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稅費負擔仍重 小微企業呼吁減稅政策再給力

2012-7-5 11:56:00 來源:南方都市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去年底,國家、省相繼出臺一些“降稅減負”政策,比如提高增值稅和營業稅的起征點,下調小微企業所得稅率,對金融機構與小型、微型企業簽訂的借款合同免征印花稅等多項結構性減稅政策。
  然而,南都記者在近期走訪中發現,部分中小企業對此次“降稅減負”政策熱情度不高,原因是“現在企業稅負名目繁多且稅項瑣碎,減稅政策能否讓企業真正降負值得懷疑”,不少中小企稅負占稅前利潤的五成多。而在近日,中山市人大對中小企進行調研也發現,廣東省某些稅費項目比其他經濟發達省市要高很多,有些稅費項目不符合中山實際等問題。
  “每年大約58%的稅前利潤繳了稅費”
  劉先生在中山開有一家牛仔服裝廠和一家洗水布廠。他于1995年來到中山,從家庭小作坊開始做起,現在擁有員工80多人。由于外部經濟環境越來越惡劣,他的那家洗水布廠已經難以為繼,在今年3月關閉停產,而那家服裝廠能勉強維持生存。
  “這個行業的利潤就跟紙一樣薄。”劉先生說,近幾年來,國內的棉花、化纖等服裝原材料價格不斷上漲,人工的成本更是嗖嗖往上躥,加上越來越重的各種稅費,不斷地擠掉了企業原有的微薄利潤,“服裝廠去年的凈利潤率都達不到5%。”
  他記者算了一筆賬:2011年企業的銷售額近800萬元,扣除成本和各種稅費,企業實際的凈利潤只有幾十萬元。“這個數字還算是好的了。經營壓力主要來源于上繳的稅費,在成本支出項目中,員工工資、原材料上漲等費用的支出,與上繳的稅費差不多對半。”
  “17%的增值稅、25%的企業所得稅,每年要交上幾十萬元;城建稅、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費附加、堤圍費、殘疾人就業保障金,每年要十萬元以上;養老、醫保、失業、工傷、生育等社會保險費每年也要十幾萬元。算下來,每年大約58%的稅前利潤繳了稅費。”
  傳統行業的中小企業稅負高,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情況又如何呢?中山一家網絡公司負責人屠先生介紹,“去年總共繳納20多萬元的稅費。”這家企業一年要交的稅費項目有:企業所得稅、增值稅、營業稅、城建稅、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費附加、堤圍費等幾大項,還有社保費等人工成本開支。“我的公司去年營業額是200多萬元,從去年繳納的各項稅費來看,我每銷售1000元的稅前利潤是50元左右,而這1000元的銷售就要繳納27.53元稅費,公司只有22.47元利潤,要交的稅費已經占到公司稅前利潤的55%。”
  減稅政策,“救命稻草”還是杯水車薪
  國家出臺減稅的系列政策,無疑讓處于奄奄一息狀態中的大量小微企業為之一振,減稅的利好消息成了企業主心中期盼的那根“救命稻草”。不過記者調查發現,企業主們對這些減稅政策感到很失望:“如此減稅政策只是杯水車薪,大多數中小微企業重稅賦依舊。”
  據有關部門統計,在企業關注的稅費減免方面,去年中山累計減免優惠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約6億元。而對涉及中小微企業發展的眾多稅收政策梳理后發現,此舉將為中山中小微企業減免總額超過10億元的稅負。
  但是有一個不得不承認的事實,稅費負擔依然有待減輕。市人大執法檢查組發現,國家和省在清理各種不合時宜的行政事業收費的同時,近年又陸續出臺一系列新的稅費征收政策,2011年中山市征收新增各種稅費總額累計超過15億元,給企業的生存發展增加了新的困難。
  截至2011年底,中山共有各類市場主體20.8萬戶,其中個體工商戶15.6萬戶,各類企業5.2萬戶,中小微企業占中山企業總數九成以上。
  “現在這些減稅政策,我們幾乎沒有受益。”劉先生感嘆,這次上調增值稅和營業稅起征點幅度太小,除了極少數的個體戶之外,能受益的企業微乎其微。“其實,中小微企業的實際稅負往往比大企業還高。比如,我們買原材料經常是根據訂單情況進行零星采購,向大企業采購的話,人家要批量大才賣,而且要現金,我們只能向小企業甚至是個體戶采購,而他們一般沒有增值稅進項發票,無法用來抵扣成本,無形中增值稅就會多交十幾個點。”
  稅費負擔仍重,減稅政策能否再給力
  受原材料漲價、油價上漲、勞動薪酬提高、人民幣升值等因素影響,企業生產、運輸、銷售、人工等多重成本不斷上升,而產品出廠價格因市場競爭激烈、產品缺乏核心競爭力等緣故而提價困難,如此結局只能是企業的利潤被一壓再壓,最終零利潤甚至負利潤。減稅,成為眾多中小微企業的呼聲。
  眾多企業反映,盡管國家實施了一系列減稅政策,但堤圍防護費、教育費附加、殘疾人就業保障金等費用卻是地方的土政策卻讓他們壓力更大。“南區一電梯企業,在中山和上海都設有廠,堤圍防護費這一項收費中,企業在廣東所繳納的費用就要比在上海高不少。”市人大一位調研人士如此說。
  受訪企業主呼吁,國家應該繼續加大對企業的減稅力度,比如對增值稅和營業稅的起征點進一步提高,“2萬元對多數企業沒有意義。”周先生說。此外,對于堤圍防護費、教育費附加、殘疾人就業保障金等費用,地方政府完全可以根據本地實際情況,給予企業緩繳、少繳或部分免繳。
  盡管希望比較迫切,企業對減稅結果仍然不抱希望。“中山的稅收數據,兩稅收入同比在降,為完成任務,稅務部門必然向企業挖潛。”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