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盤點快遞郵包詐騙四種類型
2012-8-15 9:33:00 來源:中原網-鄭州晚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你見到的
不一定是真的快遞員
你收到的
不一定是真的貨物
如今,網購越來越流行,包裹在生活中也越來越常見。伴隨網購和包裹深入到人們生活中的還有一個新問題:郵包詐騙。
昨天上午,市民李老太太給晚報熱線96678打來電話,說她自己被一個假包裹騙走了300元。
為此,晚報專門總結出近期發現的4種郵包詐騙騙局,提醒市民當心。
處理以上案件的民警和法官都提到,一旦收到郵包或快遞來的物品,當面打開查看貨物后再付錢是非常必要的,如果在收貨過程中發現有破損等異常,網購者可以拒簽快遞單,并通知賣家讓其另選快遞公司送貨。遇到意外電話時更要小心,不要泄露個人的姓名、身份證號碼、銀行賬號、家庭住址等信息,更不要將錢轉入對方告知的賬戶。
騙局一
無中生有型
昨天上午,住在伊河路二砂社區的李老太太突然接到一個電話。
打電話的人自稱是快遞公司的小王,說他們公司有一個包裹,因為近來天氣潮濕,包裹上的地址和人名都模糊了,只能看清楚電話號碼。公司要重新登記收包裹人的地址和人名。
小王告訴李老太太,包裹是有人寄來的價值1000多元的煙酒禮物,從開封寄的。
李老太太一聽,立即就把家里的地址和門牌號告訴了對方。
幾十分鐘后,一名男子帶著包裹來了,對方把紙箱打開,讓老人驗貨,并收取了郵寄費300元。
中午,李老太太家人回來后一看,成條的煙盒里裝的是紙,幾瓶名酒瓶里裝的是水。
轉播到騰訊微博
騙局二
偷天換日型
6月8日,家住陽光四季園的馬女士接到女兒電話,她在網上給爸爸定購了老年護眼貼,下午可能會有人上門送貨。
半小時后,一位年輕女子敲門,問是不是買了眼貼。
女子表示,按照公司規定,不能進客戶家,包裹也需要先付錢才能驗貨,公司管理很嚴。
馬女士相信了這位“看上去很專業”的快遞員,支付了700元錢。沒想到,不大一會兒,一位小伙子又抱著一個郵包叩響了馬女士的門,問是不是訂了眼貼。
馬女士打開第一個包裹一看,里面的貨是假的。
騙局三
兩頭欺瞞型
1月18日下午7點,惠濟區王砦自行車批發市場的李先生收到一個包裹,里面是他妻子訂購的一套價值1030元的化妝品。李先生簽了字,付了郵費。
晚上他的妻子發現,包裹里不是高級化妝品,而是6瓶廉價的潤膚甘油。在與廠家聯系后,雙方協議,再發一次貨。
當包裹再次送來時,李先生當面打開了包裹,并抓住了準備逃跑的快遞員小張。
據小張說,他受雇于趙小錢(化名),而趙小錢是鄭州一家速遞公司惠濟攬投部的攬投員。今年春節,趙小錢找來小胡、小周以及大一學生小張,利用工作之便,將客戶的真包裹以拒收為由退回,再拿著假包裹去詐騙客戶的貨款及郵費。
惠濟區法院審理認為,趙小錢4人15天內共詐騙9起,涉案金額總計9164元,已構成詐騙罪。
最終,趙小錢、小胡、小周獲刑6~8個月,分別處罰金3000元~4000元。小張系在校學生,主觀惡性較小,判處拘役4個月,緩刑6個月,并處罰金2000元。
騙局四
神龍不見首型
建設路派出所民警介紹了一種郵包行騙方式。
騙子先以郵政工作人員身份給受騙人打電話(語音電話、人工電話、短信),告知受騙人有包裹,因為內有毒品等違禁品被警方查扣,并提供一個警方電話,讓受害人與警方聯系。
這個“警方”電話是騙子利用網絡虛擬號碼捆綁的。受騙人打通電話后,對方會自稱是毒品犯罪調查科民警,讓受騙人與銀行方面聯系,給銀行卡升級或將錢轉存入所謂的“安全賬戶”,最終達到騙取錢財的目的。
民警說:“騙子會特別強調此事關乎事主清白,要求事主不能向周圍的人講起此事,事主往往將錢轉走后才意識到被騙。”首席記者 徐富盈 記者 魯燕 唐學勤 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