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物流業正向高端轉型 亟需高端物流人才
2012-6-9 10:29: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作為深圳第四支柱產業,物流業正向高端轉型。但是,高端物流人才匱乏、人才流失嚴重、人力成本增加等因素,困擾著深圳市物流業的發展。一些物流企業為謀求自身發展,紛紛與高等院校聯合辦學,實行“訂單式”培養,破解人才之困。
成本增加留人難
“深圳三成以上物流企業缺乏專業人才,近半企業缺乏中高層人才。”深圳市現代供應鏈管理研究所所長閆振坤說,最近,他們通過對深圳60家有影響的物流業調查顯示,深圳不僅物流人才缺乏,同時存在物流人員流動性大、用人誠信風險增加等難題。
物流專業人才被列為深圳緊缺人才之一。香港中小企業發展促進會會長宗第認為,深圳物流業缺少戰略規劃人才、信息化人才及危機處理人才,這對深圳物流業的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
加強對中高層人員管理系統培訓、物流實操培訓、供應鏈業務培訓、物流信息化培訓是物流企業的迫切需求。信利康物流負責人認為,“供應鏈”作為新興的行業,社會缺乏了解,不少應聘者不知“供應鏈”為何物。物流專業培訓機構也缺少相關課程。
“留住人才”也是物流業普遍關注的問題。朗華物流負責人表示,高端物流人才需要從海外引進。現實中,人才引進相對容易,但迫于住房、社保福利、物價等生活壓力,人才流失嚴重,希望政府能夠加大對物流人才的扶持力度。鵬海運物流人力資源管理師侯薇稱,高端物流業人才難尋,主要靠內部培訓。“我們公司研發人員占一半,但回流內地嚴重。他們認為深圳房價高、生活成本高,深圳在留住人才方面優勢不大。”侯薇說。
課程設置多滯后
兩個大學畢業生找工作,一個拿的是“物流師”證書,另一個拿的是其實習過的物流企業老總的推薦信。結果拿推薦信的同學被錄用了。這是為什么?中國物流與供應鏈管理聯盟理事黃剛認為,物流能力是干(實踐)出來的,不是考出來的。“你看,物流界的老總和行業精英們,有多少人考過證書?”黃剛認為,這個故事反映出,國內物流人才培養與企業實際操作存在脫節。
深圳市物流與供應鏈管理協會會員部經理李健介紹說,2007年,協會開辦“物流師”、“采購師”資格證書培訓,每年有200人參加培訓。后來,大家發現,這些證書在實際工作中用處不大,他們于去年停掉了這兩證的培訓。專門從事物流人才培訓的博維公司負責人鄭志宏說,他們開設了與供應鏈相關的職業培訓,但業務開展并不樂觀。“物流業發展迅速,人們還沒有明白物流是怎么回事,供應鏈又出現了。我們要花很大精力,解釋供應鏈是什么?”
我國物流教育起步于20世紀80年代,物流專業分散,課程自己設計,多以操作型或技能型為主。目前看來,這些課程顯得陳舊,不能適應物流業的發展。面對蓬勃發展的物流業,如何利用現有的教育資源滿足物流人才的培養成為當務之急。
受訪物流企業表示,通過高校畢業生渠道,只能滿足企業對中低端物流人才的需求。而中高層管理人員卻只能通過企業內部培養,一步步成長起來,周期較長,制約了物流業的擴張與提升。
校企合辦“物流班”
記者采訪深圳多家物流企業獲悉,面對物流人才缺乏、院校專業課程與實際需要脫節的矛盾,不少企業主動出擊,與高校合作,量身定做,設立“物流管理專業”、“物流班”,進行“訂單式”培養。培養出來的學生可與企業直接對接,實行“零距離”上崗。
其中,中海物流與惠州學院、柳州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東莞職業技術學院等4院校合作建立“中海班”,專門為企業培養物流人才。越海物流與青島信息學院合作,在每屆學生最后一學年,選拔成立“越海班”,企業對“越海班”學員進行面試,畢業后,學生分配到越海物流在全國各地的工作場所。“合作辦學效果好。”越海物流行政經理焦杰認為,這種模式破解了公司人才難題。怡亞通物流選擇與專業培訓機構德魯克管理學院合作,他們每年招收300人,交由德魯克管理學院進行非學歷的專業教育。
政府扶持人才培育
作為物流業的管理部門,深圳市交通運輸委員會認識到,人才缺失影響著深圳物流業的發展和轉型升級。近日,該委組織物流企業、相關高校、培訓機構、協會等召開首屆物流人才培養研討會,共商物流人才培養大計。
市交通運輸委員會物流處處長吳曉明認為,目前,深圳物流業整體面臨著缺乏系統性、綜合性物流人才的困境,尤其缺乏供應鏈解決方案設計人才。對這樣的綜合性人才,高等院校的培訓,達不到物流企業要求。他透露,為保證深圳物流業的持續發展,市交通運輸委員會擬與大連海事大學合作,籌建深圳國際物流學院,為深圳培訓高端物流人才。學院將實行全英文教學,程課由國內課程與國外課程共同完成,專業課程與國際完全接軌。按計劃,學院最快可在2013年招生。吳曉明還建議,市有關部門加大對物流人才支持的力度,在住房、資金、再教育等方面提供政策傾斜,做到引得進、留得住,讓物流人才在其領域內發揮專長。
深圳本地院校表示,將把企業對物流人才的要求與院校的專業教育結合起來,提升物流產業人才的專業素質。深圳職業技術學院物流研究所所長劉念教授告訴記者,其學院物流專業的畢業生經常提前半年被預訂一空。目前,學院正與西雅圖城市大學合作辦物流班,采取“3+1”模式,國內3年,國外1年,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物流人才。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現代物流研究中心戚銘堯副教授介紹,他們正與香港中文大學合作,共辦物流與供應鏈專業雙碩士班,以便為深圳提供高端物流人才。(本文來源:深圳特區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