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城市之變--株洲市整體推進城市轉型升級紀實

2012-7-15 20:00: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這個夏天很熱。盡管如此,許多株洲人還是愿意出門“看風景”,因為“風景”就在家門口,看起來方便。

  他們有許多選擇,可到美麗的湘江風光帶恣意騎行,可愜意地坐在神農湖邊欣賞水幕電影,可帶著放了假的孩子到華強方特歡樂谷體驗驚險刺激的娛樂,還可走進目前全省唯一的城市規劃館,領略用現代科技手段展示的株洲今昔……

  他們走在干凈的街道上,走在濃密的樹陰里,頭頂藍天,呼吸著清新的空氣,聽著外地人“這里跟新加坡、美國一樣干凈”的評價,有足夠理由自豪。

  作為印證,去年12月,省衛生廳公布了兩年一度的全省城市衛生檢查結果,在“甲級地級城市”、“甲級縣級城市”、“全省城鄉環境衛生十佳縣”榜單上,株洲市及所屬醴陵市、攸縣分別居于第一位。時過兩月,在株洲市城管工作會上,他們又提出了打造“全國最干凈城市”的新目標。

  從“全國十大污染城市”,到全省“最干凈城市”,再到打造“全國最干凈城市”,株洲變化之快,讓人眼花繚亂。

  功能之變

  創業宜居兩相宜

  嚴格意義上說,上世紀50年代初建市的株洲,開始并不是一個“城市”。作為國家統一布局的工業基地,她充其量只是一個工廠產區的組合體。以后幾十年的發展,使她逐步有了街道、公園,有了城市特征,但先天不足仍然表露無遺:缺少規劃,功能不全,環境雜亂……

  作為一座城市、而不是作為一個工業基地的株洲,該往何處去?答案是走新型城市化之路,成為創業宜居兩相宜的現代城市。對此,株洲市委書記陳君文思路清晰,決心堅定:“城市是承載人口的重心,是承載經濟的主體。推進新型城市化,就是轉變發展方式的切入點和突破口。抓新型城市化,就是抓轉變發展方式,就是抓生態文明建設,就是抓低碳經濟,就是抓改善民生。抓新型城市化,就是從戰略上抓發展,就是搶占新一輪的發展制高點。”

  在這個背景下,株洲市明確提出了“打造以現代工業文明為特征的生態宜居城市”的城市定位,并強調城市建設將追求“以綠為美、以水為源、以人為本”的目標。

  言出必行。株洲一出手就是大手筆、高檔次的“頂層設計”。

  2008年以來,株洲先后選聘德、加、日、英等國的國際一流設計機構,以及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清華大學等10多個國內一流設計機構,深度參與該市20多項重大規劃的編制工作,使其城市規劃真正與國際接軌。

  針對過去城市建設欠賬太多的狀況,株洲著眼于完善城市功能,以極大的氣魄,開啟了城市建設“5大百億工程”。即建設投資100億元的神農城,打造全球華人炎帝文化景觀中心;建設投資120億元的湘江風光帶,打造東方“萊茵河”;建設投資150億元的華強文化產業基地,打造湖南動漫、創意、休閑文化產業基地;建設投資100億元的職教城,打造中南地區最大職教基地;建設投資20億美元的中國美旗集團物流項目,打造新型工業化重要載體。

  5大工程,每個成立一個指揮部,市5大班子“一把手”每人負責一個項目,創造出建設的高速度。目前,神農城、湘江風光帶、華強方特歡樂谷已基本建成投入使用,職教城和美旗物流項目在加快建設中。

  株洲,終于成為一座真正意義上的功能完善的現代之城。

  環境之變

  “干凈”美名天下揚

  今年7月10日上午9時30分,在株洲市石峰區東鈦實業有限公司內,隨著一聲沉悶的爆炸聲,一根高達40米的煙囪應聲倒下。

  近幾年,這樣的場景在株洲已司空見慣。至7月10日,該市今年已拆除煙囪8根。按照計劃,今年將拆除煙囪50根。到明年,全市城區原有的459根煙囪,將只剩下87根。

  林立的煙囪曾是株洲繁榮的象征,后來又被視作株洲的病瘤。現在,株洲鐵腕除瘤,又變成了一種新的象征。

  為償50多年環境欠賬,株洲這幾年無怨無悔,投資建了9家生活污水處理廠、1家重金屬工業污水處理廠,使城市污水集中處理率、工業廢水排放穩定達標率達到100%;新增、改造綠化面積1689公頃,使城市綠化率達到50%;“十二五”期內,將基本消滅煙囪、基本關停污染企業、基本解決污水直排湘江問題,實現沿江兩岸企業污水零排放……

