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貿資訊

限制出口政策或引爆新一輪糧食危機

2012-8-16 8:04:00 來源:食品商務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據媒體報道,聯合國糧食農組織日前發出了警告說,如果說一些國家因擔心受旱影響糧價可能上漲而限制出口,世界可能會引發一次類似2007年至2008年的糧食危機。
  美國農業部日前在預期產量報告中指出,受持續干旱和高溫影響,美國主要農作物今年預期產量將低于去年10%以上,其中玉米總產量將觸及2006年以來的最低水平。聯合國糧農組織認為,美國、俄羅斯、加拿大等世界糧食的主產國持續釋放糧食不安全信號,引發全球糧食價格乃至肉制品波動。聯合國的糧食組織發出的警告,需要引起方方面面的重視。
  干旱推高糧價
  大豆、玉米、小麥漲幅達30-50%
  聯合國糧農組織經濟學家Abdolreza Abbassian說,主要糧食價格7月份都出現了大幅上漲,未來還可能進一步上漲,因為美國旱情還在加劇、印度雨季降水也比往年偏少,俄羅斯也遇到了平均溫度明顯高于往年的夏季,這些因素都可能推動糧食價格進一步走高。
  包括美國、俄羅斯等在內的多個產糧大國,因嚴重旱情已出現糧食產量大跌,從而導致了糧價新一輪的飆升。自今年6月以來,玉米、大豆和小麥價格的漲幅已達30%至50%。其中,玉米價格已創下歷史新高,超過2007年至2008年全球糧食危機時的水平。
  聯合國糧農組織報告說,7月份主要糧食價格與去年相比平均上漲了6%,創2009年11月份以來的最大升幅。這一衡量食品出口價格的指數目前較2011年2月份觸及的紀錄高點低10%。
  本周四(8月9日)玉米(2432,6.00,0.25%)、小麥(2512,26.00,1.05%)以及大豆(4684,12.00,0.26%)期貨上漲,預示食品價格存在進一步上漲的風險。玉米期貨漲1%,自美國開始干旱前的5月31日以來已累計上漲47%,大豆價格9日上漲4%,自5月31日以來已累計上漲26%。考慮到玉米和大豆都是生產飼料的主要原料,這兩種商品價格大漲勢必會推動禽蛋和肉類價格上漲。
  花旗集團商品戰略家斯特林•史密斯指出,全球玉米、大豆的供應都會出現緊張,其中大豆的情況可能需要兩個生長周期才能恢復,預計大豆價格將以強勁勢頭進入下年。高盛公司、麥格理集團、瑞士信貸也都預計農產品的價格漲勢將持續下去。
  糧農組織在月度指數更新報告中稱,該組織食品價格指數7月平均為213點,較6月上漲12點,并回到今年4月水平。該指數籃子納入了谷類、油籽、乳制品、肉類和糖。糧農組織稱,7月指數仍低于2011年2月的紀錄高位238點,但已經接近2007-2008年糧食危機期間的水平。
  限制出口政策
  或導致08年糧食危機重演
  2007-2008年糧食價格飆升曾引發世界性糧食危機,食品價格暴漲在一些發展中中國和低收入國家引發了騷亂并導致數個國家政府倒臺。聯合國糧農組織經濟學家Abdolreza Abbassian表示,目前的情況還沒有嚴重到那個地步,但是如果一些糧食大國因為減產而限制或禁止出口則可能引發價格飆升。他警告說,未來幾個月世界糧價可能出現大幅波動。
  為了應對糧價飆升的危局,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G20和聯合國負責農業事務的高級官員將在9月下旬或者10月上旬舉行一次會議,協調各國對糧價高企的應對,防止出現糧食出口限制和囤積等政策。
  據新華社援引G20一名官員的話說:“會議旨在確保每個與會人員就當下形勢形成一致觀點,當然,試圖壓制任何將夸大市場波動的政策!
  所謂“夸大市場波動”,按聯合國糧食和農業組織(FAO)資深經濟學家兼谷物分析師阿巴辛(Abdolreza Abbassian)的理解,就是2007年到2008年間各國采取的糧食出口限制令。阿巴辛說,如果眼下仍采取此類政策干預市場,可能會重蹈當年的覆轍。
  反思生物燃料政策
  在加大關注的同時,各方也試圖盡量不給外界造成緊張氣氛。據報道,G20的官員們強調,計劃舉行的會議并不是表明各界對糧價上漲感到“恐慌”。恰恰相反,官員們表示,此次會議是為了吸取幾年前糧食危機的教訓,未雨綢繆,防止出現出口限制和囤積居奇等可能增加糧價上漲壓力的現象。
  另據透露,在這次G20特別會議上,聯合國很可能借機呼吁展開有關生物燃料政策的國際討論,特別是要求美國、歐洲以及其它國家廢除由政府指定的生物燃料生產目標。上周,聯合國已對美方鼓勵甚至是強制用玉米提煉乙醇的做法提出了批評。
  在上周五公布的最新農作物產量報告中,美國農業部稱,今年該國主要農作物的產量將低于去年10%以上。該機構連續第二個月削減玉米和大豆產量預估,玉米產量預估降至六年最低,下降幅度達到13%。大豆的預估年產量也比去年下降了12%。
  旱情惡化,是影響美國農產品產量和價格的最大原因。上周美國又有12個州的44個縣被確定為自然災害的主要受災區,大豆、玉米等作物的優良率也繼續下降。
  目前國內糧食市場運行平穩
  與國際糧價大幅上漲不同,近兩個多月來,中國國內糧食市場運行平穩。我國政府對糧食生產高度重視、夏糧獲“九連豐”、糧食庫存充裕等是糧食市場表現穩健的主要因素。但也有一些局部狀況引人關注。比如,近日吉林省農安縣發生比較嚴重的二代粘蟲災害,對當地的玉米等作物收成帶來較大威脅。
  背景
  美國遭遇56年來最嚴重干旱
  美國南部和東南部平原大部分地區在2011年就遭遇了較為嚴重的干旱天氣,導致該地區產出減少,拋荒率上升。今年入夏后,干旱天氣持續蔓延和惡化,并不斷向整個農業帶擴散,隨之演變成56年來美國最嚴重的旱災。
  根據美國干旱減緩中心的數據,美國本土已有三分之二的區域遭遇了中度以上旱災,為歷史最高水平。美國農業部日前再次追加受災地區,至此美國共有33個州的1496個縣受災區。
  實際上,從歷史氣象數據來看,每隔15年至20年,美國都會發生一場范圍較大的干旱災害,上一次是在1988年。受暖冬影響,美國農民今年比以往提前實施了耕種,結果干旱來襲正值玉米、大豆、小麥等農作物的生長關鍵期,威脅了它們的收成。
  截至8月5日,美國預期收成為“非常差”和“差”的大豆作物比重上升至39%,超過1988年的受災程度,玉米作物的這一比重上升到50%,牧草的比重增至59%。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