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店轉型的啟示
2012-7-15 20:50: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 張穎川
據美國 《紐約時報》近日報道,面對網購熱潮,沃爾瑪、梅西百貨、百思買等美國零售商紛紛依托實體店鋪,將自己的實體店轉型成為自家網絡零售的配套設施,實體店與電子商務相結合,推出相應的物流服務,以吸引更多消費者。其中包括實體店取貨、當天取貨、免下車取換退貨、取貨時支付現金等措施。這正可以看作是零售商為了與電商企業充分競爭而推出的創新手段。以物流為媒,實體店推出的這種發展模式,值得肯定。
不可否認,隨著電子商務的迅速發展,網上購物為人們帶來了極大的便利。無需外出,坐在家里輕點鼠標,便可以購買到自己心儀的商品,還能體會到送貨上門服務的便利。只是,類似這樣的需求只是部分,并不代表消費者全部。如有一些消費者就既喜歡網上購物的便利,還希望能夠盡快收到貨物,又不想支付高昂的運費;還有一些沒有銀行賬號或為了賬號安全不愿意開通網銀的消費者,雖然想要體會網購的樂趣,但在一些必須先結賬后發貨的電商面前往往是束手無策。
這部分消費者怎么辦?誰又想到了他們的需求?上述諸如沃爾瑪、梅西百貨等零售商就想到了。正是源于對這些消費者相關需求的精準把握,零售商們緊抓商機,利用自己的優勢,將實體店與電子商務相結合,推出了網絡購物實體店取貨、當天取貨、取貨時支付現金等服務措施,深受消費者好評,同時也為自己帶來了回報。
筆者認為,上述零售商們顧客需求至上的服務理念以及基于此的物流服務模式,給我們提供了一定的借鑒。據筆者了解,國美、蘇寧等很多零售企業都建立了自己的網店,但網上經營的產品與實體店完全獨立,在物流體系上,也是獨立運作。而且,國內更多的電商也都青睞于自建物流體系,這不僅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還很容易使自己陷入資金嚴重短缺、左右無法兼顧的泥淖。另一方面,傳統零售業在電商的迅猛發展之下,創新乏力,發展勢頭有所減弱。如果兩者能夠優勢互補,進行合作,或許可為雙方帶來更大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