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南“無路可走的村莊”即將告別不通車歷史
2012-7-26 13:23:00 來源:新華網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甘肅省隴南市文縣舍書鄉石川壩村一條長度不足4公里的鄉村農機道路目前正在施工中,預計再過20天,這條村道就能連接上鄉鎮唯一一條水泥公路。
正在建設的道路寬4.5米,將是石川壩村“有史以來最好的道路”。在此之前,這里只有一條可供行人行走的鄉村小道。
石川壩村位于白龍江畔,這里山大溝深,多處為滑坡地段。盡管對岸就是新近拓寬的國道212線,但湍急的江水成為這個村莊30戶人家出行最大的阻隔。大部分村民要繞道步行多半個小時到通車大橋上過河,但一些年輕人為了方便,還是冒險使用自發建成的溜索過河。
2008年5月,地處甘肅四川兩省的文縣,成為汶川大地震中甘肅省受災最為嚴重的縣區。受災的石川壩村民和所有受災群眾一起開始災后重建,江邊的砂石成為就地取材的建筑材料。2009年初,有幾位做砂石生意的村民出資,村民們自行修建了一座寬度1米、跨度30米的鋼架橋。
然而,2010年8月下旬,白龍江上游約120公里的舟曲發生強降雨,白龍江水位暴漲,使鋼架橋垮塌落入水中無法通行,一些村民又重新將溜索恢復起來。
當月,村里年輕人將村民們的出行難題發到了網上,希望社會能關注這個“無路可走的村莊”
的交通問題。在引起關注后,當地縣政府很快就組織多個部門協調解決難題,盡管受制于資金因素,跨江橋梁暫時無法開工,但鄉村農機道路已經開始施工了。依靠當地政府的35萬元撥款,石川壩村即將告別不通車的歷史。
舍書鄉黨委書記王金良說,這里山大溝深,群眾居住又分散,政府財力很緊張,在我們這里修一條道路真是太難了。
整個鄉的道路交通,仍然是鄉鎮干部最大的擔憂。舍書鄉有10個村莊29個村民小組數千名群眾,但迄今為止沒有一條柏油路,僅有的一條水泥路也只是通到鄉政府,多個村莊至今不通車。
不光是鄉鎮,即使是縣城,也面臨出行難題。沿著國道212線從隴南市政府前往文縣縣城,必須要經過“高樓山”。從高樓山下朝向市政府一側到縣城的直線距離不過30公里,但去文縣必須要走85公里的盤山公路,多花費2個小時才能到達。
“交通不便已經成為我們當地群眾脫貧的最大制約因素”,文縣扶貧辦公室主任尚奇文說,在全縣21萬農村人口之中,有超過6成的人口年收入低于2300元的國家扶貧標準線,而這些群眾幾乎都生活在交通不便的大山深處。
按照當地交通部門的統計,目前整個文縣尚有10個建制村不通公路,當地政府稱將利用扶貧攻堅實施規劃,解決過河難、過溝難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