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增速暫別兩位數 寧波外貿企業伺機轉型
2012-7-17 12:20:00 來源:寧波日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上半年寧波外貿暫別兩位數增長態勢,進出口額同比增速僅為1%,呈現低位增長格局。在面臨諸多不確定因素的艱難困境下,業內專家提醒,以外貿經濟為主導的寧波應該出臺有力舉措,推動企業加快轉型,而不應該坐等市場轉暖---
-外貿增速暫別兩位數
7月10日,海關總署對外公布了上半年中國外貿數據:今年1至6月,全國外貿進出口總值18398.4億美元,同比增長8%。其中,出口9543.8億美元,增長9.2%;進口8854.6億美元,增長6.7%。6月份當月,出口同比增長11.3%,低于5月份15.3%的增幅;進口增長6.3%,為5月份同比增幅的一半,而且遠低于預期。
在浙江義烏,今年"義烏小商品指數"首次跌破榮枯分界線。這個指數由商務部從義烏批發商處收集的數據編寫發布,自2006年推出以來,已成為中國外貿的"晴雨表"。
以外貿經濟為主導的寧波,今年進出口情況更糟。據寧波海關統計,上半年,全市外貿進出口總值473億美元,同比增長1%,進出口規模在15個副省級城市中僅次于深圳和廣州,居第三位。其中,進口174.4億美元,下降4.3%;出口298.6億美元,增長4.4%。
"今年外貿形勢的確比較嚴峻,受供求基本面、全球流動性狀況以及突發事件等因素影響,我們的進出口貿易面臨較大挑戰。"遠大物產集團副總經理翁啟棟告訴筆者,今年前5個月,公司實現銷售收入126億元,同比增長2.7%,其中進出口額約3億美元,同比下降18%。
歐盟和日本兩大傳統市場的不景氣,是寧波外貿增速放緩的重要原因。統計顯示,上半年,我市對第一大貿易伙伴歐盟進出口額為96億美元,同比下降2.4%,其中出口降幅更是達5%,對日本出口增長接近停滯。而中國與美國的外貿摩擦頻繁,外部貿易環境依然嚴峻。
-透過半年報看亮點
盡管上半年寧波外貿整體指標弱于全國和全省平均,但細細分析海關提供的半年度數據,其中亮點不少。
出口在高位增長的基礎上,今年依然維持強勢。從半年報看,出口同比增幅為4.4%,而且這幾個月一直呈現良好的增長態勢。6月份,寧波出口額為55.3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53.35億美元增加近2億美元。機電產品、紡織服裝、塑料制品和家具等特色支柱產業出口穩定增長,其中上半年機電產品出口168億美元,同比增長6.2%。
對新興市場進出口保持較快增長。上半年,寧波對東盟進出口38億美元,同比增長15.7%;對巴西進出口15.9億美元,增長14.4%。同期,與歐盟各成員國的對外貿易增減不一,其中對英國出口額為11億美元,增長11.5%,這主要受益于倫敦奧運會的召開,僅體育用具及設備就出口1280萬美元,增幅達33.5%。
廣大民營企業開展外貿的積極性不減。前6個月,我市民營企業進出口總值243.7億美元,同比增長5.3%,占全市進出口總值的51.5%,同比提高2.1個百分點。而來自市外經貿局的資料顯示,前5個月,全市有進出口實績企業有11211家,同比增加874家。民營企業展現出較強的外貿活力和生命力。
面對罕見的外貿困境,我市外貿企業積極開動腦筋,搶抓市場機遇。遠大物產集團提出了向供應鏈管理商轉型的戰略,設立石化研究中心和自己的物流企業,為上下游重點客戶提供庫存、供求、趨勢判斷等專業信息服務,同時強化上下游聯盟,提高資源的控制力和對產業的增值服務能力。從事百貨業出口的寧波凱越國際貿易有限公司,在南非嘗試建立了直接批發和零售賣場,產品不但進入歐美國家,而且覆蓋只有幾百萬甚至幾十萬人口的小國家,今年公司確定的自營出口目標是同比增長60%以上。
-尋覓另一片發展藍天
對于寧波這樣的外貿大市而言,外貿進出口增長放緩影響深遠,而整條產業鏈上的數十萬家企業將如何度過這個寒冬,更是引人關注。上周六,在《南方周末》、上海通用別克君越聯合主辦的2012中國經濟論壇上,國內知名專家學者紛紛為寧波外貿發展支招。
"中國外貿出口未來不可能再走過去20年超常增長的道路,接下來的10年會出現常規化的態勢,寧波也一樣。"復旦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張軍說,人民幣實際匯率的上升是影響貿易的主要因素,"過去,1美元在中國買到的東西和在美國買到的東西差別很大,所以美國人認為人民幣低估。但是2005年以后,中國東西變貴了,出口成本上升了,自然會導致出口訂單的減少。"他引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最新報告說,過去5年人民幣實際匯率已經上升了40%。
告別兩位數的高速增長,外貿企業該如何應對?"企業經營要更細更專,要做強而不貪大,專業化是未來的出路之一。"中國制造網副總裁許劍峰結合江蘇徐工、Zara的品牌案例,詳細說明了外貿專業化的重要性。
地方政府調整和完善支持外貿的政策也迫在眉睫。這方面,我市已率先行動,上個月出臺了《關于努力促進當前外貿穩定增長的若干政策意見》,在支持企業境內外參展、投保出口信用保險、開展電子商務營銷、擴大進出口規模等方面出臺14條政策措施,鼓勵企業大力拓展國際市場。而針對今年進口下滑明顯的現狀,我市又于最近啟動了進口升級行動,力圖扭轉進口下降態勢。
"在復雜多變的外貿形勢下,我市外貿企業必須伺機轉型,找到另一片發展藍天。"市外經貿局副局長丁海濱認為,依照往年的經驗,外貿增長呈現"前低后高"的特征,同時,進口價格持續走低,部分大宗商品價格下跌,也緩解了外貿企業的成本壓力,下半年外貿走勢有望反彈。
延伸閱讀
知名財經評論家葉檀---
出口的黃金時代告一段落
央視財經頻道特約評論員、知名財經評論家葉檀近日在寧波舉行的2012中國經濟論壇主題演講中表示,中國出口的黃金時代告以尾聲。
從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中國的對外貿易就以兩位數增長,特別是中國加入WTO以后,基本上以20%的速度增長。"這種瘋狂的增長,只要中國躺在出口上就能賺錢,根本不用想進行制度改革,但是現在這樣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葉檀說。
葉檀認為,目前中國出口放緩的現狀,是受很多因素影響的,主要包括以下三點:
第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是信用折價。從外部環境來看,原先中國概念股到美國上市,一元凈資產有可能賣十元錢,現在則只能賣兩元錢,出現了從溢價到折價的過程;
第二個因素是國際經濟環境的變化。隨著歐債危機的進一步惡化和美國經濟緩慢復蘇,今年上半年,一直以來都是中國第一大出口地的歐盟首次讓位于美國,而中美貿易摩擦的加劇,是中國需要應對的難題;
第三個因素是中國勞動力成本快速上升,制造業回流歐美趨勢顯現。當中國一度廉價的勞動力不再具有明顯優勢時,國內以勞動密集型出口為主的企業將面臨巨大壓力。
"我不是說中國的出口不行,而是說黃金時代結束。過去,你只要敢借錢建生產線就能賺錢,生產什么都賺錢,但這個時代結束了。"葉檀表示,如果中國出口產品的附加值能大幅提高,或有可能進入一個新黃金時代,"但我認為現在還沒有到來,因為時機還遠遠沒有成熟。"
(俞永均王家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