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新區建設 促眉山起飛
2012-7-2 9:59:00 來源:金融投資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2012年,天府新區的規劃正式出爐和天府新區起步區奠基后,讓眉山成為其核心區域之一。給眉山跨越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契機。
岷江航電、K2、K3線一系列出海大通道、城市大動脈,從水上航運到陸路交通,再從交通到物流,從物流到資金流,從資金流到人才匯聚等方面夯實了眉山對話全國乃至全球的基礎。
機遇
融入天府新區 大力發展招商引資
在天府新區“一帶兩翼,一城六區”的總體規劃中重點強調,“彭山經濟開發區、仁壽視高經濟開發區”將是其未來發展的主體之一。
隨著天府新區開建,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時,眉山采取:迎頭而上,主動出擊。
眉山出臺了《天府新區眉山區域項目管理和服務辦法》,嚴格天府新區眉山區域項目的準入、推進、退出、服務、監督和獎懲機制;重點瞄準世界500強和國內行業領軍企業,有針對性地開展招商引資,集中力量引進一批產業鏈長、帶動性強、發展潛力大的大項目、好項目。
今年一批又一批集中項目開工,是其招商引資工作成效的肯定。
另外,眉山還主動承接天府新區的輻射和帶動作用,大力推進“全域產業化、全域景區化、全域生態化”,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大力培育特色優勢產業。借助天府新區的“虹吸效應”以及天府新區對周邊區域的“溢出效應”,事實上,天府新區的建設無疑將為眉山插上騰飛的翅膀。
2011年,眉山市GDP實現673.34億元,多項指標位居全省前列。
航電
促進物流發展 提升城市品質
岷江航電的規劃,給眉山的物流業帶來了新的契機,物流業的發展為招商引資奠定堅實的基礎。再者可以提升整個城市的生活水平。
岷江航電綜合開發是國家發改委核準的“以航為主、結合發電、兼顧供水”的水資源綜合利用項目,建成后不僅可以發揮航運與發電功能,更能夠帶動城市觀光旅游業的發展。
一直以來,成都綜合交通主樞紐中水運卻幾乎是一片空白。據了解,現有岷江航道成眉段為6級航道,灘多水淺,絕大多數河段已經斷航。
岷江航電的規劃中,眉山(彭山江口)至樂山(岷江三橋)115.98公里,該段航道渠化工程已納入《四川省西部綜合交通樞紐建設規劃》。早在2009年7月,四川省發展改革委、省交通廳、省水利廳聯合批準《岷江干流(彭山江口至樂山岷江三橋段)航電規劃報告審查意見》。
根據規劃擬建的8個梯級電站中,眉山境內就有7個,其中,規劃中的湯壩航電工程壩址位于岷江一號橋下游1.7公里處,距上游尖子山航電工程壩址14公里,整個工程更將南北縱穿眉山中心城區。
同時,湯壩航電工程是岷江中游渠化通航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工程對14公里的航道實施渠化后,通過能力將達到近期單向105.6萬噸/年,遠期單向164.2萬噸/年,形成高等級4級航道,終年滿足500噸級船只通行。
岷江航電工程建成后,將形成長14公里,寬484至579米,水深1.9至10米,總庫容約5000萬立方米,水域面積7.5平方公里的壯觀的城中湖泊。除了將填補成都綜合交通主樞紐的水運空白,同時將擴大兩岸生態宜居環境,使眉山城市形象更美好,城市生活品質更高。
快鐵
融入“一小時都市圈” 助推區域一體化
K2、K3線的建設是繼成雅高速之后,讓眉山無縫銜接天府新區和成都城區。自然融入成都“1小時都市圈”推進了區域一體化發展。
據了解,歷屆眉山市委、市政府相繼提出了“融入成都、錯位發展”、“融入成都、一體發展”、“融入成都、同城發展”的工作思路。同時先后與成都簽訂了合作發展框架協議,共建了2個工業園區,建成6個農副產品配送基地。
按照規劃的K3線,眉山將連接成都市1號線南延線,通過1號線向南,經天府鐵路新客站樞紐、籍田旅游集散中心至仁壽縣視高鎮,全長約39公里。
而規劃中的K2線,則經雙流縣公興鎮、黃龍溪旅游集散中心、彭山縣牧馬鎮,向北與成都市區5號線連通,全長約30公里。建成后眉山到成都的時間距離將再次縮短為半小時之內。
另外,據眉山市綜合交通樞紐辦公室的工作人員介紹,在提交的關于對《天府新區綜合交通規劃(2011-2030年)》的建議意見中,提出了將已規劃至黃龍溪的K2向南延伸至眉山主城區的建議,將已規劃至仁壽縣視高的K3繼續向南延伸至仁壽縣城。
借天府新區建設的契機,眉山已經起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