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條沙漠鐵路54年從未被流沙阻斷
2012-8-13 7:49:00 來源:新華網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在中國第一條沙漠鐵路包蘭鐵路騰格里沙漠段第54個“生日”到來之際,鐵路部門自豪地宣稱,這條鐵路通車54年間,從未發生流沙阻斷通行的問題。
在中國第一條沙漠鐵路包蘭鐵路騰格里沙漠段第54個“生日”到來之際,鐵路部門自豪地宣稱,這條鐵路通車54年間,從未發生流沙阻斷通行的問題。
就在1958年8月這條鐵路建成通車之初,不少參與論證的國內外專家對此頗為悲觀。他們認為這段沙漠鐵路不過是“鐵路盲腸”,要不了30年就會不復存在。
包蘭線連接著草原鋼城內蒙古包頭市和西北交通樞紐甘肅省蘭州市,自建設之初就被定位為全國的交通大動脈。然而,騰格里沙漠橫亙在990公里的鐵路線上。這個在蒙古語中意為“天一樣遼闊”的沙漠,對當時的建設者提出巨大的挑戰。當時,騰格里沙漠的前鋒已逼近如今的寧夏中衛市城西5公里處,這座坐落在明長城腳下的古城面臨著成為第二個樓蘭的危險。
但中國的鐵路建設者仍然突破當時的技術局限,在騰格里沙漠寧夏中衛段修建了一條55公里的沙漠鐵路。
創出沙漠鐵路建設奇跡的技術創新,源自當地農民的啟發。蘭州鐵路局中衛固沙林場場長林慶功說:“我們在長期治沙實踐中發明并成功運用‘麥草方格’固沙法,用麥草扎成隱蔽式格狀沙障固定住流沙,麥草和流沙經過長年累月的地質作用,逐漸形成灰褐色的固定地表,把流沙固定在底下,遇到雨水充沛的時候,地表上就能長出草木,這就是‘沙結皮’。”
站在騰格里沙漠邊緣,記者親身感受的震撼遠比任何數字和稱號都要大得多。1公里寬、50余公里長的綠色屏障,把氣勢洶洶的“沙魔”死死地阻擋在包蘭鐵路北側。
54年來,蘭州鐵路局摸索出一條水旱并舉、麥草方格、平茬扶壯的特有治沙經驗和模式,向世界展示了人工改造沙漠的成功典范。先后有60多個國家的首腦或者駐華使節、來華使團、專家學者來到中衛固沙林場參觀考察,譽之為“人類治沙史上的奇跡”、“世界上堪稱首位的治沙工程”。
但鐵路部門仍然表示,面對復雜的沙漠環境,沙漠鐵路的治沙成果依然需要鞏固。
“一腳踩下去,就毀壞了數十年的治沙成果。”中衛固沙林場沙坡頭治沙工區工長張召忠說。“一般來說,扎上一片‘麥草方格’,經過20年的演化,才能形成厚度約1厘米的‘沙結皮’。只有每年都給流沙扎上麥草方格,才能保證樹草綠化帶的不斷補強。”
據介紹,僅2011年,蘭州鐵路局中衛固沙林場就對老化灌木“平茬扶壯”1100畝;對老化、枯死缺株地段補植灌木30萬株;鋪設防火隔離帶2.2萬平方米、粘土壓砂4.2萬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