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興內河水運 復興計劃”助力濱海新區海洋經濟發展
2012-7-12 14:03: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昨天,記者從嘉興市濱海辦獲悉,《嘉興市水運復興行動計劃(2011~2015年)》已于近日正式出臺。根據該計劃,“十二五”期間,嘉興將完成高等級航道網建設投資92億元,到2015年全市四級以上高等級航道里程達到352公里,提升納入長三角高等級航道網規劃的航道里程。完成內河港港口建設投資7億元,重點建設專業化、規模化內河公用型碼頭,到2015年內河港口年貨物吞吐量達到1億噸,其中集裝箱吞吐量達到35萬標箱。全市水運運力規模達到140萬噸(其中海運運力規模達到50萬噸)。嘉興港年貨物吞吐量達到1億噸,其中集裝箱吞吐量達到200萬標箱。
“"十二五"時期是嘉興經濟社會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水運作為交通綜合運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推進嘉興海洋經濟發展,促進經濟轉型升級和發展方式轉變都具有重大意義,該計劃的實施將對進一步加快大港口、大路網、大航空、大水運建設,構建現代交通大物流體系起到明顯的助推作用。”市濱海辦有關負責人如是說。
著力復興內河水運
根據計劃,“十二五”期間將加快內河港口樞紐及內河高等級航道網建設,完成投資7億元,重點建設專業化、規模化內河公用型碼頭,基本建成嘉興內河港城郊港區建陶物流作業區和國際集裝箱作業區,啟動城郊西港作業區和海寧港區環城河作業區等一批綜合性公用碼頭建設。同時,依托內河重點作業區和大型專業化碼頭,加快建設煤炭、鋼材、農產品、礦石、建材和液體化工等一批具有行業特色的區域性物流中心,打造具備物流集散及貨物存儲、分撥、配送等功能的物流服務平臺,構建專業化、現代化物流服務網絡,提升內河港口物流服務功能。
“我們將以"內暢通、外通海、海河并舉"為目標,以三、四級航道建設為重點,完善航道布局,改善等級結構,提高通航能力,拓展服務范圍,發展海河聯運,對接沿海港口物流,為“三位一體”港航物流服務體系建設提供集疏運支撐。”該負責人表示,“十二五”期間將完成高等級航道網建設投資92億元,建成四級以上高等級航道里程160公里,四級以上高等級航道里程達到352公里,基本建成湖嘉申線嘉興段(一期和二期)、東宗線嘉興段二期、京杭運河四改三和杭平申線航道改造工程,并開工建設乍嘉蘇線和丁諸線航道整治工程。
建立“三位一體”港航物流服務體系
作為海洋經濟建設的核心內容之一,“三位一體”港航物流服務體系的打造顯得尤為重要。據介紹,構筑大宗商品交易平臺、海陸聯動集疏運網絡、金融和信息支撐系統在內的“三位一體”港航物流服務體系是浙江省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規劃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嘉興市發展海洋經濟的核心內容,目前已進入全面實施啟動、分階段建成營運階段。
市濱海辦有關負責人稱,嘉興港擁有區位、資源、集疏運網絡等優勢,要著力構建大宗商品交易平臺,做大做優鋼貿、石(木)材、糧食等大宗商品交易平臺,加快推進煤炭、石油化工和浙北生產資料交易市場項目。其次,進一步完善海陸聯動集疏運網絡建設,推進乍浦、海鹽、獨山三大港區海河聯運集疏運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浙能獨山煤炭中轉碼頭、嘉興港獨山港區多用途碼頭及海河聯運等重大項目的建設,構建綜合交通運輸網絡。再次,要加強金融和信息支撐。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涉海重點領域、重點項目、重點企業的信貸資金投放力度。同時,結合嘉興“智慧城市”建設,加快嘉興港綜合管理信息系統建設,啟動嘉興港EDI系統建設,為港口發展提供信息技術支撐。
提高水運科技含量
“科技帶動發展,要以創新水運發展機制為導向,推進水運科技進步和人才隊伍的建設,提高水運的科技含量。”該負責人表示,依托國家“船聯網”示范工程以及浙江省指揮交通建設,以新一代信息通信和物聯網技術為支撐,以港航及相關單位信息資源的整合、開發與利用為抓手,基本建成嘉興智慧港航綜合服務體系,同時接入嘉興智慧交通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實現交通信息資源的最優配置。
此外,要繼續完善水運安全監管體系,加強水路運輸市場監管,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規范水運經營主體和從業人員行為,健全水運市場準入和退出機制,防止出現惡性競爭和壟斷經營行為。同時,加強水運安全監管體系建設,利用科技信息技術,進一步完善水上交通安全監管機制,充分發揮水上交通指揮中心職能,建立健全內河危險化學品應急救助聯動機制,形成覆蓋廣、全天候、反應快的水上安全和重大油污事故、危化品事故應急反應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