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商品融資貸款
2012-7-23 10:08:00 來源:金融時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近年來,我國商品貿易蓬勃快速發展,為切實支持實體經濟,滿足企業融資需求,2010年開始漳州部分商業銀行相繼推出商品融資信貸業務。至2012年5月末,累計為16家企業客戶辦理商品融資13.16億元。對中小企業而言,商品融資可以有效盤活中小企業庫存,減少資金占用,解決企業綜合信用等級不高、授信額度不大、不動產較少等融資難題;對銀行來說,商品融資拓展了中小企業市場,開辟了貿易融資業務新的利潤增長點,對于優化信貸結構、提升自身金融服務水平具有積極意義。但是商品融資在發展過程中也存在著較大的風險隱患,對銀行信貸資產安全構成一定威脅。為此,本文系統分析商品融資業務對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的積極意義和存在的風險點,并提出防范對策。
基本概念
商品融資是指銀行委托第三方物流監管企業(以下稱物流企業)對借款人(尤其是中小企業)合法擁有的儲備物、存貨或交易應收的商品進行監管,存放于物流公司監管下的倉庫,以商品作為質押,以商品價值作為首要還款保障的結構性短期融資業務。
商品融資具有傳統流動資金貸款不具備的融資成本低、時效快等特點,其準入門檻較低、使用范圍廣,在質押物所有權不轉移、不影響企業正常生產經營的基礎上,能夠很好地滿足原材料或存貨占用資金比重較大、可供抵押的不動產欠缺的企業的融資需求。
積極意義
(一)對中小企業的積極意義。首先,盤活了庫存資產。商品融資可以使中小企業迅速回收占壓在原料采購和庫存商品上的資金,加速銷售的周轉率和資金的周轉率。其次,緩解了抵押難題。商品融資允許中小企業以流動資產如原材料、產成品等進行融資質押,突破了傳統流動資金貸款以固定資產進行抵押的限制。再次,擴張了銷售規模。商品融資可以增加中小企業流動資金,降低營運成本,擴大銷售渠道與銷售規模,提高商品市場競爭實力。最后,節約了財務費用。商品融資可逐批質押、逐批融資,中小企業可根據自身經營發展需要安排資金贖貨,從而實現財務費用的最小化。
(二)對商業銀行的積極意義。銀行通過商品融資吸引并穩定客戶資源,擴大銀行經營規模,增強銀行綜合競爭能力,提升銀行盈利水平,同時解決銀行所面臨的質押物倉儲與監管等“物流瓶頸”問題,以及質押物評估、資產處置等服務問題。
對策建議
(一)健全完善商品融資相關法規。1995年《擔保法》出臺,2007年《物權法》出臺,兩部法律相輔相成,初步構建了我國動產質押制度,但商品融資實務操作中所存在的法律風險問題,迫切需要金融市場進一步完善制定動產質押法規。建議:第一,賦予銀行對質物第一時間處置權。現行《擔保法》規定“債務履行期屆滿質權人未清償的,可以與出質人協議以質物折價、也可以依法拍賣、變賣質押物”,按照這一規定,銀行要處置質押物前事先要得到出質企業同意,否則就要在取得判決后由法院依法拍賣或變賣,導致銀行不能在風險出現的第一時間自行處置質物,無法及時收回融資、鎖定風險。第二,明確倉單融資中由誰對質物驗收的法律責任。在倉單融資模式下,現行法律并未明文規定,是由銀行還是物流企業驗收倉單下質物,銀行在《監管協議》中只是委托物流企業代為保管質物,有必要修訂完善現行法律法規,明確驗收質物的法律責任,以有效確立商品融資質權。
(二)加強客戶經理業務學習培訓。銀行應加強對客戶經理業務能力的學習與培訓工作,組織客戶經理學習商品融資業務的相關法律法規及制度性文件,并從崗位職責、調查報告、評級授信、押品評估、貸后管理等重點環節把控風險,不斷提高客戶經理對商品融資業務的風險防范操作水平和能力。
