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貿資訊

歐盟通信貿易雙反調查被指損人不利己

2012-6-7 8:56: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歐洲市場再向華為、中興揮舞貿易保護主義大棒,這一次的理由變成了“政府補貼”。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歐盟將針對中國兩大電信設備制造商——華為和中興提起貿易訴訟,指控他們從非法政府補貼中受益。
        報導援引匿名官員和企業高管的話稱,歐盟告知成員國,歐盟此前已在收集針對華為和中興的傾銷證據,稱他們獲得了政府的非法補貼,并以低于成本的價格在歐盟銷售產品。
        針對該報道,華為和中興方面均第一時間發表官方聲明稱,目前沒有收到任何有關歐盟的正式調查通知,并否認存在傾銷和獲得中國政府的非法補貼。
        這已不是歐盟第一次向中國電信設備制造商發難。專家指出,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深化,發達國家經濟基本面數據再現疲態,與危機相伴的貿易保護主義傾向短期內無法扭轉。
        在沒有企業或行業組織申訴的情況下,歐委會自立案的行為一旦常態化,很可能引發全球貿易混戰。
        六月啟動訴訟程序
        5月初,歐盟貿易專員卡洛·德古赫特曾透露,歐盟計劃采取新的貿易保護措施以應對中國等貿易伙伴的補貼和傾銷。
        隨后,歐盟官員5月24日在一個閉門會議上告知27個成員國代表,歐盟委員會已掌握“非常確鑿的證據”,證明兩家企業獲益于非法的政府補貼、并曾以低于成本的價格在歐盟境內傾銷。
        在該會議上聽取匯報的人士表示,歐方最快可能在6月啟動正式訴訟程序。一旦裁定中方非法行事,歐盟可能開征懲罰性關稅。
        值得注意的是,此項調查并沒有產業申請,這將是歐盟委員會針對中國產品自行立案的第一起調查。
        華為方面對此表示,目前沒有收到任何有關歐盟的正式調查通知,并否認華為存在傾銷和“獲得中國政府的非法補助”的行為,反對歐盟發起雙反調查。“一直以來歐盟都是提倡公平開放競爭的領導者,我們高度贊賞歐盟的這一態度,并遵守這一原則參與市場競爭。”華為表示。
        中興也在第一時間發表聲明稱,目前中興尚沒有得到任何有關歐盟方面的正規法律文件,并強調中興“不存在政府非法補貼和傾銷行為”。
        隨著中歐經貿關系的深入,近年來中歐間貿易摩擦也越加頻繁。2010年6月,歐委會應企業申請,對中國的數據卡發起“兩反一保”調查(反傾銷、反補貼和保障措施)。這一調查也曾涉及華為和中興,涉及企業1000余家,涉案金額41億美元,為中國遭遇涉案金額最大的貿易救濟調查。
        出口信貸遭妒?
