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集聚挺起經濟脊梁
2012-6-7 7:55: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以裝備制造配套產業、現代物流業和現代農業為方向,以重大項目建設為引擎,于洪區產業發展實現了質的飛躍,產業聚集度大幅提升,產業形象發生重大變化。原來中小企業遍地開花的數量支撐型經濟,已轉變為產業定位升級、集聚效應凸顯、產業鏈條拉長、資源利用率提高的質量效益型經濟。產業集聚發展挺起了于洪經濟增長的堅實脊梁,帶動了綜合實力的顯著提升,2011年,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85.9億元,增長22%;財政收入36.7億元,增長34%;固定資產投資274.9億元,增長34%,在全市績效考評中,于洪區榮獲惟一的“晉位突出獎”。今年上半年,全區主要經濟指標繼續全線飄紅,于洪經濟已駛上高速增長的快車道。
產業之變:崛起“千億集群”
[核心提示]
于洪區建設“三個基地”即沈陽裝備制造配套產業基地、沈陽經濟區現代商貿物流基地和國家級現代農業示范基地的產業定位,將其工業配套能力強、交通發達便利等獨特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隨著一大批體量大、結構優、帶動力強的重大項目紛紛簽約落地,新于洪產業集聚的態勢愈來愈鮮明。項目跟著規劃走,產業向園區集中,一批千億產業集群正在于洪大地上崛起。
于洪區產業經濟以往存在著定位較低、產業鏈不長、集中度不高、土地和資源浪費嚴重等問題。產業重新定位后,重點發展裝備制造配套產業,為鄰近的鐵西裝備制造業聚集區配套,使產業鏈條的延伸獲得了廣闊空間,數百家中小企業甘當“配角”,獲得了相當的收益。于洪境內鐵路、高速公路密集,空間切割零碎,一直被視為發展的劣勢,如今這已成為發展物流專業市場的極大優勢。于洪區沒有對農民全部城市化,而是從實際出發,在北部地區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并達到了全省領先水平。
在建設裝備制造配套產業基地方面,堅持高標準規劃,創新生產、住宅、會展、物流等功能綜合配套的產業園區建設模式,著力打造了中國·沈陽國際特種機床裝備城、機械基礎零部件產業園、電氣設備配套產業園、電力設備配套產業園、化工靜設備產業園和建材機械產業園“一城五園”。其中,機床城已成為國家特種數控機床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引進了特種機床企業78家,預計到2015年將引進相關企業300家,形成千億規模的產業集群。機械基礎零部件產業園將建成國家級“新型工業化示范基地”和沈陽經濟區最大的專業化生產供應基地。