(三)加強商品融資的全流程管理。第一,營銷環節了解企業。銀行在營銷中要充分了解潛在客戶所在市場經營變化、行業政策、上下游供需變動等情況。第二,合理評估質物價值。銀行應根據實際情況扣減可能發生的費用,合理設立質物質押率,確保質物價值足值、有效。第三,加強質物臺賬管理。銀行要采取“盯市”措施,密切關注商品價格波動與質物所有權變化,建立質物動態管理臺賬與價格變動記錄表,并定期、不定期到監管倉庫實地核查質物及物流企業的履職情況。如果在倉儲監管中實際費用增加,銀行應及時要求出質企業追加質物或行使質權,堵塞漏洞。第四,監控資金去向。密切跟蹤融資貸款去向,關注企業生產、加工及銷售情況,做好銷售資金回籠監管工作,確保銷售資金歸行率達到100%。第五,優化業務操作流程。銀行對已鎖定的目標客戶,應盡快與物流企業聯系,早日進行質物庫存盤點,加快質物評估審批,及時收集客戶財務等信息并完善客戶信貸資料,縮短貸款審批時間,加快貸款投放進程,提高貸款發放效率。
(四)嚴格第三方物流企業的準入。物流企業是銀行與企業實現資金融通的橋梁,是商品融資業務中銀行實現質權的關鍵。因此,銀行有必要對第三方物流企業實施嚴格的合作準入管理,優選經濟實力強、制度規范全、人才配備齊、服務網絡廣、資質信用高、倉儲經驗足的物流企業作為商品融資的合作對象,并要求其加強對質物入庫、出庫、巡庫、檢驗、監控等環節的控制,切實降低商品融資風險。同時,銀行要對物流企業建立優勝劣汰制度,通過定期不定期巡查、同業反饋、媒體報道等方式掌握物流企業的資信和履約情況,對有不良記錄、信用不佳、操守低下的物流企業及時予以淘汰,退出合作關系。
(五)強化第三方物流企業的管理。首先,銀行應對經過資質評估認可的物流企業,在與其簽訂的《商品融資質押監管協議》中適當增加監管人的義務和違約責任,約束其行為,增加其違法違規成本。其次,要在質押監管期間內,要求物流企業不得對質物有其它的依法占有關系、不得為出質企業出具其它形式的倉單等存貨憑證;在動態質押下,要求監管人不得私自為銀行、借款企業之外的任何第三人辦理提貨手續。通過明確約定雙方的權利和義務內容,減少違約糾紛。再次,要求物流企業至少每周報送一次質物進出庫和庫存變動的信息,并約定如果由于抵、質押品出現問題而影響貸款償還效果,需由物流公司承擔責任,以此有效地轉移抵、質押物的代償風險。
(六)著力控制質物市場價格風險。銀行要結合經濟周期變動規律、行業信貸政策、具體產品風險特點,對出現現金流異常萎縮、存貨積壓、產品銷售周轉率下降、產品價格大起大落、貨款回籠延遲、融資額度大幅攀升等經營異常問題的出質企業,及時通過追加質物或其它抵押擔保、提前收回部分或全部貸款等風險防范措施,化解信貸風險。
(七)加大優質客戶市場營銷力度。目前商品融資業務已在銀行推廣開辦,產品日漸趨同,銀行間的市場競爭明顯增大。為營造良好的金融秩序,同時搶占優質客戶戰略市場,銀行應加大營銷的力度、廣度、深度和速度,以現有存量客戶為基礎,首先加大對現有客戶的產品營銷,確保老客戶資源不外流,其次加大對他行優質客戶及無銀行融資客戶的營銷,拓展新市場。可在地方政府出臺區域經濟發展戰略的基礎上,積極深入轄區如工業園區、經濟開發區、臺商投資區等主要經濟區域開展調查摸底,將技術含量高、發展前景好、成長性較強、符合國家產業行業政策的優質客戶作為商品融資業務發展目標。再次,要以商品融資業務作為本銀行服務中小企業發展騰飛的有效載體,加強與優質客戶的溝通聯系,深入了解優質客戶資金需求,詳細制定融資方案,構建良好的銀企合作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