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建設將再次“全速推進”民間資本熱情不高
2012-6-7 8:42: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國務院的一項決定,讓幾近“休眠”的鐵路建設等來了復蘇的信號。
近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已確定的鐵路項目要加快前期工作進度。這將進一步推動鐵路投資。同時,《鐵道部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投資鐵路的實施意見》出爐,多渠道引入民間資本的措施面世。
這些新政預示著鐵路建設將再次“全速推進”,而鐵路建設上下游企業也將迎來大規模的投資建設機會。
然而事實似乎并非如此。在諸多 明確的鼓勵政策面前,不少相關企業依舊十分“謹慎”。
“鐵路市場確實很大,但在基建這塊,我們競爭不過中國中鐵和中國鐵建等鐵路系統內的企業,拿一個項目太難了。”南方一家大型建設施工企業的董事長王明(化名)告訴《中國企業報》記者。
鐵路建設放緩后遺癥:資金鏈緊張 基建公司紛紛轉行
幾年前,在鐵路建設如火如荼之時,王明曾經把鐵路基建作為公司的三大主營業務。而去年鐵路建設放緩,工程款項的結算出現困難,王明至今仍有一大筆鐵路建設的工程款未能拿到。
“當時為了能多拿幾個鐵路項目,公司專門成立了‘鐵路事業部’,還從鐵路系統內的企業挖來了兩個高管。”王明告訴《中國企業報》記者。
但因為資金鏈的繃緊,鐵路建設大規模放緩,公司的“鐵路事業部”幾乎成了“擺設”。
在去年年底公司全體會議上,王明決定把鐵路基建這項業務從公司主業中拿掉,取而代之的是海外基建業務。“爭取把海外業務做好吧。”王明說。
王明的做法并非個例。中鐵一子公司內部人士告訴記者:“公司大大小小的項目有20多個,不全是鐵路項目,有些地鐵項目我們也做,不能把雞蛋全放在一個籃子里,我們也害怕再次遇到資金問題。”
雖然鐵路投資在逐漸恢復,但是一季度鐵路投資低谷期仍令企業業績倍感壓力。相關數據顯示,截至今年5月中旬,共計47家有高鐵概念的企業公布了今年一季度業績,只有13家企業今年一季度凈利潤實現增長,其余35家企業均不同程度出現業績下滑。
在東部地區的一個鐵路施工工地,記者了解到,該公司的項目施工一直斷斷續續,工地的項目經理經常要為資金的事情發愁。
一些鐵路的供應商甚至準備轉行。一家鐵路設備供應商告訴記者:“雖然鐵路已復工項目占到了全部停工項目的八成,但這些項目很多的設備早就都招標完成了,跟現在沒有關系。而鐵路‘十二五’規劃的鐵路項目,我其實很擔心其資金問題。”
中鐵隧道副總工程師王夢恕曾公開表示,現在資金逐步到位,但是資金上得還比較慢。相對于中國的鐵路建設現狀,目前的投資仍然不夠。
而新建的鐵路項目,不少企業仍在觀望。如陜西省“十二五”期間將建西寶、大西、西成等14個項目;新疆在“十二五”期間將建蘭州至烏魯木齊第二雙線快速鐵路等8條煤運通道項目。
“我們有時是不得不做,畢竟是專業做這個的。”上述中鐵內部人士告訴記者。
“現在的重點是保在建項目,那些新項目,很容易受到資金不足的困擾。我們不會去做。”王明說。
據中金公司發布的報告統計,2011年至今,鐵路停工項目共計25條,投資額1.3萬億,占全部在建項目累計投資額的52.5%。截至目前,全線復工的項目有9條,投資額為6754億元,占總投資額的27.7%;部分復工的項目有9條,投資額為3864億元,占總投資額的15.8%;已停工、尚未復工的項目有7條,投資額為2184億元,占總投資額比重9.0%;按照投資額衡量,已復工項目占全部停工項目的比率已達82.9%。
一位專門給高鐵提供設備的王姓供應商告訴記者,和自己同樣做設備供應的一些人,有近1/3的人已經準備轉行,想去做投資。
民營看鐵路投資新政:象征意義大于實際意義
雖然相關部門對民營企業參與鐵路建設再一次明確鼓勵,但相關民營企業似乎并無太多期待。記者采訪的3位施工類民營企業負責人均向記者表示,將不會參與鐵路的建設。
“即便中標進入了鐵路建設領域,由于監理方等各方面肯定也會是鐵路系統的,很難受到同等待遇。”上述其中一位民營企業負責人說。
王明也感同身受,“我之前中標的標段,經常會被檢查,弄得我們戰戰兢兢的,生怕哪里做得不好,哪里有漏洞。而其他標段的施工企業基本都是中國中鐵或中國鐵建,檢查人員和他們經常打交道,也認識,不會找他們麻煩。”王明說。
這也是后來王明一定要從鐵路系統內企業挖人的一大原因。
日前鐵道部出臺的《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投資鐵路的實施意見》,在王明和上述3名民企負責人看來,紙面上的意義大于實質意義。
以國內首條民營鐵路——羅定鐵路為例。2006年7月,廣東羅定鐵路總公司100%產權轉讓在廣州市產權交易所掛牌,最終被深圳市中技實業(集團)有限公司簽約受讓,成為我國第一條民營鐵路。這條鐵路由春羅鐵路和羅岑鐵路組成,春羅鐵路于2003年通車,羅岑鐵路于2006年開始動工。然而,6年過去了,羅岑鐵路至今還未通車。即便是已經通車的春羅鐵路,也因為沒有獨立的核算機制,使得投資方無法獨立從市場中獲益。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投資研究所研究員劉立峰曾公開表示:“在鐵路建設、施工、設計方面,民間資本可以進入,但目前的情況是,經過層層轉包,他們即使能夠進入利益也要少得多。應當鼓勵有實力的民間資本參與其中,真正做起來,那將會是不錯的突破。”
中鐵系統內一名中層告訴記者:“因為鐵路建設周期長,國企因為有國企的身份,從銀行貸款容易一些,而民企很容易因為建設工期長導致自身資金鏈斷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