際航空貨運巨頭,并不是一個單純的傳統航空貨運公司,而是一個綜合的全程物流服務商,幾乎能夠實現供應管理的全部功能。
“世界上并不存在一家航空公司單靠空中運輸就能獲得較好的競爭地位,普遍的做法是完成由空中到貨站,再到地面與市場營銷的整合。”鄒建軍認為,航空貨運業務還需進一步整合,包括空中運輸、貨站服務、地面運輸、客戶服務等多方面內容的整合,以及朝向物流服務一體化方向、延伸貨物服務鏈的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