  同時,株洲大力改善城市基礎設施,大步推進城市美化亮化工程。

  一次性完成了154條小街小巷改造、38條主次干道混凝土改瀝青、635處臨街建筑改造,還改造了26條主次干道的人行道,將31條道路的電力線路移入地下。

  采取“穿衣戴帽”、“整舊更新”的辦法,對全部29條主次干道臨街建筑進行美化,清洗刷新墻體,規范廣告牌,拆除臨街防盜網;完善了33條道路的路燈,亮化了10條主干道,形成了河東河西2個景觀面、內環外環2條景觀環線。

  實施“顯山露水”工程,拆除了150多處封閉式圍墻,使單位機關院內園林花圃為市民共享。

  為保持城市衛生,株洲還創新管理模式,運用市場和科技手段提升效率,在聘請專業清潔公司清掃的同時,依托數字城管系統,把城區劃分成113個責任網格,按照規范的作業標準24小時保潔。

  目前,株洲是全國44個數字化城市管理試點城市之一。在推進數字化管理中,該市在全國率先使用3G無線通訊技術,率先將移動監控融入GPS系統,率先將視頻采集運用于城管考評,管理水平居全國前列。

  為打造低碳交通系統,株洲建立了較完善的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并通過3年努力,將627輛公交車全部置換成油電混合動力車,于去年實現了打造全國第一個電動公交城的目標。

  如今,干凈美麗的株洲已吸引全國260多個地級以上城市派團前來取經。

  空間之變

  城鄉同治換新天

  去年5月,中央領導同志在一份反映株洲攸縣城鄉環境同治的調研報告上批示:“要把農村環境整治作為環保工作的重點,擺在突出位置。攸縣城鄉同治的經驗值得重視。”

  近年來,攸縣采取“分區包干、分散處理、分級投入、分期考核”的方式開展城鄉同治,“把城鎮當做客廳來呵護,把村莊當做公園來管理”,取得成效。其做法為許多地方所仿效,外地組團來學習、考察的已超過1000批次。

  今年初,已成功創建“國家衛生城市”的株洲,又成立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辦公室,在全市推進城鄉環境同治。今年頭兩個月,全市農村就新添垃圾桶50萬個、新建垃圾池1.1萬個,清運垃圾24萬噸,并有30個鄉鎮啟動了污水處理項目建設,1560個村莊開始編制詳細規劃。

  環境整治從城區延伸到縣城,又從縣城延伸到農村,作為傳統工業城市的株洲,走上了城鄉統籌、共創美好環境之路。

  “大力推進環境城鄉同治,建設整潔、優美、健康的城鄉環境,就是從戰略高度推進"四化兩型"建設,就是以務實舉措抓好城鄉統籌發展。”株洲市市長王群說。

  立足城鄉一體化,以城帶鄉,以大帶小,大力促進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向農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城市現代文明向農村輻射,這是近幾年株洲一直探索的城鄉統籌之路。根據區位特點、產業布局和歷史傳統,該市規劃重點建設20個中心鎮、100個新農村示范點。

  為打造“湖南一流,株洲第一”的生態休閑示范村,株洲云龍示范區云田社區已制訂創建100戶農家樂、一個商貿特色村莊、一條農業觀光帶、一個花卉產業區、一個生態休閑區“五個一”產業發展總體規劃。

  在株洲縣一個叫松西子的鄉村社區,通過創新管理模式、拓寬增收渠道、改變村莊面貌,一個靚麗的“完美鄉村”正在成形,被評為全省新農村建設示范村。

  從城鄉同治到城鄉統籌、城鄉一體、共同發展,作為工業城市的株洲,正在轉型中走出舊的影子,在升級中走進新的天地。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