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穩市場”才能“穩增長”
2012-8-11 9:51: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何志成
高投資,有時候能夠極大地拉動內需。從目前來看,高投資恰恰是很多地方政府“穩增長”的抓手之一。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1日召開會議,提出要把“穩增長”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但在筆者看來,“穩增長”并不等于是加大投資。眼下,急著加大投資很容易走老路,何況各地政府已經沒有多少錢,銀行信貸也難以放松。投資要考慮到長遠利益和宏觀效果,但“穩增長”必須抓住要點,不能再盲目地亂投資。
7月下旬以來,很多大型鋼廠都決定“檢修”高爐。柳鋼對一座2000立方米的高爐進行停爐,時間約為45~50天;沙鋼則對2500立方米的高爐封修20天左右,另外還有包括武安新金、普陽等多家鋼鐵企業也有不同程度的高爐減產計劃。企業主動減產是好事還是壞事?肯定會影響GDP,但對恢復市場活躍度卻是好事。中國經濟當前的最大問題是產能過剩,而很長時間以來,明明知道產能嚴重過剩,絕大多數鋼鐵企業卻拒絕減產,而且是越虧越產,越產越剩。表面上看是市場競爭殘酷,每一個企業都不愿意為別的企業騰出市場空間,失去客戶,但更深層次的原因卻是,貿然停下高爐,銀行、稅務、地方政府就要找上門,企業的信譽和市場影響力都將成為負面。而恰恰是這種寧虧不減產的短視行為,使得鋼鐵行業產能更加嚴重過剩,鋼材價格一個勁地下滑,目前鋼材已經賣到了“白菜價”。這就是GDP增速還在7.6%,而企業利潤卻已跌至歷史低點的原因。
當前“穩增長”的主要矛盾已經不是保GDP,不是再讓一些已經沒有市場的企業繼續維持生產,而是下決心犧牲一些GDP,通過限產保價保市場。目前各地政府都在積極研究“穩增長”措施,但幾乎所有的地方都在爭著上大項目,搞大開發、大投資。先不說具體的項目是否可行,是否得到老百姓的認可,只說錢從哪里來?指望貸款閘門大開,那是不可能的。相反,只要一聽說哪個工廠停工了,檢修了,所有的商業銀行都會上門催債。而這恰恰是各地政府應該有所作為的時候,要對停產限產的企業加以保護,甚至要給予鼓勵。企業按照市場狀況考慮減產限產,宏觀經濟環境能夠得以改善,市場價格能夠穩住。這才是要點!
目前貨幣政策還有極大的放松空間,如果央行動作依然緩慢,股市依然低迷,各地想加大投資,沒有錢;投資者想加大投資,又對政策取向和投資標的充滿疑惑,如何穩住投資?要想穩住投資,必須先穩住市場,讓股市回升,讓物價尤其是工業品價格穩步回升。當前最重要的改變還要看政策面,讓市場慢慢調,可能經濟還要下滑0.5個百分點,還有更多的企業要虧損。因此,“穩增長”亟須改變預期,“穩增長”就是不能容許經濟繼續下滑,虧損面不能再擴大。
筆者認為,央行有必要在8月上旬再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同時要鼓勵產能嚴重過剩的企業減產保價;要采取切實的措施穩住股市。這是“穩增長”最起碼的要求。不想辦法穩住市場,即便各地再拋出更多的“穩投資”計劃,經濟下行趨勢仍難以逆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