        此次歐盟向華為、中興發難的主要原因源于所謂“非法政府補貼”。在一般出口企業中,政府通常的政策扶持包括高科技產品項目研發專項資金、出口退稅等。貿易分析人士指出,歐方所指的可能與華為、中興獲得中國政策性銀行和準政策性銀行的信貸支持有關。
        公開資料顯示,自2004年以來,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等國有銀行陸續向華為、中興提供了高額出口信貸。
        2004年-2009年期間國家開發銀行同意向華為的客戶提供100億美元信貸額度,2009年到期之后,又將授信額度提升至300億美元。
        中興也在2009年3月與國開行簽署150億美元《開發性金融合作協議》,同年5月又與中國進出口銀行簽署100億美元的《戰略合作協議》。
        這些協議的合作內容包括提供出口賣方信貸、出口買方信貸、進口信貸、對外優惠貸款等金融服務。
        去年4月,巴西最大的固話運營商TeleNorte首席財務官亞歷克斯·佐爾尼格曾表示,該公司采購網絡設備時,華為的出價具有明顯優勢。他說,兩年優惠期2%的利率,優于倫敦銀行同業拆放利率,“這讓華為的出價無以倫比”。
       “這些金融機構的政府背景,成為歐盟啟動貿易調查的借口。”上述分析人士表示。
        在2010年的歐盟反傾銷調查中,歐盟收集的一份證據中正是上述銀行貸款授信。在歐盟看來,這些中國銀行提供的是有違公平競爭的“關系貸款”(Tiedloans),華為、中興由此獲得不公平的優勢。
        阿爾卡特-朗訊歐洲、中東和非洲業務總裁阿道夫·赫爾南德斯曾說,“出口信貸項目哪里都有,來自中國的出口信貸與眾不同,是因為它們的規模都很大。”
        面對競爭對手的指責,華為發言人顏光前(RossGan)曾表示,賣方提供貸款目前已成為“標準的產業準則”,華為客戶收到的貸款總額并沒有超過愛立信等競爭對手通過瑞典出口金融公司向其客戶提供的貸款數量。
       所以此次事件中,愛立信鮮見地站出來替對手辯護。愛立信負責政府與行業公交部門主管UlfPehrsson表示,歐盟打擊中國具體公司的行為可能引發惡性循環。他說,愛立信支持建立一個適用于所有行業競爭者的全球性規則,中國與美國之間正在就建立一個政府出口融資扶持的規則與方針進行洽談。我們更愿意歐盟積極行動起來,并加入這一談判。
        顏光前解釋說,外界有許多曲解,認為企業獲得中國國家開發銀行的低息貸款與華為有著密切的關系。華為是一家員工持股的私有公司,中國政府并不持有華為股份。
        事實上,阿爾卡特朗訊中國公司上海貝爾于2010年也獲得中國大規模信貸支持。阿爾卡特朗訊歐洲、中東及非洲業務負責人Adolfo Hernandez在一次投資者會議上表示,“通過上海貝爾,我們同中國國家開發銀行達成與競爭對手同樣的金融協議。”
        貿易政策收緊
        華為、中興近年來海外擴張步伐加快,尤其在歐洲市場不斷斬獲大單,這讓歐洲設備供應商如阿朗、諾西倍感不安,也是貿易摩擦升級的導火索。
        華為2011年海外市場收入1383.64億元,同比增長14.9%,占總收入的67.8%;中興國際市場收入467.5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4%,占總收入的54.2%。
        在歐洲市場,24家運營商已正式商用LTE網絡,華為部署了其中13個,份額超過一半;而中興在歐洲營收接近200億元,增速遠遠高于其他地區。
        業內專家認為,華為、中興通過提供優質解決方案,幫助歐洲運營商降低運營成本,抵御了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對歐洲通信業的負面影響。所以專家稱,如果歐方真要采取貿易保護措施,傷害的不僅是華為、中興,更包括艱難轉型中的歐洲運營商。歐方這種戰術可能使歐中貿易關系更加緊張,從而產生反效果。
        多位專家在采訪中表示,歐委會作為歐盟執法機構,首次主動進行貿易調查,而不是為回應某家企業或行業組織提交的正式申訴而進行調查,“這一行為后果嚴重,一旦濫用將引發全球貿易混戰。”
        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白明認為,歐盟對中國的壓力在加大,其整體貿易政策在收緊。
        來自商務部的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的出口的增長速度要小于傳統的紡織和服裝類產品的增長速度,這與以往的數據完全不符,也與我國歷年來調整出口產品結構的預期不符。
        華為和中興近兩年財報數據也顯示,其海外市場銷售收入增速分別下滑18.9個百分點和3.4個百分點。
        商務部研究院副研究員梁明指出,經濟困難時期,各國會普遍減少機電產品和高技術產品的進口和消費。他預測,2012年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的風險難以消除,使一些國家維持自由貿易的意愿降低,正在誘使他們尋求更多的貿易保護。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