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豐進入電商 疑為上市作鋪墊
2012-7-6 11:20:00 來源:新財經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順豐速運獨資打造的電子商務平臺“順豐優選”,非常低調,但也相當強勢地如期開張了。但是中國電商領域早已到了諸侯爭霸的慘烈時期,順豐作為一家民營快遞大佬,它挾巨大的快遞網絡優勢,“強行”介入電商領域,是攪局,想渾水摸魚,還是蓄謀已久,伺機而動?順豐做電商,會成功嗎?
近水樓臺做電商?
順豐速運成立于1993年,那個時候,不管在其發源地廣東順德,還是在全國任何地方,快遞都是一種鮮為人知的業務。那個年代,汗流浹背地跑到郵局排隊去寄包裹,是很多人永遠無法忘卻的回憶。順豐橫空出世之后,人們送遞“包裹”就可以有中國郵政之外的選擇了。短短不到20年,到2010年,順豐的銷售額已達120億元。
和喜歡夸大業績的同行不同,為了低調行事,順豐甚至寧可把自己的銷售額都說低一些。不管在快遞行業,還是行業外,順豐的創始人和CEO王衛都給人一種江湖隱士的感覺。順豐的快速成長和王衛本人的財富積累,仿佛都躲在無孔不入的媒體之后,偷偷地成為中國民營第一快遞公司。
選擇進軍電商時,順豐依舊“不動聲色”。從2011年下半年起,順豐優選在北京低調啟動籌備,在蟄伏的大半年時間里,完成了網站平臺系統、物流倉儲系統、商品采購系統等的開發和建設,制定了個性鮮明的品牌上市策略,于2012年5月底正式上線。順豐優選在商品定位上,以進口食品為主,優質國產食品為輔,堅持走精品路線,目前已經涵蓋母嬰食品、營養保健品、糧油副食、酒水飲料、沖調茶飲、休閑零食、餅干點心、生鮮日配及美食用品等九大品類,5000多款。
不過,順豐的電子商務,似乎并未能馬上搭上其快遞網絡的這趟“順風”車。主打中高端食品的順豐優選目前其配送的地區僅限于北京五環之內、順義全區和昌平的部分地區。換言之,只有北京城區和少數郊區才能買到順豐優選的商品,而全國絕大部分省市的居民,都只能看看這個電子商務網站而已。
早在2010年,順豐就推出過電商網站“順豐E商圈”,但只針對香港地區。時隔兩年之后,順豐的新電子商務還是起點很低,專做一個北京市區。低調的順豐讓人摸不清它的策略:它是想從一線城市建立口碑起步,還是根本不懂電商?
為上市作鋪墊?
早在去年11月底,國家郵政局牽頭舉辦了2011中國快遞論壇,順豐速運公司副總裁黃偉(微博)在名為“實現產業對接,促進行業差異化發展”的主題發言中,重點強調快遞行業是一個大蛋糕,切蛋糕的企業也非常多,必須走差異化發展的道路。
不管順豐做電商多么謹慎,但誠如黃偉所言,截至去年底,中國獲得快遞許可的個人和企業共有7000多家,這的確是一個需要慎之又慎的超級大戰國、大廝殺商業環境。雖然2010年中國快遞總銷售額是700億以上,順豐銷售額也達到120億,接近六分之一強,但是,順豐依然面臨著險惡的競爭環境。
那些原來專心做電子商務的企業如京東、凡客,也開始大肆染指快遞業務,開始互搶地盤。凡客自建的配送公司—如風達快遞,早在2008年,就悄然成立。當時的如風達只辦理其母公司凡客的快遞業務,可是到了今年,凡客開始大舉進攻快遞業,接受凡客之外的單子。
電商利用“線上”優勢,可以讓自己生產的產品更好地在“線下”搶占市場,這無疑會使順豐感到一絲涼意,也看到做電商的無窮商機。但是,反過來,作為一個傳統的快遞運營商,順豐涉足電商業務,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它能否在原有業務的基礎上,把新的業務開展好,并且使新舊業務相互借力,創造一個物流與電商共同驅動的商業大帝國?這要看順豐今后的表現。
除了做快遞的電商,國際快遞巨頭也投入了中國市場的廝殺。目前,歐洲第一大快遞公司—德國的敦豪(DHL),美國另一家巨頭聯邦快遞(FDX),都在中國以各種形式開展業務。兩者去年在中國內地的營業額分別為33億和36億人民幣,是國內快遞業的排頭兵,是現今只關注國內市場的順豐不可小覷的對手。
為何順豐沒有專注于快遞業務,卻匆忙進軍燒錢的電商行業?記者采訪了多位順豐快遞的老員工,他們對“順豐優選”這個剛上線不久的電商業務,要么三緘其口,要么說毫不知情。這種態度與順豐高層一貫的沉默如出一轍。
不過,業內人士分析,在郵政EMS成功過會后,民營快遞的帶頭大哥順豐試水電子商務,或許只是為了登陸港股市場作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